APP下载

对44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探究

2018-12-27陶慧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2期
关键词:稳定期血气步行

陶慧玲

(同煤集团总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文献报道称,在全球范围内,40岁以上的人群罹患慢阻肺的几率高达9%~10%。此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在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期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能降低其病情急性发作的频率,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1]。在本文中,笔者对同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8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对此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同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8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纳入本研究。这些患者入院的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这8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分会制定的慢阻肺的诊断标准,且其病情均处于稳定期[2]。其中,排除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癫痫、精神疾病及帕金森病的患者,排除存在肢体残疾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在Ⅰ组患者中,有男23例(占52.27%),女21例(占47.7.%);其年龄为58~79岁,平均年龄为(68.35±3.02)岁;其慢阻肺的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7.24±2.07)年。在Ⅱ组患者中,有男25例(占56.82%),女19例(占43.18%);其年龄为59~77岁,平均年龄为(67.82±3.34)岁;其慢阻肺的病程为2~17年,平均病程为(7.51±2.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与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对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Ⅱ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方法是:1)上肢锻炼。指导患者取站位,放松身体,使两上肢自然下垂,让其两上肢同时做前后绕圈运动,每分钟绕30圈(逆时针和顺时针各绕15圈)。初始时每次锻炼的时间为5 min,然后将锻炼的时间逐渐增至20 min/次。每周锻炼3次,共锻炼8周。告知患者在进行上肢锻炼时若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2)下肢锻炼。指导患者每天步行10 min,步行的速度应根据其病情及身体状况而定。将锻炼的时间每周增加5 min,直至其每天锻炼的时间达到20 min。告知患者在进行下肢锻炼时若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共锻炼8周。3)呼吸肌锻炼。指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坐位和卧位均可),放松全身的肌肉,将一只手放在腹部,将另一只手放在胸部。指导其缓慢地用鼻子深吸气,使其放在腹部的手因吸气而抬起。然后指导其将嘴唇缩起,呈吹口哨状,用嘴慢慢地呼气,使其放在腹部的手因呼气而下陷。在此过程中要使其放在胸部的手尽量保持不动。初始时每天锻炼2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为5~10 min,然后将锻炼的次数逐渐增至3~4次/d[3],共锻炼8周。4)饮食指导。多数慢阻肺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从而可减弱其呼吸肌的肌力,影响其呼吸功能。因此,应加强对其进行饮食指导,以改善其营养状态。告知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以防其体内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指导患者按照以下的公式计算其每天应摄入的总热量:每日所需的总热量(J)=40×标准体重(kg)×4.18。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5)氧疗。对于PaO2低于60 mmHg的患者,保持每天为其吸氧15 h以上(将氧流量设为2~3 L/min),直至其PaO2超过80 mmH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与6 min步行的距离。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治疗后,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满分为100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平均的FV C分别为(2.39±0.36)L与(2.62±0.54)L, 二 者 相 比,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平均的FEV1分别为(1.57±0.41)L与(1.86±0.48)L,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L,±s)

表1 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比较(L,±s)

注:*与Ⅰ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FVC FEV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Ⅰ组 44 2.14±0.32 2.39±0.36 1.31±0.38 1.57±0.41Ⅱ组 44 2.15 ±0.29 2.62±0.54* 1.29±0.39 1.86±0.48*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平均的PaCO2分别为(53.59±3.71)mmHg与(47.28±3.54)mmHg,二者相比,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平均的PaO2分别为(81.39±2.58)mmHg与(88.03±2.25)mmHg,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的比较(mmHg,±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的比较(mmHg,±s)

注:*与Ⅰ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PaCO2 P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Ⅰ组 44 62.76±4.85 53.59±3.71 64.55±5.39 81.39±4.58Ⅱ组 44 63.74±4.89 47.28±3.54* 65.06±3.51 88.03±4.25*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分别为(73.62±5.34)分与(87.56±4.79)分,二者相比,P<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治疗前,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6 min步行的平均距离分别为(269.47±20.64)m与(273.61±21.52)m,二者相比,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6 min步行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63.96±25.81)m与(441.96±24.35)m,二者相比,P<0.05。

3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是此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慢阻肺患者的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期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能改善其肺功能,降低其病情急性发作的频率[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Ⅱ组患者的FVC、FEV1与PaO2均高于Ⅰ组患者,其PaCO2低于Ⅰ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后,Ⅱ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Ⅰ组患者,其6 min步行的距离远于Ⅰ组患者,P<0.05。可见,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Elei等[5-7]研究认为,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显著减轻其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延缓其病情的发展和心肺功能的恶化,且能减少其治疗的费用。笔者认为,在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 应遵循综合性、个体化的原则,因人而异地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提高其运动耐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稳定期血气步行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疗法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