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018-11-29夏利波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对策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强调的关键点,教师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内涵、应用注意事项等,巧借可行的对策,灵活应用合作学习,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学生在有效互动与合作学习中锻炼多方面数学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16

作者简介:夏利波(1981—),女,江苏沛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效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新课标下,合作学习是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符合新时期数学有效教学要求,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着深层次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客观把握合作学习应用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路径规范化、合理化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水平,更好地落实新时代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二、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应用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角色准确定位以及学生主体彰显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站在素质教育的视角,全面深刻把握合作学习内涵、应用要点等,以班级学生为中心,科学应用合作学习方法,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将课堂主动权交给班级学生,在课堂互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各层次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与学中,实现科学化数学教学。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把握“全等三角形”课题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小主人”,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在把握“全等三角形”课题知识的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解“全等三角形”课题知识时,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三到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巧用课前准备好的白纸、剪刀等,剪出三角形图形,对三角形图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等操作,并在纸张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各小组学生仔细观察平移、旋转等之后三角形图形的变化,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说说图形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学生回答情况,在分析、总结基础上和各小组学生共同概括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促使班级各层次学生准确理解抽象化的“全等三角形”课题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全等三角形”定义概念、性质等,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试题,让各小组学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增强课堂参与主动性,在合理化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活用刚掌握的“全等三角形”课题知识,同步提升学生数学课题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率,促使各层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有所进步。

三、灵活划分学习小组,科学引导合作

在合作学习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班级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兴趣点、思维能力、个性特征等,围绕数学课题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灵活划分学习小组,科学引导班级各层次学生合作,在共同思考、探究过程中找到课题问题解决突破口,在解决课题问题中正确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实时获取数学知识以及情感体验,提升合作学习应用效果。

以“相交线”为例,在讲解课题内容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合作学习,在把握新课标下数学课程以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灵活划分学习小组,科学引导各小组学生合作,加强班级各层次学生互动、交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可以让班级前后座以及同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向班级学生直观呈现具有较多“邻补角”“对顶角”的图形,让学生指出图形中的“邻补角”以及“对顶角”,并说说分别有多少个。随后,教师要科学引导各小组学生合作,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共同整合“相交线”课题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结合“邻补角”“对顶角”概念知识,共同探究与之对应的课题问题。教师要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对应的“相交线”知识,引导小组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究,明确出错的原因并纠正形成的错误“相交线”知识,对“相交线”课题下不同角形成正确的认识,更好地将其应用到“相交线”课题实践中。

以“等腰三角形”为例,在“周长”知识点讲解中,教师也可以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其中,根据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划分合作小组,设置基于“等腰三角形周长”的试题,比如,已知某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cm、9cm,请问其周长为多少?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留给各小组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联系“三角形”知识以及相关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探寻试题答案。在解答过程中,某些小组学生由于对题意把握不准确或者考虑不全面,得到两个答案,即17cm、22cm。教师可以围绕试题错误答案,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对班级小组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联系相关知识,在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明确解答错误的原因,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在该试题中,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同为4cm,两边之和便会小于第三邊,也就是说,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只能为9cm。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领学生深层次合作探究,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三角形”知识中突破“等腰三角形”课题重点与难点知识。如此一来,教师便能借助合作学习发散班级不同层次学生数学思维,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过程的同时不断完善其数学知识结构,顺利提高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应用成效。

四、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法的同时要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将分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巧妙融入合作学习课堂中,在发挥多种教学方法作用过程中构建高效合作学习课堂,促使学生在层次化互动、交流中不断发散数学思维,在破解数学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呈现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应用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应用对策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