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017-01-04颜凤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问题分析现状

颜凤

[摘要]客观上的地域条件和经济条件对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山区高职院校师范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研究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出教育特色提供依据和途径。

[关键词]山区高职院校;师范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既有一般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服务型”、“技能型”人才,在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师范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基地。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受到高度重视,如: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广东省颁布了《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等。其中,高职教育中关于高职师范教育的改革也备受关注,如: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

由于客观上地域条件的偏远,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招生、就业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质量,办出教育特色,对于山区高职师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将改革落到实处,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地域条件对山区高职师范教育招生的影响

首先,由于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而这些是影响学生选择报考志愿的因素之一,因而会影响山区高职师范专业的招生。

其次,山区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主要承担为基础教育,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对新教师的学历要求为本科。这无疑对高职师范专业的招生也是一种打击。

再次,学生毕业后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参加由当地教育局组织的上岗考试,近年来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就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势必也会影响师范专业的招生。

二、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师范教育对于“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对于山区基础教育而言,经济落后、条件艰苦,导致教师流失、流动性较大,以致山区基础教育对“一专多能”教师的迫切需求。很多毕业生反馈,他们在教师岗位上,不仅仅只教自己专业的课程,像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都有可能要教,让他们觉得有一定压力。这些也对师范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型教育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山区高职师范教育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办学投入不足、办学基础薄弱、学校工作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偏低,因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明显不及发达地区。虽然近几年,山区高职院校通过提高待遇、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在引进人才的学历、职称方面有所提升,但教师队伍中硕士、特别是博士与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仍然偏小。不仅如此,一些获得高职称的教师流失现象屡见不鲜,影响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从而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

(二)山区高职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然而,对于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老师:一方面,如1所述,高层次人才偏少,而这些人才中具有双证书、双学历的教师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山区的企业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都不及发达地区,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热情不高,再加上山区高职师范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不重视,导致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良好平台。这些使得教师缺乏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师范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校外兼职教师数量少且具有不稳定性。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校外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中小学的教师,担任班级管理、技能训练等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由于这些课程开设的课时少且大部分由专职老师担任,所以兼职教师少。另外,由于中小学教师本身的业务繁忙、工作量大,很难保障教学的持续性,导致兼职教师的流动性也较大,这些都会对师范教育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课程建设有待加强

(一)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程以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都不够重视,使得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有所欠缺。事实上,《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程的开设是区分师范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

(二)课程设置不够灵活,不能很好地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首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有待调整。在对毕业生的调研中发现,毕业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中实践课程偏少,专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其次,实践课程的时效性有待提高。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每周两节的技能训练课程、在校期间1-2次的教育见习(每次1天)、为期一周的试教、大三一年的顶岗实习。表面上看,这些实践课程的比例不算小,然而,从时效性上来看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在校期间的见习总共为一至两天,主要以学生听课为主,几乎没有机会走上见习学校的讲台进行授课。大三的顶岗实习,学生主要由校内指导老师与实习学校的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通过调查发现,校外指导老师由于业务繁忙等原因,很少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只要通过电话、短信、QQ等通讯工具了解并指导学生,很难把握学生实际教学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实践课程的时效性。

五、教材建设有待加强

高职师范教育的教材存在的问题有:理论教材内容偏深偏难不实用,实践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强。教师的自编教材较少,特色不鲜明。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近年来,高职师范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实习实训基地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山区院校办学经费有限,使得校内实训基地投入不足、规模偏小、不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不完善。目前,师范专业虽然有了比较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还没能制定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比如:各专业没能制定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因而计划性不强;学校往往只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期望实习基地给予教育实习最大的支持与配合,但对实习基地的投入较少,缺乏积极主动的交流与沟通,未能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对于校外实习指导老师的选聘、考核不规范,没能制定相应的选聘和考核标准。

总之,山区高职师范教育无论是在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还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为了扩大山区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办出教育特色,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问题分析现状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