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2018-12-17居鸣富

化学教与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专业成长

居鸣富

摘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发展?作者总结了省化学名师的多种素养,思考青年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行动方案。

关键词:名师素养;教师发展;专业成长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0-005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提出

情景实录:某市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大赛,课题是“溶解现象复习”。某教师模仿名师教学设计,利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棉衣运盐的视频剪辑串联起溶解与结晶的知识进行教学,老师总结说:“潘冬子勇敢、聪明,值得大家学习,苏区还缺药物,尤其是青霉素,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大声的说:“学习潘冬子运盐的办法”,“对,这样苏区军民就有药了。”

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面关注。当前我国的教育热词无疑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当前教育正走向全面育人阶段,“核心素养”体现了顶层设计者的大视野。对于转型时期的化学教学来说,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以及全社会的意识和行動都需要更新,创新之路在于行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点在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急需大量的名师来引领,故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如何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思路更拓展,视野更远大,学习名师无疑是必经之路,学哪些?怎么学?

二、名师素养

所谓名师,绝不仅仅是名头响亮,名师必须是具备极高专业素养,在教学与科研均有所建树,获得各级各界认可的教师。

1.名师的高度

(1)前瞻性的教育思想

当下的化学教育需要专家名师的引领,怎样将“教书”与“育人”真正统一起来?“课程与高考改革”过程中,如何把握化学教育的“变”与“不变”?化学教育如何做到立德树人以及培养学生“宏微结合”、“辩证思维”等特质;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化学教育转型的意义何在?高考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化学课程与教育都需要重新定位,突出要求“让化学走进学生心灵”。

当前,化学教育的思想与实践都已经到了变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名师大家基于化学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既对化学教育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构想,也提供了实施化学教育转型创新的具体教学案例。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有实践,有思考,努力追求“有意义的化学”,化学教师如果都能立意高远,对师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

(2)成熟的教育技能

笔者曾观摩了省特级教师扬州教科院王老师的展示课:“高三化学复习——从NH3和BH3谈起”,无论是课堂引入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过程的引领都是炉火纯青,尤其对课堂的掌控更是游刃有余。一节课从结构谈起,由浅人深,层层推进,最后到储氢材料,内容充实,既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又强化全面素养落实,对学生建立化学思维模型和养成化学思想非常有效。

大多数建构主义者认为,人们不能直接知觉世界,必须经过人的理解加以过滤才能知觉世界[1]。对于学生而言,面对的化学知识有许多是零碎而肤浅的,如何内化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新时期的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将自己对化学的理解渗透给学生,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完善化学知识结构,并内化为自身的化学学科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真正的大师会将平凡的食材烹饪出最完美的美食,青年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锤炼,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先进的教育理念

南师大附中保老师喜欢带着学生沿着科学家思考的过程去开展“科学概念”的教与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探究精神,保老师的课——“原子分子论”,从原子认识起源开始,不断“探索—发现—否定一建立”,沿着科学发现的道路走到现代原子分子论,非常注重学生化学思想的养成,鼓励学生融入课堂,注重学生正确科学观和化学观的养成。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乌申斯基语)。”只有教师拥有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上才能高屋建瓴,传输给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化学观,养成核心素养。在当下的化学课堂,还充斥着不少的满堂灌、题海、就题论题等现象,不少课堂中规中矩,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培养很有限。课堂上学生参与度很低,学生几乎都没有兴奋起来。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可想而知。高超的语言技巧,博大的化学视野,宽厚的胸怀,都是名师素养的具体体现。

2.名师的态度

对于名师而言,无论是成长之路还是“成名”之后的道路,都不容易。“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鲁迅)。”名师之路,注定充满了寂寞和艰辛,但是名师们同时也说这样的生活习惯了,也不觉得很苦。名师素养中关键的是执着,无论是教育事业还是个人职业规划,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珍惜每分每秒,探寻未来之路,创新之路,最终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不少老师几十年安贫乐道,一直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奋斗,同时还坚持教科研工作。化学教育的转型时期,化学名师们关注点主要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品质的养成与合理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所以,名师的态度主要关键词有执着、惜时、创新、乐业、仁爱等。

3.名师的温度

名师是属于整个教育界的财富。培养与成就名师,需要大量的投人,对于名师而言,其价值不仅在自己更优秀,还有成就年轻教师。

金陵中学的江老师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上课、教科研、著作、做报告、开讲座……,有幸聆听江老师的报告,江老师谈到了责任、荣幸、感谢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观念,她的愿望是:“教学应致力于把课堂知识和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感受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被认识的过程,启发学生体验科学活动中的创造性、直现、想象、激动与怀疑的态度。这应该是体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主要内涵。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素养,可负责任地和富有成效地生活。”江老师特别注意教学中养成科学思维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社会公益心和善良品质,对年轻教师更是手把手,贴心指导,帮助年轻老师成长,要求年轻老师多读书多思考,将化学融入生活。温和、大气、热情、充满人格魅力……名师的温度让人感动。

