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打击乐合奏教学初探
——以打击乐合奏《大海啊,故乡》为例

2018-12-05潘淑丽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声部乐器环节

潘淑丽

打击乐合奏《大海啊,故乡》是“人音版”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内容。由于有多年的乐队训练经验,笔者对这节课发生了兴趣,同时也想做一个实验,探析面对几乎没有演奏经验的初中学生,教师究竟能把这节课上到什么程度。于是笔者把它放到了第一单元唱歌课《大海啊,故乡》之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体验打击乐合奏的独特魅力。

一、课前充分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节合奏实验课,笔者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了解学情,确定分组

笔者首先对学生在乐器演奏经验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并根据实际需要,分别从班级中指定了一名同学演奏钢琴主旋律声部和铝板琴分解和弦声部,因为这两种乐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和能力,单凭一节课的练习是难以驾驭的。其他同学则根据摸底的情况,按演奏能力均衡地分配至碰钟组、三角铁组、沙槌组、小鼓组和大鼓组。同时每组选出一名节奏感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从而保证各组的演奏水平。

(二)降低难度,片段教学

为了更好地保证打击乐合奏的质量,笔者选取了《大海啊,故乡》这首作品的高潮段落作为教学内容。在这一音乐片段中,每个声部基本上都是同一节奏型在不断反复,从而适当缩短了演奏的长度,降低了演奏的难度。这样既保证了这节合奏实验课的顺利进行,而且笔者也做到了心中基本有数,加大了对这节课的把握性。

(3)改变排座模式,加强合作交流

为了追求更好的器乐演奏效果,笔者打破了各自为政的棋盘式排座方式,采用乐队合奏时常用的扇形排座方式,即各乐器小组之间拉大座位间距作为声部分隔。这种排座方式既有利于各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又适当保证了各乐器小组的相对独立。

二、精心设置教学环节,把握课堂节奏

在课堂实践环节,笔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教学方式,即整体学习→分组练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笔者带领学生复习演唱了歌曲《大海啊,故乡》,为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做了一定的铺垫。

(一)认识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带领学生一起认识、了解了本节课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并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它们的演奏方法并进行示范演奏。除了铝板琴大家比较陌生之外,其他都是常见乐器,学生基本都认识,重点是介绍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尽可能简明扼要,示范动作要规范。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所使用的大多是比较常见的打击乐器,但是由于在音乐课堂上学生类似的体验和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家有一定的新鲜感,对合奏效果充满期待和好奇。整个环节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课堂器乐合奏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由最初的“在音乐课上进行乐器合奏,不可能吧?”的心态转变为“似乎没有那么难,试试看”,增加了学生敢于尝试、挑战的信心和勇气,也改善了学生对于器乐合奏的认识和态度。

(二)学习各打击乐器声部的节奏

这一部分依然属于整体学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急于进行分组练习,而是带领学生集体学习了各打击乐器声部的节奏。这样,学生就能够对各声部的节奏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做相关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合奏环节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声部,同时能够聆听其他声部并与之合作。

各打击乐器声部的节奏看上去虽然很简单,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却并不是很容易。比如三角铁怎么拿才能保持稳定,并且不会影响音色;沙槌怎样演奏才能避免杂音的出现,并演奏出集中、清脆的声音;小鼓怎样持槌才能把空拍“演奏”准确等,都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

(三)分组练习,巡回指导

整体学习环节之后,进入分组练习阶段。除了指定演奏钢琴和铝板琴的两名同学之外,其他同学按照课前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别练习本组的打击乐器。教师则根据各组的演奏情况,进行巡回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这几件合奏乐器中,除了演奏分解和弦的铝板琴有一定难度外,小鼓声部的节奏也是难点之一。所以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了这两个声部,从而更好地保证合奏环节的顺利进行。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各乐器组同学的参与度上,明确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要参与到演奏练习中,并以整体演奏水平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从而以集体荣誉感敦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练习,避免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偷懒以至掉队,具体练习则由各组组长负责和落实。

(四)小组合作,有效评价

分组练习之后,进入小组合作环节。小组合作环节又分为小组展示、组组合作、唱奏合作等层层递进的小环节。

首先进入小组展示环节。每个乐器组选出一名同学领奏,带领各自乐器组的同学展示练习成果。演奏之后,由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演奏,并讲明评价理由,给出改进建议。

