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汗孔瘤四例

2018-12-17毕志刚芦桂青储小燕富志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胞质团块汗腺

苏 彤 毕志刚 芦桂青 康 莉 刘 艳 储小燕 富志良 陈 浩

临床资料患者1,女,31岁。头皮部赘生物十余年。患者十余年前头皮出现一赘生物,逐渐增大,无特殊感觉,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头皮见一杏仁大赘生物,呈球形,质中,表面无破溃(图1a)。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不全伴渗出、结痂,真皮内瘤细胞呈团块状浸润,部分团块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圆,深嗜碱性,胞质淡染,部分团块中可见管腔样结构,团块周围未见栅栏状排列(图1b、1c)。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手术全切。

患者2,男,61岁。头顶部肿物数十年。患者数十年前头顶长出一赘生物,无明显不适,近期逐渐增大,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头顶部一杏仁大球形赘生物,灰褐色,质软(图2a)。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表皮下部,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深嗜碱性,胞质淡染,与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界限清楚,其内可见管腔样结构(图2b、2c)。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手术全切。

患者3,女,39岁。左大腿屈侧肿物1年余。患者1年多前左大腿屈侧出现一丘疹,后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2015年5月至我院就诊。查体:左大腿屈侧一绿豆大粉红色结节,质中(图3a)。组织病理示:部分表皮轻度萎缩,肿瘤位于真皮内,呈分叶状,瘤细胞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深染,胞质淡染,可见管腔样结构,间质轻度胶原增生,散在炎细胞浸润(图3b、3c)。诊断:真皮内导管瘤。治疗:手术全切。

图1 1a:左侧头皮见一杏仁大赘生物,呈球形,表面无破溃;1b、1c:表皮轻度角化不全伴渗出、结痂,真皮内瘤细胞呈团块状浸润,部分团块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圆,深嗜碱性,胞质淡染,部分团块中可见管腔样结构,团块周围未见栅栏状排列(HE,×40;×200)

图2 2a:头顶部一杏仁大球形赘生物,灰褐色;2b、2c:肿瘤位于表皮下部,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深嗜碱性,胞质淡染,与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界限清楚,其内可见管腔样结构(HE,×40;×200)

图3 3a:左大腿屈侧一绿豆大粉红色结节;3b、3c:部分表皮轻度萎缩,肿瘤位于真皮内,呈分叶状,瘤细胞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深染,胞质淡染,可见管腔样结构,间质轻度胶原增生,散在炎细胞浸润(HE,×40;×200)

图4 4a:左足踝一黄豆大结节,淡褐色,颜色不均匀;4b、4c:肿瘤位于真皮,以汗腺成分为主,有较大囊腔形成(HE,×40;×200)

患者4,女,59岁。左足踝色素性结节半年。患者半年前左足踝出现一丘疹并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2015年1月至我院就诊。查体:左足踝一黄豆大结节,淡褐色,颜色不均匀,质中(图4a)。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以汗腺成分为主,有较大囊腔形成,瘤细胞生长活跃(图4b、4c)。诊断:真皮内导管瘤(结节性汗腺瘤)。治疗:手术全切。

讨论1990年Abenoza和Ackerman提出小汗腺汗孔瘤、单纯汗腺棘皮瘤、汗腺汗孔瘤、真皮内导管瘤可统称为汗孔瘤,是良性汗孔肿瘤的不同变异型[1]。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起源于表皮内的汗腺导管,好发于足底或足侧缘,亦可发生于手部、面部、躯干,皮损多为结节,受压部位可发生破溃,常有蒂或呈分叶状[2],组织学上本病显示为表皮内成片向真皮扩展的界限清楚的、均匀一致的细胞团块,瘤细胞呈小立方形,核圆,深嗜碱性。这些细胞比与其紧密相连的表皮细胞略小,可出现囊性变,可能存在潜在的真皮导管肿瘤或汗腺瘤。真皮内导管瘤(Dermal Duct Tumor)由肢端汗腺细胞组成,局限于真皮内,不与表皮相连,当这些细胞形成一个大的结节,肿瘤就被称作结节性汗腺瘤(Nodular Hidradenoma)[3]。汗孔瘤在病理上应与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汗孔癌等鉴别。基底细胞癌周围常有明显的栅栏状排列及收缩间隙;脂溢性角化病为隆起于表皮基底层水平线之上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的混合性增生,常有角囊肿而无汗孔结构[4];汗孔癌周边几乎可见残存的良性汗孔瘤成分,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与残存的良性成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数病例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仅表现为浸润性生长,表浅小活检易漏诊[5]。本病损害为良性病变,但如果切除不充分常会复发,有时会发生恶变,约有18%的汗孔瘤可转变为汗孔癌,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溃疡、突发的瘙痒或疼痛,且在短期内快速生长,所以早期诊断、切除完全、密切随访很重要[6]。对我院4例诊断为“汗孔瘤”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头部两例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瘤”,大腿屈侧1例及足踝部1例诊断为“真皮内导管瘤”,其中足踝部病例更可以具体到“结节性汗腺瘤”,均为单发的赘生物,呈红色或褐色,表面光滑或疣状增生,基本组织学特点为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比周围的棘细胞小,部分可见到向管腔分化。治疗方法均为完全切除,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

猜你喜欢

胞质团块汗腺
拓展的(2+1)-维浅水波方程共振解
红外暗云中分子气体团块的性质研究∗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通道压裂支撑剂运移规律试验
小汗腺汗囊瘤六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高温胁迫对棉花不同胞质类型恢复系花药散粉和产量的影响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新月体肾炎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