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课程资源,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2018-11-30江苏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王会光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公交站连续性图文

江苏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 王会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教学模块,也成为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参照物。所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把整段文意分散、打乱,然后让学生在间断的表达形式中,去把握语段的意思,对小学生而言,这显然是有一些难度的。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中笔者将从“图文转合”“结合口语”“学科整合”“融入生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图文转合,尝试重构信息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本内容往往显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时转变思维观念,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将文本内容图文转换,往往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而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其间断性的特点,更加容易用图文转换的方式灵活展示。

例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文中有大量的对游览路线的表述,是典型的移步换景写作手法。这时教师不妨利用文章的这个特点,在课前引入时增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在课前引入时,教师可以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绘制一幅简单的导览图,呈现在PPT上,让学生通过导览图来获取作者的游览顺序和主要景点分布,在对导览图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简单梳理出作者先是经过溪流,顺着走到了洞口,最先看到的是外洞,之后又坐船继续前进等这些路线内容。在归纳和体悟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对这种典型的非连续性阅读文本进行了理解练习,还已经对作者的基本写作顺序和文章大致内容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在课堂开始前就已经形成了总括性的认知,这对于之后的教学工作开展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可谓是一举两得。

显然,在课堂中利用图文转合的形式插入非连续性阅读文本的练习和教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的枯燥阅读中迷失方向,丧失能动性,而且能够利用非连续文本自身的特色助益于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口语,引导学以致用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表达,而能否顺利表达,也是考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妨利用教学设计中口语交际的环节,链接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资源组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中有关于“指路”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设计,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礼貌地回应别人的请求,更要利用这一教学设计,联系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加深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在“公交站问路”的情景,引导学生练习观看“公交站牌”这一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如果想帮助别人,找出正确的路线,就一定要看懂公交站牌,而教师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适时展示公交站牌,让学生读取上面的信息,就可以达到非连续性文本的练习目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首先对公交站牌上简单的方向信息进行获取,之后对比旁边展示的“路标”,得知目前的公交站位置,再根据路人提供的信息,查找出自己应该去的站距离这里有几站,最后通过语言表达,完成本次指路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多次对不同的简单非连续性信息进行获取,并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进行表达,综合锻炼了信息的获取、识别、理解和语言表达,可谓是一次综合性极佳的语言能力锻炼。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奠定基础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则可以很好地与这个培养目的相结合,在对语言能力进行运用的同时,插入非连续性文本的训练,从而使得课本教学任务能够有效转化成为学生的个人素质。

三、学科整合,内化言语习得

小学教学的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尤其是语文学科,有极强的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把握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跨学科利用教学资源。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有《学会合作》一课,课文通过几个故事,很好地告诉了学生合作的价值,教师一般在这节课后,都会布置一些简单的团体实践任务,让大家在实际生活中再次感悟合作。此时,不妨将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进行融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校绿化情况小调查”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统计图表这一非连续性文本,反映学校绿化的现状。学生在图表中按照草坪、树木、灌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画图表示了学校绿化情况的分布,对一些绿化情况不理想的位置,进行重点标注,这其实就是一种对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甄别和选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光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也对图表这一连续性文本有了深刻的认知。

显然,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收益极高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对这种方法进行灵活掌握,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进行穿插安排,打造更加高效综合的教学课堂。

四、融入生活,学会迁移经验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也不例外。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可以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活化阅读课堂。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詹天佑》一课中,对詹天佑修建铁路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为了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主动创造非连续文本的学习契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铁轨模型零件,让学生按照说明书上的教学进行组装,看谁组装的模型更像詹天佑所修建的人字形铁路。生活中很常见的说明书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把每个步骤的文字都进行理解,再将意思进行串联,并把图文关联在一起,判断正确的信息并进行运用。在组装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聚在一起对说明书上的文字进行揣摩和讨论,最终成功把“铁路”修建成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能够很好地抵消学生在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遇到障碍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化困难为斗志,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动性,从而很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基础性、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所有关联的教学资源,发挥语文课堂的综合性优势,在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公交站连续性图文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画与理
长沙“智能公交站牌”上线
长沙“智能公交站牌”上线
等公交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连续性
夜归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