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也需要美育

2018-12-19缪琪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观美育

缪琪

【摘要】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中处处体现美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励学生有条理地学好数學。

【关键词】美育;审美观;审美思想教育;课堂形象

美育,即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对于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写道:“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可见,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何其重要之地位。

狭义上的美育,认为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上的美育,则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有责任承担审美教育的重任,让生活中的美走进数学课堂,使审美教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

数学中存在美,首先体现在数学形式的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所要求的。在大千世界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用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反过来解释更多的现象。例如在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时,可以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一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以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中存在美,还体现在数学的对称性和和谐性上。特别是在图形的教学中,对称性与和谐性随处可见。例如在杨辉三角的认识中,通过教师的训导,学生就会感受到其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使学生看到小小的一个三角形竟会包含了如此多的数学知识。三角形是中学数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它包含了许多内在的规律。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的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所涉及的内容,以及中位线的性质,三条边的数量关系,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数量关系,再由一般的三角形推广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等这些,都是体现了数学中的和谐美。还有欧拉公式,黄金比例等,也是人们公认的优美公式。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出一些数字公式,定理等联系生活实际所蕴含的数学美,学生就一定会被这些知识所吸引,在享受数学美的同时,爱上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就能主动地想学好数学,他对数学问题也会更加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特点,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审美能力有限,不容易发现数学之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认识美,感受美,从而学会创造美,让生活中的美走进数学课堂。因此,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或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便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巧妙地化难为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美的真正内涵,正如前文所提,数学美体现在广泛性、简单性等,如此便将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从显性提高到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进而形成数学的美感。例如苏教版的数学教材,无论是小学教材还是中学教材,都为学生配备了相关的插图,作为每一章节中的数学知识的引入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解读这些插图,既为学生带来数学知识之美,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课程的有效性开展提供必备的条件。课本上的插图之美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越来越多,数学的教学工具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方便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对数学学科教学帮助是十分明显的。教师如果可以熟悉各种多媒体工具的特点和作用,把科学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来,那么一定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之美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翻折”“相似图形”“全等图形”“函数的图像及运动变化”等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利用电脑里的程序编辑相关知识,进而在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模型演示,在动感的模拟操作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知识,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在这种美的感染下进一步加深记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迷人魅力。

最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课堂上的形象也要渗透美。尤其是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数学学科知识严谨,对语言的要求高。只有简洁、生动、形象、情趣的数学语言,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加上表达时候的激情和感染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平淡的语言赋予美的生命,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上的板书也是美的体现。只有简洁、流畅、准确、层次分明、书写规范的板书,才能够让学生受到启发,激励学生有条理地学好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许小根.数学美育教育与数学发现[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易南轩.数学美拾趣[M].科学出版社,2008.

[3]许自强,曾耀农,曹廷华.美学与美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审美观美育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