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8-12-26李晓延

人民论坛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教育事业师范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李晓延

【关键词】教育事业 教师队伍建设 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度关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始终深情牵挂着耕耘于三尺讲台的全国1600多万人的教师队伍: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亲切的节日慰问,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亲赴北京师范大学与广大师生亲切座谈,希望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教师”;2015年9月9日,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教师的回信中,总书记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6年9月9日,在前往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总书记强调要尊师重教并“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2017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各方要形成合力,以“形成教师人尽其才、好教师不断显现的良好局面”;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018年9月10日,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在强调“兴国必先强师”基础上,要求要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作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改革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基本标准,充分体现出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从以上对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要论述的纵向梳理中,我们即可看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历史进程与优先发展教育中,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所具有的基础性、全局性重要战略意义。

无论是人类最初的生存需要,还是现代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客观要求,都要求必须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为什么要组织进行教育活动?个体为什么必须要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学校教育?对这些常见问题要做出合乎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的正确解答,并非简要论述就能说明。原始教育主要源于人类的生存需要,现代教育则主要是为了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完美统一,这是大多数教育学者所认可的。教育之所以产生,最初是由于人类为了抵御外部侵袭,获取必备生存技能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生存经验传递与教授活动。如我国古代就有着“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的历史记载,说明渔猎这一人类最古老的谋生方式就需要有经验者向无经验者进行传递与教授。如没有这一传递与教授,新生个体就难以生存。

现代教育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个体只有接受系统而完备的教育,才能实现完善自身素质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具体说,现代教育之所以自产生后不断向专业化、系统化、制度化、终身化方向发展,主要是由于在社会分工出现、人类社会知识与经验积累越来越多、学科门类不断分化等客观情况下,必须要借助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并由众多术有专攻、学有所长者向新生一代系统传递、科学施教、严格训练,以增进新生一代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影响他们的认识与品德,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有机统一。

古今中外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事实都雄辩说明,无论是人类最初的生存需要,还是现代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客观要求,都要求必须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而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者。因为只有有了这些“先知者”,教育活动才能组织、才能进行、才能提高、才能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級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又主要依靠人才、人才培养又主要依靠教育的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民生改善、技术创新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愈加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强则国家强”的根本缘由之所在。因此,通过积极有效公共政策不断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重要战略选择同时,要突出反映出教师队伍在教育发展前行中的决定J生作用,这也启示我们在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布局中,要优先发展教师(师范)教育,并使之成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要前提。

教师特别是高素质、高水平教师,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与提高的重要基石

在人类为社会发展、文明传承、技术进步、素质提升、道德完善而组织进行的现代教育事业中,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与主导者,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实践与变革者。在层次众多、类型多样、学科众多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无论是推进因材施教还是要做到有教无类,无论是追求人格陶冶还是要重视知识完备,无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无不需要教师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学能力、高尚的师德修养、不懈的专业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教师(师范)教育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群学之基”,正因教师在教育提高中的前提性地位,早在我国现代教育制度正式确立之前,1897年清末著名实业家、改革家盛宣怀就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开始培养发展各项实业人才所急需的师资。在改革开放之初,为彰显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基础性、战略性价值功能,党中央批准设立“教师节”,并通过“特级教师”评选、不断增加教师工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在新世纪,为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我国又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与“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使大批素质优良、学有所长的有志青年不断加入到教师队伍之中,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提高。

显然,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也不论是从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看:发展与提高教育,就必,员发展与提高教师素质;要办一流的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流的教师队伍。正是在充分认识到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乃至对国家民族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就明确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在新时代,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就必须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与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是关键性、决定性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视频贺词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要实现“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与“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一重要发展目标,在教育投入顺利实现占GDP比例4%的目标、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持续明显改善的前提下,教师队伍就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素质也随之成为了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与社会价值观不断嬗变的现实条件下,我国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特别是师德修养都亟待加强与改善。有不少教师仅仅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普通职业。事实上,不论在教育的过去还是现在,如一教师只把自己的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来对待,就很容易使自己成为“匠人”与“经师”,而难以成为卓越的“专家”与优秀的“人师”。反之,如一旦教师把教育作为事业与专业来看待与追求,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最陕乐、最有价值的事业来承担,自然就会穷尽毕生之精力去钻研如何努力才能在教研教改、专业领域、培育英才等方面取得成效,做出成绩。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教师,并进而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这就是总书记强调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根本缘由之所在。

如此看来,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历史发展转型中,固然需要教育部门对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与教育教学内容、教育内部结构等众多领域、众多内容加以改革,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積极性与主动性,并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觉悟、师德修养与专业化程度及业务能力,应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改革建设任务。更明确地说,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众多内容、众多领域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与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是最具有关键性、决定性的核心要素。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如此才能培养造就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与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育既是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神圣事业,更是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伟大工程,正是在此意义上,担负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育人育才的广大教师,自然就不仅以自己的知识造就着学生,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长久地影响着学生。可以说,教师是对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形成、品德历练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他人”,对其担负的重要历史职责怎样评价都不过分。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谆谆告诫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希望与谆谆告诫,从师德修养与业务能力两方面提出了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也为广大教师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与前进的路径。

需加以强调指出的是,在各种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不断侵蚀传统师生关系的现实条件下,现阶段少数教师或明或暗搞“有偿家教”,以教谋私,败坏了教育风气,影响到教育形象;也有极少数教师违背基本道德准则,热衷于师生恋或明目张胆进行学术造假,对教育、教师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对这些不良教育现象要加以彻底根治,除要切实加强从严治教这一“治标”措施外,更为重要和关键的还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作出的决策部署,并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教育、有效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师生观。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就表明,广大教师必须主动积极地使自己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的筑梦人,才能真正使自己成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猜你喜欢

教育事业师范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浅谈区角游戏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