三、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习名师,除了观摩名师的经验,感受名师的态度,更多的是着眼将来,思考年轻老师如何发展,不能如开篇那位老师一样仅仅简单模仿。教育的核心素养时代,需要大量优秀教师,他们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和育人理念,拥有杰出的科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高瞻远瞩,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1.成长之内部条件[2]

内因在事物发展规律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教师发展亦是如此。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通往名师之路的关键,一是能力,二是努力,仰望星空之时,脚踏实地更重要。

(1)坚定的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认同,更包括对育人事业的责任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教师身份的自豪感。部分人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他们成了合格的老师;少数人会把教师当成事业来完成,他们会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只有极少数人把教书育人当成毕生的追求,他们会成为名师。江苏省化学教研员赵教授从乡村中学教师起步,经过多年孜孜以求的努力,教学、论著、潜心研究,终于成长为优秀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坚定地信仰和追求,如此多年如一日的努力是无法想象的!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少数化学老师,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正常工作,加上现阶段我省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尴尬现状对化学教师的影响,没有教师身份的自豪感,失去了追求与目标。面临如此局面,须知政策变化是暂时的,教育追求是永远的。化学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苏州新草桥中学的俞老师介绍,高级职称评上后,加上学校没有化学选修班,她也曾经懈怠,但是自己认识到不能这样虚度光阴,于是选择了“微课程教学法”作为研究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积累了几百节微视频,涵盖了高一高二全部课时,帮助学生的成绩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同时致力于微课程教学法的推广,在全国各地上了不少公开课,并在各级期刊发表了多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取得了一定成果。所以,教师的职业信念是教师进步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追求,才会取得满意的成果。

(2)合理的职业规划

合理的职业规划包括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未来的设计。化学教师必须清楚自己优缺点,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并为之奋斗。如果没有成长计划,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教书育人就会变成年复一年机械的重复。

(3)持之以恒的行动

实际的行动是成就未来的关键。作为年轻的化学老师,我们需要在化学教研多投人精力,多学习多思考,提升专业素养。行动重点在上课、命题、阅读、反思、写作等工作内容。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打磨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尽量使自己的课尽善尽美,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堂,帮助学生花费少量精力便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对自己对学生都是极其负责任的行为,也有助于提升自己教师形象;命制试题是考试研究的成果,无疑是教师成长必须步骤,毕竟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是化学老师首要任务;让自己成长的便捷方法是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学习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了解最前沿的教学成果,理解先进教学理念,为自己的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另外的关键点是阅读与反思,而停下来的思考写作更是阶段性整理自己思路和吸收内化的重要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实践、思考、研究,这样才会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使自己快速成长。

2.教师成长之外部条件

教育进步的关键在教师,但是教师发展却离不开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撑。名特优教师多的地區,无一例外都是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发展关注且投人多的地区,反之,单纯紧盯考试成绩忽略教师素养提升,则不但出不来名师,连区域教育质量都未必有进步。

(1)合理规划是区域教师发展的前提

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针对教师发展建立合理规划,是区域教师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各地纷纷成立了教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以名师领衔,有效组团,形成了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整体发展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旨在“让名师更优秀,青年教师更成熟”,这些共同体一般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建立,在发挥名师作用、放大骨干效应、提升科研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很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当多的年轻教师取得了明显进步。

(2)科学有针对的培训是教师发展的保障

为帮助教师进入专业发展轨道,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培训计划时需要有科学性,发挥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根据调查显示,教师参加培训更多的是希望获取专业发展指导、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与心理学)、学科专业提升知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内容,相关培训管理部门在安排培训前,应进行专业调查,合理而针对地安排培训,发挥培训的作用,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3)管理层级的关注给予教师发展以动力[3]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教育,而教师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教师是一个职业群体,但是更是由个体组成,这些个体都是有思想、有灵魂、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当教师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时,本身也需要关注与动力。

教师每一阶段的发展需要关注,处于事业成长阶段的青年教师,主管领导关心鼓励教育创新,支持教育发展,提供发展机会;处于成熟阶段的老师同样需要关心,他们工作已经得到认可,往往获得的关注较少,培训、表彰等机会通常会比较多地倾斜到年轻教师那里,这样会催生这一阶段的老师职业倦怠,导致专业退化,甚至会影响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的工作有特殊性,需要教师的奉献与职业良心,固然考核与检查是必须的,但是大量的检查必然会消耗教师本职工作以外的精力,尤其是不少创建与验收甚至会动用老师和学生来集体造假材料,可想而知,对教育的伤害会有多大。

教育管理部门需要正视教师的需求,合理规划,奖勤罚懒,公平公正,为教师发展提供培训、进修、奖励、晋升等机会,区域教师发展必然会取得明显进步。

“不是所有人都会出名,但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因为伟大是通过为他人服务而界定的。为别人提供服务,你所需要的是一颗优雅的心灵和充满爱的灵魂。”(马丁·路德·金《爱的灵魂》)仰望名师,每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只要能培养职业道德,坚定信心,踏实前行,经过不断研究实践,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师品质等各方面提升自己,必然会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4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2

[2]钱胜.再谈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学教学,2016(9):7-10

[3]李云飞,陈亮.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精神缺失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10):17-20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