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中“教法”与“学法”权衡转化探析

2018-11-30江苏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任诵诗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法学法体育教师

江苏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任诵诗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么学我们就怎么教。这说明,学生的“学法”应该是存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的主要途径,要求师生共同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势必要求教师的“教法”要有所改变,来适应课堂主体的转化。“学法”作为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构成的重要元素,教师对“学法”研究的不足,必然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一、体育教学“教法与学法”的定位

(一)传统“教法”理念的转变

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中提出: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基本要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学作为师生沟通互动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法”是教学构成的重要元素,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二)课堂“学法”观念的生成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与知识教学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对学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去体验、探究和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育教学“教法与学法”的现状

“学法”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或在学生的体育学习中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如果一味地以“教法”来掌控课堂,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去设计听讲、观察、练习等,结果就会出现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现象。

(一)体育教案中的体现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等的联系,促使教师从以往“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的备课方式中转变过来,花时间去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琢磨教法学法。但在目前绝大部分备课中,尚未找到“学法”指导的具体表述。

(二)课堂教学指导的缺失

在体育课上,大多体育教师注重的是“教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中尚未听到清晰的指导语,未发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有些指导还往往处于盲目阶段。

三、“教法”到“学法”转化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由“表”入“里”的转变

“学会学习”,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态,那么作为课堂主导作用的教师在课前就要做足功课。课前准备,即“备课”。常规备课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器材准备等部分组成。

1.课前准备认识上的误区

在教学中,由于体育的学科特点,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技能的传授,教师本身只要会教,把动作技能按部就班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即可,不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教师在备课上重视不足,导致教师对备课的目的不明确,为了应付检查而备课。

2.课前准备观念上的转化

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的功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备好课的重要性。

3.课前准备结构上的改变

按照传统的备课结构,即课的内容、课的目标,课的重难点,教学过程(包括教法与学法),如图1。

图1 常见的教案结构

按照图1的备课模式所体现的是以“教法”为主,对课的思考与体现可以都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地对课进行准备。认真的教师可能把自己的特色全部彰显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但是,根据新课表的要求,面对教材价值和学情的情况,如何针对学情对教材的再处理,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体育教师可以对教案进行重新设计。例如,笔者所在的体育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根据课标精神所进行的教案设计,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体育备课在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再处理,如图2。

图2 全新设计的教案结构

图2中教案备课模式一定程度上侧重于“学法”的思考,加入了“施教构思”这一部分,从“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在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上更加透彻,督促体育教师在教材的把握上更加到位。

(二)课堂教学方法由“本”向“人”的转变

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核心素养中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尝试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法为主”,逐渐向“学法”渗透,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和“学”的思路。

1.转化“教法”,重视“学法”指导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尚未听到清晰的指导语,未发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有些指导还处于盲目阶段,教师指导后,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做。

2.运用“学法”,提高课的质量

新课标基本理念第三条中提出“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对教师的要求较为明确,“学会学习”就意味着掌握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要能够告诉学生哪些方面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了目标,掌握了重难点,体育教学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示范时,需要事先有观察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应如何观察,既要观察示范的全过程,还需要关注技术的关键环节,更要在观察的时候,动脑分析甚至是判断教师示范的过程与结果。运用观察法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观察的部位、发力顺序,让学生学会对教材、图示、影像等进行观察。在教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教师在示范前要求学生清楚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目的。学生经过指导后观察有了方向,观察效果有所提高。下表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学法指导分析表,见表一。

表一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学法指导

3.整合“两法”,内化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只强调“学法”而摒弃“教法”,顾此失彼,只有把二者合理地整合到教学中去,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水平二弯道跑教学中,由于弯道跑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先设计趣味“8”字跑,在教学设计中尝试多种形式的“教法”,让学生初步体验弯道跑,提高学生对弯道跑教学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见图3。

图3 趣味“8”字跑教案(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新颖的教具,设计“闯关”“小组大PK”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讲明“如何练习”更有指导性。教师在学生练习之前,不但要下达练习指令,布置练习内容,还要提出要求。任何练习前都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两组学生同时跑“8”字时如何做到不碰撞,除了在地面上做好跑动路线,还要求学生在移动中要注意听清口令等,教师在示范时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与实践。

四、结论

体育课堂中,“教法”和“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它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清清楚楚地学、明明白白地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和释放,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法学法体育教师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