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05季艳霞张春华

关键词:骨科满意度统计学

季艳霞,张春华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人民医院,宁夏 中卫 755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经影像学等检查均符合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还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22例,年龄12~82岁,平均(45.62±12.35)岁,体重37~72 kg,平均(57.25±3.25)kg;而对照组中有男21例,女21例,年龄13~81岁,平均(47.31±10.97)岁,体重36~75 kg,平均(55.67±3.64)kg,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入院后,予以对照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安全管,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骨科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护师组成,小组定期开展专科知识学习、护理技能考核,并对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沟通能力进行培训,还共同学习、讨论骨科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查阅医学数据库搜索文献寻找相关的护理措施;并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内容包括病房环境、药物或物品使用管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对各项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化、细节化管理,以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还执行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合理的护理需求,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具体安全管理干预:定期对病房、床单元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并将病房内物品有序摆放如输液架、痰盂等,且床单元之间留有足够空间,便于患者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目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心率、血压等,尤其注重对患者皮肤的安全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更换体位休息,并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的病情,予以不同部位减压护理,以避免患者受压皮肤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对进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应医嘱患者注意事项,术后加强对患者查房巡视,观察患者手术伤口愈合情况,且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争取患者家庭支持,多陪伴患者,予以患者更多关爱、鼓励;还为患者加固安全防护栏,并教导患者、陪同家属使用病房内简单的物品;对患者伤口颜色、有无渗出物等愈合情况进行安全监护,若患者伤口出现红肿感染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遵医嘱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后期康复训练期间,应遵循环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自身受力程度,予以不同难度、力度及时间进行干预,并在护理人员监护下进行。

(3)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疑惑,并及时、简单明了地解答,若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向上级护理人员求助或自我寻找答案;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鼓励患者多参与集体活动,或与病友进行交流。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后采用自制的护理服务调查问卷以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质量情况。该问卷评价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标本采集、康复指导及服务态度等,四个维度评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反之越差。若总分大于35分则为非常满意;若总分在26~34分则为满意;若低于26分则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另外,还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护理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而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表示非常满意有18例,满意22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24%(40/42);而对照组患者中表示非常满意有15例,满意17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76.19%(32/42),将两组数据通过卡方值检验得:x2=6.2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42),而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通过卡方值检验得:x2=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2.2 护理质量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如静脉输液、服务态度、康复指标及标本采集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s,分)

项目 对照组(n=42) 观察组(n=42) t P静脉输液 6.32±1.52 8.32±0.54 2.59 <0.05标本采集 6.21±0.64 8.75±0.34 7.78 <0.01康复指标 7.01±0.31 8.34±0.14 8.43 <0.01服务态度 8.01±0.15 8.67±0.05 8.68 <0.01

3 讨 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通过对病人安全、护理风险及护理职业安全的管理,以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及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本文观察组先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并建设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将护理工作中各项内容的安全事项落实到细节上,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效率,还可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可提高患者对诊护工作的信任度、依从性,以利于诊护工作开展。另一方面,针对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对患者治疗环境进行监护,如定期消毒、加固防护栏及房内物品有序摆放;还对患者皮肤进行管理,更时翻身、加强对术后患者查房巡视,或予以减压护理;并对患者伤口情况、后期康复训练等干预;以不同角度、时间段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压疮、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为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奠定良好的护理模式,以促使患者早日出院。另外,为患者提供优质化、细节化的安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在骨科护理中施以护理安全管理,可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科满意度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