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8-12-13赵耀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赵耀

【摘要】 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神经保护剂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7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神经保护剂治疗。比较观察予以不同药物治疗对患者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参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78.72%,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38%,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较高,可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保护剂; 日常生活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4.01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4-00-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患病人群多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易引发患者出现耳鸣、眩晕和头痛等症状表现。有研究表明,在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的患病率能达到75%左右[1]。针对此类病症患者,若临床未能给予有效及时的临床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受患者年龄等因素影响,其机体器官逐渐衰退,因此,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多主张采用药物方法治疗。常规药物疗法是以往临床常用治疗手段,然而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对此,另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作用[2]。此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给予神经保护剂治疗的疗效情况,报告如下。此次研究已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被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并已在同意书上签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6年4月为时段,选取此时间段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94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在研究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52~83岁,平均(68.5±3.6)歲。在参照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53~84岁,平均(69.3±3.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MRI、CT检查,被选患者均已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症[3]。(2)排除标准:伴药物禁忌证者;伴肝肾功能不全者;伴全身严重并发症者[4]。

1.3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水电解质纠正和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神经保护剂治疗,即选用神经节苷脂(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213;规格:2 ml∶20 mg)、依达拉奉(生产厂家: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规格:5 ml∶10 mg)治疗。向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内加入依达拉奉20 ml,然后以静滴的方式将其注入患者体内,1次/d;

向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内加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 ml,然后以静滴的方式将其注入患者体内,1次/d。给予所有患者持续治疗14 d。

1.4 评价标准

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

采用NIHSS评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量表满分为42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6]。

以有关评定急性脑梗死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为依据,评价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病症已基本消失,NIHSS评分下降幅度不低于85%表示显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病症有所缓解,NIHSS评分下降幅度在84%~60%表示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病症未改善,NIHSS评分下降幅度未超过59%表示无效[7]。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治疗前,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参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参照组47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头痛情况,占比6.38%;在研究组47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头痛情况,占比4.26%。两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11,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表示脑血供突然中断后造成的脑组织坏死情况。在神经内科疾病中,此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脑部出现急性缺血是其主要特征,具有病情进展快、起病急等特点,能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基于此,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但有研究指出,即便临床治疗有效及时,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导致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发生,其中包括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和偏瘫等,使其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8-9]。所以,在临床治疗选取方面,医护人员需对治疗方案的应用进行慎重考虑。

伴随近几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递增,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使得急性脑梗死病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身体机制逐渐衰退,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多主张实施药物方法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溶栓等治疗措施是以往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病症的常用手段,虽然能使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在一定的程度得以恢复,是脑组织缺血情况的发生降低,但仍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10]。伴随近几年医疗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神经保护剂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对半暗带予以挽救,而且还能对脑组织加以保护[11]。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等,属于常用神经保护剂药物,其中,前者为膜稳定剂,能够对细胞膜内蛋白质水平进行调节,对神经轴突生长与神经再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抑制神经兴奋性毒物,可有效保护及加快恢复受损神经细胞;后者为自由基清除剂,经对氧化反应的抑制,能使脑内缺氧情况有效减轻,同时还能从血脑屏障中自由穿过,对受损细胞进行恢复。动物实验验证,依达拉奉可通过对氧化应激的抑制,能使老龄大鼠的神经受损情况减少,在临床研究中提到,该药物能够对人类脑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线粒体的活性氧簇产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使缺血对大脑不良影响情况的发生有效减少[12]。

以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设置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分别给予神经保护剂和常规用药治疗,从其结果中可知,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说明,给予患者神经保护剂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参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显著低于参照组,说明,实施神经保护剂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改善切实可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26%,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38%,二者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说明,神經保护剂治疗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从上述研究结论中可知,相比常规用药治疗,神经保护剂的实施更能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研究报道,除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等药物外,还选用了醒脑静注射液等药物,其药剂组方包括:冰片和栀子、麝香等,能起到开窍醒脑、凉血解毒和泻火清热等功效,将其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虽然本次研究未对其进行阐述研究,但其他研究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总而言之,选用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率的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较高,可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金华.神经保护剂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 35-36.

[2]严志聪,麦霭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6,36(14):46-48.

[3]陆舒雯.醒窍化痰汤加减辅助脑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767-1769.

[4]蔡奕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3-5.

[5]杨成.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4):97-99.

[6]戴加勇.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7):1035-1038.

[7]郭慧敏,李泽宇,孙丽君,等.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5):886-888.

[8]金旺明.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4):58-59.

[9]李俊,王珊,陈瑶,等.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2):398-400.

[10]曹兵,丁奇,刘熙鹏,等.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7):822-825.

[11]贾燕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4):16-18.

[12]张均,王强.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72例疗效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2):225-228.

(收稿日期:2018-03-29)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