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手机成为班主任的好“助手”

2018-11-30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助手群里笔者

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杨 欢

信息技术给大众生活来了深刻影响和巨大变化,当然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手机作为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具有便携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如果应用得当,手机完全可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好“助手”。

一、善用“公众号”,使信息传播更及时

学校重大工作安排、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等通知类信息都可以通过公众号对家长和社会发布,省去了学校—年级组—班主任—家长层层传达的中间环节,既快捷又准确。

同时,班主任可以利用“公众号”的“推送”功能,把班级活动的精彩内容向全体家长进行展示,争取家长的认同、理解和配合;可以把班级有特色的德育计划向家长预先报告,形成广泛的共识;也可以把有特长、进步很大的学生的刻苦勤奋过程制作成网页进行宣传。比如,每学期开始时,笔者都会把班级合唱计划、早间篮球活动计划等通过公众号推送给家长,方便家长提前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

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公众号”的“互动”功能,针对某个特定问题在家长中开展征求意见活动,汇聚广大家长的智慧,吸收家长的建设性意见。比如,每年组织的“班级微型马拉松比赛”,会听取家长的不同建议,使得活动有道路保障、医疗保障、气象保障,组织起来井然有序。

二、巧用“班级群”,让家长沟通无障碍

现在许多班主任都会在家长中新建班级QQ群或微信群,用途大多是布置作业、发布通知、提醒注意事项,这只是初始的应用。其实还可以不断丰富“群”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群主”作用。

要发挥“班级群”的优秀作业交流展示功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群里发布好的作业成果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使家长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如,笔者在寒假布置了学生们“剪字识字”“听话记话”“边学边做”这三项开放性作业。寒假过后,有的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记录详实。请家长在群里把作品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大家相互借鉴、相互点评,共同进步提高。

要发挥“班级群”的教育方法讨论功能。育人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经验,需要思想交流和碰撞。笔者每周都会在群里推送一种教育名家的育人方法,针对特定问题引导家长展开交流,比如:学生课外兴趣班选择、作息时间安排、德育与智育相互促进等话题,激发家长的思考,让家长之间学习众人的智慧。

三、勤用“朋友圈”,建记录成长大舞台

很多人喜欢在手机“朋友圈”里晒生活、晒美食、晒旅游。作为班主任,笔者很喜欢晒“学生成长”,记录成长的过程也是分享喜悦的过程。学生们参加比赛获奖了,会主动晒;学生们回答问题妙语连珠了,会坚持晒;学生们参加春游秋游时,全程晒。

当然,这种晒不能简单的罗列与发布,需要精心设计和美编合成。比如,在学期末,先给每个学生拍照,运用“家书”的形式,给每个学生写下“个性化记录、个性化点评、个性化建议”,之后制作成动态的“教师评语”H5页面,在“朋友圈”里发布,赢得了广泛点赞,也收获了不少真知灼见的点评。

“朋友圈”晒学生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整理的过程。凡是班级组织的大型活动,都会在事后进行精心整理。比如每当月末组织当月过生日的学生去大学城、报社、工厂、福利院参观或体验生活,过有意义的“集体生日”,使学生们能收到别人的祝福,又增加社会阅历。和热心的家长一道,记录校外活动的全过程,编辑成精美的图片,配上动听的音乐。记录成长,也记录感动。笔者的“朋友圈”也就是学生们的“成长手册”,是动态的,是图文并茂的,有学生的心得,更有家长的感悟。

四、妙用“小程序”,促知识积累不停步

学生们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这种积累如果仅停留在课堂和学校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通“学校学习”和“家庭练习”的连接通道。比如,为了提高班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让学生们每周诵读国学经典和练习合唱曲目。学生们在家里的诵读和练习情况录制在各种语音小程序里面(如荔枝FM、蜻蜓FM等),然后在小组群里分享,让学生们养成长期积累的习惯。如果在录音中有小错误(读音不对、音调不准),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提出,共同提高。这些实用“小程序”既是学习的平台,也是练习的工具,非常有吸引力。

另外,互联网上的音视频信息极为丰富,通过手机APP(如酷狗音乐、优酷视频)等应用程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增加校园生活的吸引力。如每天的午餐时间,把手机接上WIFI,在教室里播放视频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使大脑得到休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再比如,在班队活动时,将手机连上大屏幕,把整个“互联网”都搬进课堂,红色歌曲、英雄故事都可以实时再现,这样的德育方式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令人记忆犹新。

五、选用“聊天器”,显德育引导真实效

德育过程是心灵交流的过程。只有深入人心,才能启迪人心。现在手机聊天的方式有很多种:语音联系、短信聊天、视频通话、邮件留言等。班主任和学生交流有时是当面聊天的方式好,有时是短信互动交流方式好,有时是电子邮件留言的方式好。因为在某些方面,由于有了空间的距离,学生更容易放松、更容易和教师进行深入且细致的沟通。这种德育方式是新鲜的,也是直抵人心的,更能体现循循善诱的德育原则。比如,在处理一位六年级女生的心理焦虑问题时,笔者通过和她短信交流两个月,系统地帮助她舒缓了小升初、身体发育、家庭变故等多种压力,使她成功地走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阴霾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笔者也因此成了她最亲密的“指间朋友”。

总之,当今的班主任要紧跟时代潮流,注重手机这个现代信息技术终端的使用,使班级管理和德育引导在轻松、高效的环境中进行,提高育人效率和班级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助手群里笔者
奶茶群里戏精多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金主爸爸的炫酷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买奶茶
人兽表演
小助手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