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KAP调查分析
——以大理大学为例

2018-12-13洪汝丹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及格率态度实验室

李 瑞,洪汝丹

(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危险生物因子,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存环境不受污染,不改变试验对象原有本性所采取的综合措施〔1〕。尽管有已颁布法规标准的约束,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说明生物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2〕,给各类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问题敲响了警钟。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实验室安全是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3〕。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因素,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大理大学开设的农学、医学专业均涉及生物安全的实验室课程,本研究对相关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知状况、态度及行为(KAP)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理大学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发现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探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对策,为大理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实证依据和数据支撑。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剔除本科新生和本科应届毕业生),抽取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中大二、大三及大四的在校本科生以及部分研究生,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调查对象30人,共计调查1 050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室生物安全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参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规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4-5〕等相关内容,经预调查、讨论修改而成。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现场发放问卷集中调查。问卷收回后,调查员当场复查,剔除无效问卷。

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生物安全认知、知识共20题,回答正确记为10分,错误记为0分;生物安全态度共2题,生物安全行为共12题,根据选项等级赋分,三个选项A、B、C的赋分依次为10分、5分、0分。各自原始分占满分的60%被认为是及格〔6〕。其中医学相关专业包括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护理、药学、临床药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非医学相关专业包括食品安全与卫生、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动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发放调查问卷1 050份,有效问卷1 042份,回收率99.2%。男性391人(37.5%),女性651人(62.5%)。大二学生449人(43.1%)、大三学生414人(39.7%)、大四学生90人(8.6%)、研究生89人(8.5%),共涉及医学类及非医学类6个学院15个专业。

2.2 实验室生物安全KAP的总体情况 实验室生物安全KAP评分中态度(A)的及格率最高,为93.5%,其次为行为(P)及格率89.9%,知识(K)及格率29.8%。见表1。

表1 实验室生物安全KAP得分和及格率

2.3 实验室生物安全KAP的相关性 通过直线相关性分析,实验室生物安全K与A、K与P、A与P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15、0.271、0.361(P<0.001),可知K、A、P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见表2。由表2可知,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行为呈正相关(r=0.271,P<0.001),科学的态度和正确行为之间呈正相关(r=0.361,P<0.001),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r=0.215,P<0.001)。

表2 实验室生物安全K-A-P的相关性

2.4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K)

2.4.1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相关因素分析学历、年级、学院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有相关性(P均<0.001)。性别与知识认知无关(χ2=1.839,P=0.175);民族与知识认知无关(χ2=0.154,P=0.695);学历与知识认知有关(χ2=167.54,P<0.001),研究生(89.9%)高于本科生(24.2%);年级与知识认知有关(χ2=47.462,P<0.001),且年级χ2趋势=47.286,P<0.001,即K的及格率随年级增高而增高;学院与知识认知有关(χ2=47.428,P<0.001),护理学院及格率最低(6.7%),公共卫生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相对较高(40.5%、24.5%);专业与知识认知无关(χ2=0.161,P=0.688)。见表3。

2.4.2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相关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听过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606人(58.2%),其中清楚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的只有242人(23.2%),不同学院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P<0.001),研究生知晓该概念的情况较好(80.7%),本科生中公共卫生学院和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认知情况比其他学院的学生好。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的有236人(22.6%);只有29.9%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生物安全柜;36.4%的学生知道什么是气溶胶;33.3%的学生知道自己所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的具体内容;72.8%的学生知道学校实验室灭火器及消防栓的存放位置。54.9%的学生能正确区分生物安全警告标志;只有9.1%的学生知道WHO出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已发行到第3版;16.1%的学生知道感染性微生物危险度等级分类;19.9%的学生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50.8%的学生知道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区;42.9%的学生知道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81.7%的学生知道生物实验材料灭菌最有效可靠的方法;72.1%的学生知道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85.8%的学生生物实验操作选择正确;50.6%的学生知道实验室感染的常见途径;82.0%的学生知道感染性锐器刺伤或动物抓、咬伤的正确处理方法;94.0%的学生知道实验后动物尸体的处理方法。

表3 不同特征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因素分析

2.5 实验室生物安全态度(A)

2.5.1 实验室生物安全态度相关因素分析 性别、学历、学院、专业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态度有相关性(P均<0.05)。男女性别与态度有关(χ2=16.089,P<0.001),女生(95.9%)高于男生(89.5%);民族与态度无关(χ2=1.520,P=0.218);学历与态度有关(χ2=4.656,P=0.031),研究生(98.9%)高于本科生(93.0%);年级与态度无关(χ2=4.655,P=0.098);学院与态度有关(χ2=28.924,P<0.001),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最低(85.4%),其他学院均>90%;专业与态度有关(χ2=15.868,P<0.001),医学相关专业(95.5%)高于非医学相关专业(88.7%)。见表4。

