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2018-12-05张慧琴

关键词:循证神经功能脑梗死

陈 羽,张慧琴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400)

高血压作为脑梗死临床常见并发症,严重加大了患者临床治疗难度。相关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发挥着关键性作用[1]。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本文以我院近2年收治60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展开了研究,以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8年6月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83岁,平均(67.43±4.5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85岁,平均(67.57±4.6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督促用药、健康宣教、消毒通风等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1)成立循证小组,由主管护师负责对小组护师进行循症护理内容培训,通过查阅既往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资料、邀请专家参与等方式,制定循证护理方案。(2)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建立患者入院病历档案,从生理、心理、既往病史、社会家庭条件等各方面入手,合理调整护理方案,(3)落实护理方案:①体位护理,指导并协助家属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1~2h/次;②生活自理练习,协助患者进行梳头、如厕等生活技能锻炼;③肢体康复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其肢体康复锻炼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的益处,循序渐进开展上下肢关节运动、头部练习,单项目运动时间5~7 min,各项目5组,4次/d,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制定的脑卒中量表(NIHSS)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水平评价治疗效果:①痊愈:NIHSS评分减分率≥90%,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无需服用降压药;②显效:46%≤NIHSS评分减分率<90%,患者血压水平正常,无需降压药治疗;③1有效:8%≤NIHSS评分减分率<46%,患者收缩压降幅>9.75 mmHg或舒张压降幅>4.50 mmHg;④无效:NIHSS评分减分率<18%,治疗有效率=(①+②+③)/30×100%,减分率=(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100%[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处理60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数据,以x2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n),P<0.05即表明存在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本文采用的循证护理方案通过病情评估、调整护理方案、实施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生活技能指导等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重塑治疗信心,促进神经、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改善预后的干预目标。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充分说明观察组采用的干预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帮助患者调控血压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实施循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神经缺损等临床不适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后良好,因此具有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循证神经功能脑梗死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