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07杨国芳

智慧健康 2018年34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原发性

杨国芳

(山西省朔州市中心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2)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可以是血液动力学出现异常、血管受到堵塞等原因导致;发病急骤,较多的患者则是在睡眠状态等情况发病,且在临床中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头痛等多种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陷入昏迷,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难度系数更高,如果不能够对其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会极大影响预后情况[2]。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中多进行降压治疗,但是在选择时间窗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争议[3]。为分析不同时间窗降压方式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特定时间到我院就诊的15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5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n=77)、乙组(n=77)。甲组中男性、女性病患例数之比为49:28,年龄分布52~82岁,平均(61.43±7.45)岁,病灶直径1~5cm,平均(3.62±1.23)cm,梗死部位:16例脑叶,48例脑干,13例基底节区;乙组中男性、女性病患例数之比为48:29,年龄分布50~82岁,平均(61.41±7.46)岁,病灶直径1~6cm,平均(3.24±1.24)cm,梗死部位:18例脑叶,47例脑干,12例基底节区。统计学分析组间多项资料(P>0.05)。

1.2 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进行降压治疗。甲组患者在发病之后的1~3d进行,乙组患者在发病之后4~7d进行。

在降压治疗期间均需要进行吸氧、卧床休息、纠正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降压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施慧达,生产单位: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083),每次1.25mg,每日1次,之后则根据病情对剂量进行调整,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mg。

1.3 评判指标

统计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随访6个月的时候所出现的不良事件、无事件生存率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此外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且在91%~100%范围内,为基本治愈;(2)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且在46%~90%范围内,为进步明显;(3)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且在18%~45%范围内,为进步;(4)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且<18%,为无变化;(5)经过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且病情更严重,为无效[4]。

预后影响因素:根据无事件生存以及发生不良事件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其病灶直径、降压治疗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因变量为预后不良因素,然后再将梗死部位、性别、降压时间等作为自变量,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行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比较;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差异显著时P<0.05。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后(1个月后),甲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32%,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6.10%,经比较(P<0.05)。详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无事件生存率比较

随访后,甲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06%,乙组为18.17%,经比较(P<0.05);甲组组无事件生存率为63.64%,乙组为80.52%,经比较(P<0.05)。详见表2。

表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无事件生存率对比[n(%)]

2.3 影响预后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过Logistic分析之后,发现影响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灶直径、降压时间等。详见表3。

表3 影响预后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中断,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而高血压、饮食、酗酒等多种因素均是导致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最为典型的则是高血压,在治疗方面,能够通过予以药物对血压指标水平进行控制[5-6]。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而言,如果能够对其血压指标水平进行有效控制,是能够帮助改善预后的;而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血压变化过大,会直接影响到预后情况,而进行降压治疗时能够帮助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此能够帮助改善病情,确保生命健康[7-8]。但是在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时间的时间窗选择,临床学者却存在较大的争议,没有标准的治疗时间规定[9]。一旦合并高血压,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带来损伤,使其发生变性,导致病情更加严重。进行降压治疗是为了对脑水肿现象进行改善,可有效降低出血率,避免对脑血管带来更多的伤害[10]。国内外学者均指出,在进行降压治疗的时候,时机非常重要,而且会直接对预后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后(1个月后),甲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32%,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6.10%,经比较差异显著,提示在发病之后4~7d内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更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后,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06%,乙组为18.17%,经比较差异显著;甲组无事件生存率为63.64%,乙组为80.52%,经比较差异显著。经过Logistic分析之后,发现影响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灶直径、降压时间等,提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发病之后4~7d内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在其发病之后的4~7d内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同时需要对影响预后的因素采取措施干预,进而帮助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原发性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