表4 不同特征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态度因素分析

2.5.2 实验室生物安全态度相关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30.8%的学生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专业教育(课程或培训),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的有96.7%,很想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80.6%。

2.6 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P)

2.6.1 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性别、学历、学院、专业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有相关性(P均<0.05)。性别与行为有关(χ2=15.629,P<0.001),女生(92.8%)高于男生(85.2%);民族与行为无关(χ2=0.134,P=0.715);学历与行为有关(χ2=8.604,P=0.003),研究生(98.9%)高于本科生(89.1%);年级与行为无关(χ2=3.621,P=0.164);学院与行为有关(χ2=46.347,P<0.001),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及格率最低(77.3%),其他学院及格率均>90%;专业与行为有关(χ2=32.446,P<0.001),医学相关专业及格率(93.5%)高于非医学相关专业(81.6%)。见表5。

表5 不同特征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因素分析

2.6.2 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相关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次都按照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占82.3%,未能达到每次都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移液球、标本的正确保存行为也未能达到操作完全正确。有39.1%的学生经常或偶尔在实验区饮水、进食、抽烟、吃口香糖或玩手机;66.0%的学生经常∕偶尔在实验室区目睹他人饮水、进食、抽烟、吃口香糖或玩手机。37.5%的学生经常∕偶尔有过曾将没有处理过的废弃物直接倾倒入水槽或厕所。仍有8.7%的学生实验后将动物尸体直接丢到校园垃圾桶。46.4%的学生经常∕偶尔穿着白大褂去食堂或饭馆吃饭。71.0%的学生每次进实验室都做好基本防护措施(如白大褂、手套、口罩等);84.3%的学生实验结束后每次都会及时清洁实验操作台和实验室。75.5%的学生每次都会实验结束后认真洗手;75.1%的学生离开实验室时每次都会随手关电、水等开关。40.8%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曾见过身体受伤安全事故;在实验过程中,49.6%的学生曾见过衣物受损安全事故,61.5%的学生曾见过实验设备毁损安全事故。

2.7 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学生获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前3位渠道分别是: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意外事故处理的现场演练。见表6。

表6 学生获得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渠道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本校研究生及格率均高于本科生,不同年级及格率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年级、学历的增长,学生接触到的医学知识逐渐的积累,专业实验课授课老师的强调,接触越来越多操作方法、试剂等都会扩大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注及重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建议学校着重加强本科生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且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学内容从基础知识逐步增加教学深度,在入学初期以及初次进入实验室前就应该进行系统培训,有助于学生在实验室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不同学院知识、态度、行为均有统计学差异,且专业间态度、行为有统计学差异,公共卫生学院知识及格率最高,护理学院最低,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态度、行为及格率较低,医学专业态度、行为及格率高于非医学专业,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学院专业不同且同一学院各专业间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不同,实验室课程不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建议不论学院、专业,应同样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男女生的知识认知情况无差异,但女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格率高于男生,分析可能与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关,更注重细节,接受相关知识主动性更强,因此建议制定能够增加学生兴趣的教育方案,使男女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总体及格率为29.8%,在KAP三项中最低。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认知极度缺乏,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生物安全柜、气溶胶、感染性微生物危险度等级分类、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等内容的认知率更低,反映出本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对生物安全警告、灭菌的有效方法、感染性锐器刺伤或动物抓咬伤正确处理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学院间认知程度不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态度总体及格率为93.5%,在KAP三项中最高,说明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总体态度较好,96.7%的学生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80.6%的学生很想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再次说明本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不够,应加强相关知识的灌输,满足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需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总体及格率为89.9%,在KAP三项中仅次于态度,但实验操作不规范、在实验区进食或玩手机、穿白大褂就餐、防护措施不当、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等情况依然存在,学生应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本次调查显示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符合“KAP”理论模式,本次调查显示学生总体A及格率最高,其次为P、K及格率,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及格率越高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态度和行为越好,说明大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支配他们对待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陈红云等〔7〕对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本科生实习前标准化实验室实训必要性分析研究结果统计显示标准化实验室实训建设和实训被大多数师生所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保证实验室设备和人员安全的基础,是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专业人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8〕。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获取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前3位分别是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意外事故处理的现场演练,学校可以此为思考点,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方式。

加强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高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态度和行为,保障大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构建平安校园。

猜你喜欢

及格率态度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要想单词记得牢,动力来帮忙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对部分高校规定基础学科及格率的看法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