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侣照出你的模样

2018-12-26雯颖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伴侣角度动力

雯颖

最近看《奇葩说》,一道辩题很有意思。“假如你已经有了幸福的伴侣,但这时大数据为你推薦了和你最匹配的异性。你要不要去见?”

辩论双方就“去见”和“不见”展开了唇枪舌剑,焦点是:要不要忠于自己的伴侣和这段感情,如果去见了,说明对那个人产生了好奇心,那就是对伴侣的不厚道、没信心。

看这场辩论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大数据真的推荐了和我最为匹配的人,我要不要见呢?

很大可能会去见,的确是出于好奇,不过不是好奇对方是什么样子,而是希望借由对方的特质,来看看大数据分析下的我是什么样子。

我们常常喜欢说镜子原理,就是很多你不喜欢、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先不要抱怨,而是对照它看看自己,很多事情其实就是你自己行为的投射。

伴侣就更不例外。所有数据分析出来的匹配,都是A类对A类,B类对B类。癞蛤蟆不会配上天鹅。如果我们本身还不够好,就不要怪匹配的伴侣不佳。

其实抛开大数据,生活本身也是这样。有些人会抱怨妻子越来越唠叨,不如初见般温婉可爱,却没有反思是谁将一大摊子家务事全部丢给妻子,从不帮忙,还妄想对方能一直保持优雅。有些人抱怨丈夫整日奔波不顾家,却没有想到是谁曾在丈夫清闲的时候怪他没本事,常常艳羡别人家的丈夫。

台湾教授赵文滔从文化动力的角度来分析华人家庭,他说,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看,家人之间的相处如同跳舞,有一个长此以往固定下来的舞步和模式,如果一个人往前,另一个人则一定要往后,否则就会出现碰撞。因此朝夕相处多年,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有心照不宣的互动模式,而在互动模式背后,会有一些推动人们这么做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力。

看了本期的《心理会客厅》,你会恍然发现,哦,原来很多家庭问题,并不是你有错或者我有错,而是我们需要根据婚姻的运行,把文化这个“软件”适当更新和调试。从文化动力的角度来看待婚姻与家庭,我们的理解和包容会增多,沟通则会变得更顺畅。

那么,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大数据真能够给我们匹配出100分的伴侣,我们是否会因为这项技术而影响现在的亲密关系?应该很难。因为感情从来不是一道评优题,看谁答得高,而是一道判断题,作为裁判的我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

换句话说,即便你给我100分伴侣,可能我想要的只是那个80分的。这或许就是现实生活的有趣之处和爱情的魅力吧。

[——请参阅本期P22《赵文滔:影响华人家庭的3种独特文化》]

猜你喜欢

伴侣角度动力
萌趣伴侣
亲密关系可以激发欲望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角度不同
人啊
阳光动力
封闭自己的伴侣,到底在害怕什么?
动力船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