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教学活动设计与课例(上)
——创作教学方法研究

2018-12-05缪裴言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曲调作曲音乐创作

缪裴言

“创作”被定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一个学习领域,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适应时代要求、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进步。音乐教学着力发展创造精神、培养音乐创造力,已得到普遍重视。然而,与歌唱、欣赏等传统领域相比,教师们对创作这个新领域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困惑,实际教学中还“很少用到”①,创作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诸多有待探讨的课题,创作教学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②。

本文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创作教学及其方法做一归纳,以期对创作教学有一个整体认识,并结合课例对各类创作活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创作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一、创作教学的内涵

音乐创作一般是指作曲,它与聆听、表演一起构成音乐实践过程。然而,中小学音乐课的创作教学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习作曲,它旨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音乐创作能力,是一种具有儿童特点的音乐教育活动。

我们对创作教学的内涵应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创作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又包括其他学习领域中的创造性活动,这两个方面都属于创作教学的范畴。作曲是一度创作,歌唱、演奏是二度创作,欣赏也含有创造性的理解,这些音乐实践都有创造性的成分。创作作为一个学习领域,有其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其他领域的教学也包含、渗透着创作学习。例如,创造性地变化演唱(奏)的速度、力度或表演形式,编配节奏伴奏,添加前奏、间奏等。其实,音乐各领域之间是既有区分又相互联系的,创作和歌唱等其他领域一样,都各有相对独立的学习体系,同时又相互联系、融合,构成音乐教学的整体,这种综合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的一个特点。

图1 创作领域内涵示意图

二、创作教学的方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③和相关理论著作都列举了各种创作教学的具体方法,各版本的音乐教科书也设置了许多编创活动,现将这些创作教学方法择要、归纳如下。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论述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创造领域包括即兴音乐编创活动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其学段内容分为: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和创作实践。具体创作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1)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自制简易乐器;运用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

(2)用不同节奏、速度、力度即兴表现儿歌、诗词短句,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做即兴动作,为歌曲即兴编创律动或舞蹈;用乐器或其他声音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为歌曲、乐曲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3)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音乐;编创一至二小节的节奏音型;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利用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编创二至四小节的节奏或旋律;利用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编创四至八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用乐谱加以记录。

2.音乐教科书中的编创活动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版本为例:

(1)用小响板模仿鸭子“拌嘴”;用小型打击乐器表现猫与虎的“对话”;用乐器、人声等表现大海、郊游、清晨、狂风暴雨等场景或音响;用声音模仿“春天音乐会”;用声音表现“快乐的一天”;用声音表现捉蝴蝶的情景等。

(2)即兴节奏问答;即兴曲调接龙;用小型打击乐器即兴为歌曲伴奏;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随音乐进行情景表演;用声势为歌唱伴奏;编创节奏读儿歌、童谣;用小型打击乐器为儿歌、童谣配节奏;即兴编创歌词表演对歌;编创、表演音乐故事;将歌曲改编成小型音乐剧等。

(3)组合五种节奏型编成四小节节奏;用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编创五至八小节节奏;组合节奏卡片;选择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用“do、mi、sol”和“re、fa、la”组合成曲调;用三个供选音填空;完成两小节曲调填空;为四句曲调排序;用四种节奏编创曲调;分别用三、五、六、八个音并按预设节奏编创四至八小节曲调;用乐曲主题片段变化发展曲调;用模仿、重复的方式将两小节发展成四小节曲调;将二拍子曲调改为三拍子;为儿歌谱曲等。

3.相关理论著作中有关创作教学的论述

其中,高萩保治在《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中将创作学习分为三类: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演奏、记录创作的音乐。④其中,创造性音乐活动即歌唱、演奏等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即兴演奏是用简易乐器进行节奏和曲调的问答、构成三部曲或回旋曲的即兴创作活动等。这是该书所述创作教学的重点。记录创作的音乐指非即兴类作曲、编曲活动,其方式有乐谱、图谱、录音制作等,具体创作活动有:用教材中歌曲或欣赏曲的主题、音列进行曲调创作;为诗歌配上曲调;借鉴现代音乐进行创作。

梁宝华在《音乐创作教学—理念、原则和策略》中提出四点创作活动的建议:作曲活动、即兴表演、创意聆听、创意表演。⑤其中将作曲活动作为创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做了重点阐述。所论创意聆听和创意表演实际上就是欣赏、歌唱和演奏领域的各种创造性活动。

