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探究

2018-12-05芹,李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风险管理

谢 芹,李 佳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而言,在各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跌倒,其跌倒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住院患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遂宁市民康医院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一般资料选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遂宁市民康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科患者,应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30例实验组和30例对照组。实验组:男性、女性各16例、14例,中位年龄(45.8±4.5)岁,平均病程(6.3±2.1)年,其中精神分裂症12例、抑郁症10例、强迫症4例、癫痫4例;对照组:男、女各18例、12例,中位年龄(45.5±4.1)岁,平均病程(6.2±2.3)年,其中精神分裂症13例、抑郁症9例、强迫症2例、癫痫6例。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逐项带入统计学软件中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结合患者病情对其潜在的跌倒风险进行识别,每日开展跌倒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管理予以调整;(2)针对体弱或者年老的患者,要预见其跌倒风险,将其安排至重症观察室中,重点开展监护;(3)针对因冲动攻击行为引发跌倒风险的患者,应用护理袖带保护和限制患者上下肢,必要时还可以实施保护性隔离,隔离时间通常为1~3d,如果隔离效不佳可重新保护和隔离;(4)针对伴有潜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实施特级护理,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转入一级护理;(5)每日指导患者取坐位、卧位、立位分别测试血压,并做好记录,在患者更换体位时,护理人员应提醒其动作轻缓,在生活起居方面,指导患者坚持三个30秒,即醒后保持原姿势30秒再起床,起床静坐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6)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若发现患者伴有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疏导,为了增强患者防跌倒意识,应开展防跌倒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导致跌倒的常规危险因素、意外跌倒的后果以及常见防护措施等等[1]。

1.3 观察指标

实施半年的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半年内跌倒发生率,应用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后病情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和BPRS评分和跌倒发生率应用SPSS 21.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分别用均数(±s)和x2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后BPRS评分对比

护理管理前,两组患者B P R 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不同护理管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护理管理前 护理管理后实验组 30 55.6±6.3 31.2±4.8对照组 30 55.4±6.1 42.6±5.7

2.2 两组患者半年内跌倒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半年内有2例(6.7%)患者跌倒,对照组5例(16.7%)患者发生跌倒,由此可见实验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

3 讨 论

跌倒作为精神科住院患者最常见意外之一,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损伤,而且还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对精神科患者而言,其可能伴有冲动行为,再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容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头晕等,从而增加了跌倒发生率,因此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跌倒非常必要。

在上文中,通过对3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发现半年内跌倒发生率6.7%低于常规护理管理跌倒发生率16.7%,证实了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旨在在积极、有效、科学的预防跌倒的发生,而并非消极处理跌倒发生后给患者带来的损失[2]。通过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存在跌倒潜在危险因素人员的重点管理,从而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跌倒危险因素、跌倒防控方法,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和对跌倒的认知水平,充分保证了住院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精神科住院风险管理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