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效果对比研究

2018-12-05

关键词:阿托心衰心肌梗死

顾 彬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心肌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缺血性坏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的减少或者发生中断,从而导致心肌发生严重的急性缺血现象,从而引起病发[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9)以及观察组(n=59)。对照组:男36例,女23例,年龄67~83岁,平均(73.24±7.96)岁;观察组:男3 9例,女2 0例,年龄6 5~8 4岁,平均(74.15±8.2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127,生产企业: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14片),对照组患者将口服用药20 mg/d,而观察组患者口服用药40 mg/d,两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的用药治疗和观察[2]。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三个阶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病情好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病情得到抑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依然存在,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取x2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 论

心肌梗死的患者大部分会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为基础,因各种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使得血液中的血小板于破裂的斑块表面凝聚,逐渐的形成血栓,最后将冠状动脉管腔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其中常见的因素包括:①过度体力劳动;患者长进行负重登楼、身体锻炼等活动等,使得身体持续的紧张,从而导致心脏过度负荷,心肌急需大量的氧气,而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狭窄以及硬化无法满足需求,引起疾病发生。②患者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出现激动、愤怒、紧张等多种情绪变化;③不良的饮食习惯;患者经常性并大量的进食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从而引起血脂浓度逐渐的上升,致使血粘稠度也随之不断的升高,血小板聚集性不断的上升,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因此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④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天气会给患者的心脏带来一定的刺激影响,从而加大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发几率[3-4]。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了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0 mg/d,对照组20 mg/d),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患者采取40 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更能够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20 mg起治疗效果更佳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于临床治疗上。

猜你喜欢

阿托心衰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