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指导要在“评”上下功夫

2018-12-19朱文娟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朱文娟

【摘要】如今,社会在快速发展,人才成为重要的资源。学生的习作能力则是作为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习作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多思考。文章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指导学生增强其习作能力的过程中,习作评改起着重要的作用,习作评改就像滋养种子发芽的养料,它能够让学生写作的种子发芽,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个正面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因此,文中认为要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需要在“评”上下功夫。这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提高教师习作“评”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希望教师重视习作评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使学生的习作得到更好的进步。

【关键词】习作评改;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学生的习作能力则是作为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习作评改就像滋养种子发芽的养料,它能够让学生写作兴趣的种子生根发芽,能夠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个正面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需要在“评”上下功夫。本文针对提高教师的习作评改能力进行探析,旨在为促进语文教学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一、及时给予习作评改,让学生在反馈中培养兴趣

我们经常都有目睹或经历这样有趣的事情,每当我们完成一幅图画或一篇文章,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向他人展示,期待听到别人的评价。很多著名的作家也会提到当年自己在创作初期常因一篇稿件而苦苦守候邮箱,希望能够得到投稿方及时的回复,哪怕只是一句“稿件已接收”。不少人颇有才华,却因为屡次投稿被拒,又或是作品被人忽视,慢慢的他们在挫败感中失去了信心,最终因此放弃了创作。

学生亦是如此,他们中有许多学生对于写作怀揣着热情,有着对写作的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有人对他们的习作给予指导。在完成一篇习作后,他们渴望能够得到老师及时的评价,一次正面的评价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写作的信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拿着习作来到笔者办公室,希望得到老师的评价。在每一次发下批改过的习作本的过程中,笔者都能看见学生们急切地阅读着老师给予的评语这一幕画面。

根据笔者语文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及时的习作评改非常重要。及时的习作评改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一次写作中得到更有效率的学习。通过及时给予学生习作评改,学生会对写作更有信心,更加积极。

二、增加习作评改的形式,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写作

除了给予习作及时的反馈,评价形式对习作评改也很重要。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应通过不同的角度,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评改。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对于习作有着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多维的感受。

1.互评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互评给予了学生评价他人和被他人评价的两个角度,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他人时能够更深入地去思考、学习和写作,也能够让学生在被他人评价时得到改正。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两位同学分成一组,以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将各自的习作交换后互相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受同学们的喜爱,不仅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同学们也希望看到除了教师之外的习作评价,同时和同学一起交流写作方法 。

2.众评

众评是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向全班学生展示一到两篇优秀作文,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对于作文的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由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点评,最终教师会进行综合评定与指导。在众评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讨论的同时学生们的也可以倾听别人的想法。通过众评的形式,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着习作评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思维,也鼓励了习作的作者。

3.自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习作之后能够自己去修改习作。当我们回头看自己的作业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在之前不曾发觉。对于一篇文章,更是如此。通过鼓励学生对习作进行自评,学生将发现自己的进步空间,并改正自己的写作不良之处,从而能够使学生更有的放矢的去提高写作能力。

三、用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了解习作

多样的习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等客观条件,让他们完整评价一篇习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可采用“全文评、局部评、专项评”等方法,让学生真正地认识习作。

1.全文评

一篇好的文章常运用多种手法,使人读起来流畅通顺,如沐春风。教师应在习作指导中,耐心地带领学生对一些好的习作进行全文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通过详细的解读学习到好习作的精髓,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文批改,使学生在教师的批改中认识到不足并得以改进。

2.局部评

尽管全文评对于学生有难度,但教师在习作指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习作的一些精彩片段进行评价,模仿等等。这样的对于局部的学习和评价,能够让学生积累素材,提升他们对于好文章的体验和感悟。例如,笔者会安排一些课程,在这些课程中,笔者会筛选一些经典的文章句子或段落,带领着全班同学一起品读精彩之处,并布置模仿造句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再去温习这些精彩的文章片段。

3.专项评

学生习作指导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学生不仅对“行文结构、主次脉络”等方面难以把握,而且对于习作的“标点、错别字”等方面,学生也需要长时间的指导。因此,在习作教学指导中,教师需要归纳一些学生习作中的共同问题如“标点符号”等最基础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并在评改中发现问题。

四、细心给予评价,使学生快乐地写作

教师对习作的评语是习作评价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应当斟酌对学生习作的评语,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鼓励,得到指引。

1.导向性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习作提出了相应阶段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学生习作的评改中需依照课标要求的目标来对学生的习作给予精准的点评。

2.鼓励性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鼓励,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地鼓励学生,能够让学生保持对写作的兴趣,并将写作坚持下去。学生也可通过老师对于习作的肯定,来保留其长处,改正其不足,有效地提升习作的水平。教师在鼓励学生的过程中也将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使得学生们更积极地去接受教师的指导,增加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当然教师不能盲目地鼓励学生,而是应基于学生一定的进步去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3.合理性

教师在给予学生习作评价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给出合理的评价。评语应当用词准确,适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评价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更积极地改正和提升。

4.多元性

教师每学期需要多次对习作进行评改,且每一次要批改许多习作,这要求教师对每篇文章都去分析。因此,教师的评语应具备多元性,使学生看到评语后能够有新的发现,并通过评语看到自己新的进步,这将给予学生惊喜,让他们对习作评价充满期待并在每一次的评价当中,得到不同的改正,慢慢提升写作能力。

五、结语

教师需要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抱有耐心,给予学生细心的指导。在教师对学生习作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评”这一层面,在“评”上多下功夫。教师对习作评改的重视,使学生在评改中看到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学习到好习作的精髓,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习作、学会习作。

【参考文献】

[1]姚喜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7(17) .

[2]李萌.浅议提升小学作文的写作能力的措施[J].中华少年,2017(06) .

[3]毛敬珍.关于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4(04) .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