三、创作教学活动的分类

为了让读者对创作教学方法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现将上述各种创作活动编成创作教学方法分类表,将各种创作活动分为三项:探索音响、即兴编创、作曲编曲,再将其归纳为即兴与作曲两大类。这样归类,使得创作教学的整体架构一目了然。

表1 创作教学方法分类表

说明:(1)表中所列各种活动仅供研究参考所用,其教学效果和使用情况有待研究。(2)创作活动的称谓有待斟酌,目前创作教学用语缺乏规范,在此力求靠拢“新课标”,并兼顾约定俗成的用法,尽量表明活动的实际内容。(3)表中未列入创造性欣赏(创意聆听)和制作简易乐器两个部分。欣赏活动以听为主,其活动性不及演唱、演奏等表现活动,按“新课标”和各种教材将其归入欣赏教学。自制乐器多在课外进行,乐器演奏宜归入器乐教学。

四、创作活动的基本要求

面对创作教学现状,如何选择、设计创作活动,应是当前创作教学方法研究的迫切课题。理想的创作教学活动需具备可操作性、音乐性和趣味性,也就是说,创作教学力求切实可行、富于美感、活泼有趣,这三点是当前设计创作活动时必须注意的基本要求。

1.可操作性—可行性

创作对于儿童来说的确是一件难事,应尽量降低创作的技术难度。模仿是创造的先导,从模仿入手、逐步增加创新成分,这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基本方法。我们必须从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教学实际出发,适应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难度适当、循序渐进的方法教授创作。比如在为诗词谱曲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参照曲目、参考节奏、供选音等预设条件,以此作为创作的辅助,让他们通过比较、对照和适度模仿等方式,完成谱曲任务。目前教科书里的许多编创活动之所以难以落实,大多是由于其缺少这样的辅助条件所致。

2.音乐性—创作活动要有音乐美感

音乐创作自然要围绕音乐及其要素进行。儿童在音乐活动中最初感受到并感兴趣的是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乐器)等,他们更喜爱表演、律动、语言等与音乐相关的外在形式,而对于音高和曲调等并不热衷。同时,加上记谱的局限,让他们创作具有美感的音乐确有一定困难,所以较多地采用声响类、动作类等活动,虽简易、有趣,但容易缺少音乐美感。创作学习活动要通过巧妙的设计,避免音乐外在形式对音乐美感的影响,应尽量结合歌唱、欣赏活动,以增强创作活动的音乐性。有些即兴类创作课例常使人感到其缺少音乐性,这说明提升创作教学的音乐性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课题,对“重视作曲活动(适当减少即兴活动)”和“借鉴现代作曲技法”的主张值得重视。

3.趣味性—创作活动一定要有趣、好玩

兴趣是儿童音乐学习的永恒课题,因此培养学生参与创作的兴趣、愿望和积极性是搞好创作教学的前提。既要使创作活动富有新鲜感,降低技术难度,让学生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又要使创作活动带有游戏性或竞争性,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创作活动的趣味性。

五、各类创作活动的比较

从教学方法和效果角度分析,探索音响、即兴编创、作曲编曲这三类创作活动,各有其优点和局限,因此我们在选择、设计创作活动时要扬长避短,以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1.探索音响

使用乐器、人声、其他音源,描绘一些具体的事物、故事,或创造某种场景、情景、情绪。这种做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英国,⑥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欧美的音乐教学,原意是让儿童借鉴现代音乐的风格、技巧来表现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这是一种带即兴性、游戏性的音乐创作活动,其优点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新颖有趣并简单易行,形式灵活且适于表现各种题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开展这类教学,教科书中也多有采用,如探索大海、郊游、狂风暴雨、捉蝴蝶、逛庙会等。然而,这类活动若缺乏有效设计、引导,“往往流于表面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只是漫无目的地‘玩弄’那些乐器,经过一段嘈杂的探索过程后,学生只可以制造一些欠缺美感的或者千篇一律的声响”⑦。再则,这类活动适合于小组学习,教学班须分组活动,教师难以同时指导多个小组,难免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借鉴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如无调性、复杂节奏、特殊和弦、新音源等)应用于学生的创作学习,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实验推行,⑧但是这与我们的音乐生活和国情有较大距离,如何借鉴并运用于我们的创作教学还有待实验。当下探讨此类活动不妨考虑如下几点:让学生听一些相近的现代风格作品;引导学生运用通感进行创作;限定某种音乐要素或音源来表达某种情绪或气氛等,重要的是增加活动的音乐性,避免放任自流。

