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护理体会

2018-12-05唯,张

关键词:精神障碍发育量表

段 唯,张 浩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精神发育不完善或受阻的疾病,诱发因素为大脑损伤,智力发育不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伴发有精神行为障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1]。本研究尝试在该疾病治疗过程中配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均伴发精神障碍,对各种药物无过敏、禁忌症,且经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4岁,平均年龄(27.4±1.2)岁。基于病床号奇偶性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未见差别,不会影响本次统计数据。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是服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病情及治疗方法介绍等。研究组在这一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

1.2.1 专科护理

严格遵照医嘱,按时给药,并对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监督,避免出现假服药的情况。同时,对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症状进行仔细观察,一旦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急性肌张力障碍、手震颤、静坐不能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有效处理,积极配合;当患者产生癫痫症状时,应避免跌伤,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引起窒息;对于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患者,可予以适当的约束,将其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但是护理人员应多观察、勤巡视。

1.2.2 心理护理

当离开亲人照料时,患者往往十分焦虑、恐惧、沉默不语、带有敌视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应用心关爱患者,耐心倾听,积极引导,同患者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使得患者感到安全,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2.3 生活护理

大多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生活技能训练活动,例如教会患者穿衣服、刷牙、洗脸、整理床单等,并注重其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2.4 饮食护理

大多数患者存在饮食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饮食管理,积极营造优质的就餐环境,不得暴饮暴食,对于无法进食者应喂食。对于由于药物反应造成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嘱咐其慢慢进食,尽量摄入软食,并确保营养均衡。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分值范围为0-20分,分数同社会功能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分值范围为0-126分,分数同精神病病情是反比关系)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比于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BPRS 量表评分差异较小(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SDSS、BPRS 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

表1 两组SDSS、BPRS 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SDSS、BPRS 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对比(±s,分)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护理前,#P<0.05

组别 n SDSS BPR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0 16.99±1.27 8.20±0.62*# 97.84±7.58 34.52±2.34*#对照组 40 17.03±1.39 11.20±0.89# 101.83±6.31 65.23±4.65#

3 讨 论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生活质量每况愈下。相关研究[2]指出,对于这一类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患者提供专科、心理、心理、饮食等干预对策,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生理症状,而且还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SDSS、BPRS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了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发育量表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