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错为宝,激活学生思维

2018-11-30江苏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定式小张教学资源

江苏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唐 倩

一、问题的缘起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出错非常普遍,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出错,认为犯错是羞耻的事情。当教师提问时,学生怕说错会把头埋得低低的;题目做错时,手会不自觉地把错误遮挡起来,笔者认为这与教师对待错误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但一些教师或认为自己的错误只是笔误(口误)而已,或担心这会成为教学失误,所以会草草带过,希望把这个错误抹掉。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笔者,教师会犯错误的地方,难道学生就掌握了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好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师自己的错误,怎样化错为宝,在探究、辨析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

二、身边的故事

记得前不久笔者听了这样一节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在练习环节教师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如图所示),这辆汽车已经行驶了300( )。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站起来说:“这辆车已经行驶了300千米。”教师笑着点头说:“大家都同意他的想法吗?”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这时,小张同学提出:“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这道题也能填‘米’,这辆汽车已经行驶了300米。”经他这么一说,有的皱眉思考,有的点头表示赞同,还有的直接说:“不可以。”教师停顿了两三秒后,接着问:“你们觉得他的答案可以吗?谁来说说看?”一高个子男生很激动地站起来说:“我觉得不可能是米,300米太短了,汽车不可能只行驶了300米。”另一个女生也站起来说:“我也觉得千米更合适。”

老师不急不慢地说:“我们还是来听听他的想法吧。”小张慢慢说道:“我认为填千米是可以的,但是米也是可以的,这里没有说行驶了多少时间,汽车行驶得短就是300米,行驶得长就可以是300千米。”

教师在同学们思考几秒钟后追问道:“现在,你们的想法呢?”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支持他的观点,两个答案都可以。”另一个女生补充道:“300米就差不多是学校大门往南到红绿灯路口的距离,300千米差不多是南京到上海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确实都有可能是汽车行驶的距离。”此时,很多学生也纷纷觉得两个答案都是可以的。

老师总结说道:“哦,原来这两个答案都可以。看来我们要好好感谢小张同学,是他的想法让我们的思考又进了一步,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掌声送给他。”老师话落,同学们由衷地送上了热烈的掌声。此时,这个学生之前紧张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课堂练习中有这样的精彩环节,是教师处理得好,没有放过那个小小的不同的声音,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也让全体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后,这位教师承认是自己备课的时候犯了一个小错误,精简了题目,且没有仔细思考,导致题目不严谨。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不同答案的时候,教师干脆将错就错,利用这个“小错误”让学生们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是令人惊喜的,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式,把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了。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瞬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巧妙地化错为宝,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思辨,对“米”和“千米”两个长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避免走入学了“千米”什么都填“千米”的误区。该教师的“将错就错”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的四个字,却给学生的思维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发现错误只是简单改正,那课堂上的这一精彩环节我们就看不到了。教师积极对待错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面对问题要全面思考,有的学生甚至能利用生活经验来解释这个问题,整节课因为这个美丽的错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笔者的思考

1.慧眼识错,引导深入探究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小错误,就看教师能不能慧眼识“英雄”,适时地抓住这些错误,合理有效地利用错误。当遇到错误时,教师需要快速反应去思考这个错误的本质,判断这个错误是否有教学价值;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从观念上对错误进行新的定义,错误不是好课的绊脚石,利用好了就是资源。

正如上文中的那位教师,虽然课前准备有些失误,但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能够马上判断出自己犯了错误,并及时补救,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探究这个问题,让其思维发生碰撞,经过一轮一轮的争辩、补充,加深了学生对“米”和“千米”概念的理解。

2.将错就错,突破思维定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错误不可怕,反而这些错误可能是我们思维的盲区,更能透视出学生学习的难点,体现出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性理论提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凭直觉产生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学生本身的思维结构影响着新知的学习,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造成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我们不能逃避,要敢于正视,发现思维的误区。

小张同学没有因为大部分同学的回答而动摇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的回答起到了提醒教师的作用,教师发现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于是,将错就错,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给思维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巧妙用错,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要学会用延时评价的手段,遇到错误不急于求成,可以巧妙地将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错误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争论、思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障碍,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教师还要引领学生面对不同的想法要不断质疑、反思、交流,逐渐去伪存真,辨析内化,提升思维的能力。

教师发现问题后,没有直接肯定小张的说法,巧妙地把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争论。学生们从一开始的“坚决反对”,经过中间一系列的“犹犹豫豫”,到最后的“赞成”以及“热烈的掌声”,学生认知水平得到了提升,思维在不断地深化发展。课堂中的错误,往往能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冲突,每个学生在纠错、辨错的路上都会有新的收获,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总之,教师要正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努力化错为宝,让错误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该学习做错误资源的开发者,合理利用来之不易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学习方法,感悟道理,激活思维。♪

猜你喜欢

定式小张教学资源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汉语里定式句和非定式句划分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