2.即兴编创

此处所谓即兴是指事先未经准备、边想边做的音乐活动,即没有乐谱依据、临时发挥的音乐表演。其优点是避免了记谱的局限和反复练习的过程;可以快速、灵活地进行创造活动,发展敏捷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激发参与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即兴活动适合儿童音乐学习,创作教学应尽量多采用即兴活动。

即兴编创包括即兴演奏、语言即兴、动作即兴和即兴配乐(参见表1中的“即兴编创”)。其中即兴演奏是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活动形式,主要使用小型打击乐器和竖笛、口琴、口风琴、木琴等简易乐器,从节奏问答逐步过渡到曲调问答,再发展到三部式、回旋式演奏。其优点是既简单易行、活跃有趣,又富有音乐性,易于表现音乐美感,但其难点是需要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即兴演奏在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从长远来看它应是“即兴编创”的首选。

下面对节奏问答、曲调问答、回旋式演奏做一简单介绍⑨:

节奏问答是用节奏短句进行一问一答式的即兴创作活动。

谱例1

节奏问答发展到曲调问答,用短句进行问答活动。

谱例2

全体演奏一段乐曲为A,以一组学生即兴创作的问答式演奏为B,然后回到全体演奏A(三部式),再连接另一组即兴问答C,依次进行构成A—B—A—C—A……的回旋式演奏。

语言即兴、动作即兴,如:按节奏朗读、填词;按歌曲编创歌词;随歌曲、乐曲进行表演或律动等,这些活动不但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活泼有趣,还体现了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其局限在于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容易偏移,音乐性略显不足。如按 《军民大生产》的曲调编创歌词,学生兴趣很高,但兴趣和注意力不在于音乐而在于词语选择,音乐创作的价值不及按歌词编创曲调。再如自编动作表演《粉刷匠》,学生按歌词内容做动作,课堂虽然活跃但其“热点”在动作表演不在音乐创作。此类活动有一定的音乐教育价值,但不是音乐创作学习的理想方法。

为故事、场景配乐也是一种即兴探索音响的活动,只是增添了声音和表现对象的限定(具体化),如设计图谱、规定情节等。对声音做一些限定或规划,可以减少临时发挥的成分,实际上这已不是完全的即兴活动,而是向作曲的一种过渡。即兴编创活动在发挥其长处的同时,要尽量增添限定性,增强音乐性,这是搞好此类设计的关键。

3.作曲编曲

音乐创作的原意是创作歌曲或乐曲。尝试作曲是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理想学习方式,应是创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作曲必须具备识谱能力及作曲知识等音乐基础,因此在缺乏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作曲的预设材料以降低、分解难度,这是指导学生作曲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以曲调填空为例,提供一个乐句,留出若干空白小节,让学生填写创作曲调,如下例“人音版”小学教科书中歌曲《鹅鹅鹅》的结尾句。

谱例3

为进一步降低难度,还可以提示示范节奏。

谱例4

还可以提示几个供选音,让学生从中选择。

谱例5

在曲调填空时,还可以展示原曲的曲谱作为示范或参考。

谱例6

有了这些参考性、示范性的辅助条件,学生完成作曲应该不会感到太大困难。基于儿童学习的特点,作曲学习要采用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办法。创作的最终成果是创作歌(乐)曲,为了分解难度、从易到难,可以采用曲调填空、按节奏创作曲调、按音列创作曲调、改变节拍、曲调变奏、编配前奏及结尾等方法,这些可视为创作歌(乐)曲的铺垫或阶段成果,体现了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到逐步提高创作要求的整个过程。现行教科书的作曲活动设计往往只提出要求而缺乏辅助条件,这也是作曲学习难以落实的原因之一。

另外,作曲活动还有一个长处,它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班级全员参与,便于教师有效地进行指导和管理,教学评价得以有效实施,这与分组活动相比在教学效果上有很大差别。(未完待续)

注 释

① 佟贺、尹爱青《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现状研究—以C市为例》,《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第8期。

② 梁宝华《音乐创作教学—理念、原则和策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113页。

④ 高萩保治著,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版,第133—156页。

⑤ 梁宝华《音乐创作教学—理念、原则和策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第122—133页。

⑥ 同注⑤。

⑦ 同注⑤。

⑧ 高萩保治著,缪力、缪裴言译《音乐欣赏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6年版,第114—131页。

⑨ 同注④。

猜你喜欢

曲调作曲音乐创作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逐梦
邀你来我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George Gershwin
伍光辉作曲三首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