随后进入本课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组组合作。各乐器组轮流派出本组同学,与其他组派出的同学一起体验打击乐合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多声部演奏的丰富音响,笔者采用了逐次加入乐器的方式。首先,演奏第一遍时让大家一起聆听钢琴和铝板琴声部的合奏,熟悉主旋律;然后,第二遍演奏时加入碰钟、三角铁和沙槌,使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一步适应合奏;最后,演奏第三遍时则加入所有打击乐器,实现真正的合奏。

在合奏练习中,笔者还采用了“合奏—评价—根据评价再次合奏”的循环练习方式。每次演奏结束,师生都会对合奏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实践和评价的反复交替,各乐器组之间不断磨合,合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在不断地被解决,同时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了很多关于乐器合奏的知识。比如,伴奏声部的演奏都要完全服从于主旋律声部,即使主旋律声部的演奏发生错误,伴奏声部也必须无条件地跟随;所有演奏者不仅要演奏好自己的声部,还要注意聆听主旋律声部,任何伴奏声部的音量都不能超越主旋律声部,喧宾夺主;各声部之间要互相聆听,在不超越主旋律声部音量的基础上,尽量保持互相合作、音量均衡;伴奏声部在合奏中可以稍微“抢”一点节奏,但是绝对不能往后“撤”节奏,等等。

评价方式是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虽然教师的评价一直贯穿于整节课中,鼓励和引导着学生的演奏,但在组组合作环节中,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合奏的导向,更直接影响着合奏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教师的评价既要以鼓励为主,不能影响学生的合奏信心,又要根据演奏情况及时为学生提出中肯、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每一遍演奏都有新的收获和进步。在小组展示部分,笔者采用了整体评价的方式,注重小组整体的表现;在组组合作中,则采用了整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协作能力,又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并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聆听,尊重学生自身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是唱奏合作部分,大家共同选出一组演奏最好的合奏组合进行演奏,其他同学用“啦”演唱主旋律,体验人声与打击乐队的合作,作为本课的总结汇报。

三、课后总结反思

众所周知,合唱课难,合奏课更难。它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器乐合奏能力和经验,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和掌控能力,同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协作意识,也需要教师对合奏作品的慎重选择等,这些都是课堂器乐合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一)合奏作品的慎重选择

合奏作品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乎课堂合奏的效果。量力而行,选择适合学生演奏水平和能力的作品,是保证合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本课所选用的合奏作品,属于简单的打击乐合奏,是乐曲片段教学,对学生的演奏能力要求不高,可操作性较强。

(二)乐器小组的分层式划分

根据学生的演奏能力分配任务,实行分层式小组划分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乐器小组的分配方面,由于钢琴和铝板琴的演奏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指定两位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学生进行操作;相对简单的打击乐器则根据课前摸底情况,由其余学生均衡分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奏。这种分层式小组划分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得合奏教学能够顺利地按照预期进行。

(三)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即根据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本课涉及的乐器较多,教学环节也相对复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努力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45分钟的授课时间内,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是不均衡的。

教学环节 大约用时复习歌曲 2分钟认识乐器 5分钟学习节奏和分组练习 15分钟小组合作(合奏) 23分钟

从时间分配上可以看出,本课把最多的时间比重放到了小组合作(合奏)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器乐合奏经验和体验,这也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部分。

(四)全面预设,重视生成

为了上好这节器乐合奏课,笔者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和课堂预设,尽可能在教学设计上做到全面、细致,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了解决方案。但是再好的课堂预设也只是预设,在课堂实践中永远会有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尤其对于合奏课而言,其课堂生成更值得关注。

因此,合奏课的教学设计要有足够的开放性,能够容纳更多的可能。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及时应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式。在大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五)直面不足,正视遗憾

这节课整体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对器乐演奏充满了兴趣与热情。在认识乐器和练习节奏的环节中,学生能够做到注意力集中,对乐器充满好奇心;在小组合作练习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展示和合奏环节中,学生的演奏可圈可点,对演奏的点评更是处处都有闪光点,应该说这节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各组练习时所使用的乐器数量明显不够,乐器在组里轮流演奏一次用时较长,耗费了较多的练习时间。如果在每组适当再增加一到两件乐器,学生练习起来就会方便很多。

另外,教师在课上讲的还是比较多,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对学生不够放心,不能大胆放手,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这是本节课比较遗憾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发挥空间交还给学生,相信这节课会有更多的惊喜和闪光点。

猜你喜欢

声部乐器环节
学乐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乐器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