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高危因素与并发症探讨

2018-12-13宁晓庆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危因素早产儿并发症

宁晓庆

摘要 目的:探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高危因素及并发症。方法:收治PDA早产儿100例为观察组,收治无PDA早产儿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早产儿PDA的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前应用硫酸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败血症,保护因素为呼吸支持、产前应用硫酸镁。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0%。结论:早产儿PDA的发生与败血症密切相关,发生后较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要及早实施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高危因素;并发症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后,临床后果比较严重,尤其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g,在处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过程中,随着升高肺通气及氧合、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大体循环阻力,会增加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流量左向右分流,导致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甚至造成早产儿死亡[1]。因此,临床需要准确掌握早产儿PDA的高危因素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早实施预防及干预,改善早产儿预后。本研究对比了PDA早产儿及无PDA早产儿的相关资料,总结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PDA早产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9例,女41例;胎龄28~35周,平均(32.7±1.3)周:出生体重930~2590g,平均(1793.7±638.5)g;出生日龄2~7d,平均(5.2±0.7)d。另选取同期无PDA早产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女38例:胎龄27~35周,平均(32.2±1.5)周;出生体重900~2630g,平均(1806.9±637.3)g;出生日龄2~6d,平均(4.8±0.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收集两组早产儿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早产儿出生后疾病情况、母亲孕期疾病情况及用药情况等,总结PDA发生的危险因素;统计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展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母亲孕期疾病及用药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前应用硫酸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痫、妊娠期糖尿病、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围产期高危因素:观察组羊水减少、胎盘病变、脐带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早产儿PDA发生前相关疾病比较:观察组窒息、RDS、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早产儿出生后相应干预情况比较:观察组呼吸支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光疗退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PD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败血症(OR=2.523、P=0.028),保护因素为呼吸支持(OR=0.874、P=0.045)、产前应用硫酸镁(OR=0.254、P<0.001)。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早产儿中12例并发颅内出血(IVH),发生率为12.0%;12例并发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为12.0%;5例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为5.0%;并发症总发生29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0%。

讨论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更易发生PDA,原因是早产儿体内多种内源性血管扩张物质的敏感性升高[2]。前列腺素E2(PGE2)在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下,升高细胞内蛋白激酶A的活性,促进腺苷酸环化酶活化,提高环腺苷酸(cAMP)浓度,引发血管平滑肌松弛;鸟苷酸环化酶被一氧化氮活化后,鸟苷环化酶(cGMP)产生,其可对导管张力做出调节,缺失一氧化氮情况下,cGMP降解的抑制因素将不会再影响动脉导管的紧张性,且一氧化氮抑制因素可直接影响磷酸二酯酶5活性,增加PDA的发生风险[3]。对于早产儿PDA发生的高危因素,国内外开展大量研究,并指出其高危因素包括败血症、RDS、窒息、胎龄等[4]。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PD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败血症,败血症可导致炎性介质释放,使动脉导管关闭受到极大影响。本研究还发现,早产儿PDA的保护因素为呼吸支持及产前应用硫酸镁,早产儿出生后,尚不具备成熟的氧诱导导管收缩机制,提高动脉导管敏感血管活性物质的程度,导致动脉血管持续开放,而给予呼吸支持后,能够降低动脉导管的敏感程度,促进闭合,产前应用硫酸镁后,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间接增加,阻碍血小板聚集,使动脉导管闭合延缓。另外,本研究通过观察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发现,IVH、ROP、BPD为较易发生的并发症,但现有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均比较多,应在孕期中加强保健,积极预防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洁,张可刚,孙波,等.不同胎龄早产儿PDA发病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3-44.

[2]高环,李涛.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41-143.

[3]李晓英,王金秀,张琳,等.31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218-219.

[4]陈佳,封志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并发症[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1):62-65.

猜你喜欢

高危因素早产儿并发症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