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危重患者的心理伤害和护理对策

2018-11-28王之烁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王之烁

【摘 要】目的: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先对危重患者的主要心理类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对策作了详细的阐述与研究,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危重患者心理;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9--01

1 危重患者的主要心理类型

1.1 积极型 积极型患者求生动机强烈,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最大程度地期待生存。来自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的暗示和鼓励,可能会奇迹般地调动起患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不但精神振作,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而且极大地提高免疫力和机体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个人自我实现的目的也是求生动机的重要支持,有些危重患者即使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执着追求自己的事业,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活得潇洒自在,死得镇定从容。也有一些患者求生动机过强,期望值太高,这种不适度的心理状态,脱离实际,背离客观,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之际,就是其醒悟失落之时,他将不可避免地在恐怖中焦虑,在绝望中哀求。

1.2 依存型 依存型患者是指生存动机较强,高度心理依赖性的患者群体,墙头草,随风倒,是依存型患者的典型写照。这种依赖感是一种心理上的场依存,对自身疾病没有清晰的认识,态度忽左忽右。当疾病的治愈前景光明时,患者偏向于积极;当疾病的治愈前景黯淡时,患者转向消极。此外,患者易受到非医学专业信息的影响,出现拒绝接受治疗或乱投医的现象。若家属对救治方案的意见不统一,或担心“人财两空”,家属的消极必然直接导致患者的消极。家属意见统一,齐心救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患者的求生欲随家属情绪和医疗效果水涨船高,很容易克服自身悲观情绪,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1.3 放任型 放任型危重患者的动机水平偏低,将疾病的治疗全部托付给家属和医护人员,心理常处于淡漠状态。虽然将面临死亡带来的巨大不幸,面临对危重疾病的无奈,却仍处于一种“心理放任”状态,治好治坏事不关己,既来之则安之。治好是一种幸运,治不好是一种命运。求生欲较低、悲观但不完全放弃。常见于固有性格,也见于合并抑郁症、老年痴呆、植物人或精神分裂症患者。

1.4 放弃型 放弃型危重患者的求生欲极弱,意识到生命已到尽头,人固有一死,治疗只是安慰,效果终归为零,因此,从心理上放弃治疗是较为理性的表现。在客观上,一些绝症患者,如肿瘤晚期全身转移伴剧痛的患者,或晚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伴不思饮食的患者,选择放弃治疗实属无奈。主观上,自家经济条件差,难以投入财力长期支持治疗,或考虑到人财两空,不愿继续拖累亲属,选择放弃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2 危重患者的护理对策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这是专业性心理干预能否见效的关键所在,医务人员的表情、言语甚至是一个行为动作,都可以引起或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①为正在抢救、抢救成功、正在治疗的患者分别提供良好的环境,做到分类诊疗,有序就诊;②对于就诊的患者,医生应进行有预见性和初步治疗,注意患者出现更多的风险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病情,给与重症患者心理安慰,缓解其痛苦;③在抢救、后续治疗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和规律性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安全感和踏实感,从而增强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④对抢救后的重症患者,应采取24小时监护,加强与看护人的沟通,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对于可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应嘱其放松心情,用和善合理的言语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从而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达到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目的。从而,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本研究结果中,两组的精神状态评分虽无明显差异,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好。

2.2 专业性心理干预的技巧 急诊重症患者病情复杂,症状重,发展迅速,患者求医心切,尤其是未成年患者对病情的复杂性不了解,也不知道治疗疾病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医务人员应及时与家属进行针对性沟通。对于老年患者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谈,同时积极主动地投入抢救,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态度谦恭,抢救患者时应沉稳、冷静及果断有序。对急诊重症毒物中毒的患者,应立即行电动洗胃,且洗胃要彻底,避免毒物的继续吸收,同时由责任护士建立静脉通路、输氧、完善相关检查。对脑出血的患者应立即降颅压,并陪同做CT检查等抢救措施,医生和护士都需严格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抢救仪器的操作方式,以便能正确分析监测参数,在急救护理中能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各项工作。

2.3 专业性心理干预的言语 急诊重症患者来到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一般都有陌生、恐惧、孤独、痛苦的心理反应,对医务人员的每一句话都很敏感。如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的进展,向其耐心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即让他们对冠心病的防治常识、预后和情绪变化的密切关系有大概的了解,并热情接待,操作轻柔、耐心疏导等,使其建立安全感,树立良好的心态,这样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否则“一言之失”很可能演变成患者心理性疾病的首要因素,也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线。

2.4 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 在遭遇心理应激时,女性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而对女性患者应更加宽容体贴些。因为女性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等多种角色,所受到的事业、经济等各方面的冲击和压力较集中,身心负担较重,一旦突然病情加重,易发生心理冲突,心理需求较高,对于女性患者的家属,护士亦要多给予帮助及心理疏导。同时护士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在倾听时注意力要集中在患者身上,认真听取,中途不要打断他们的陈述,有时只需做简单的应答“哦”或点头等,就能让他们产生亲切与信任感,以减轻精神负担。遇到患者情绪失控时,不能简单压抑他们的情绪释放,应耐心倾听及陪伴,让他们充分释放心理压力,以消除负面影响,使患者在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3 总结

对于急诊重症患者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同时采取全面的专业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是解决患者异常心理的良好对策。

参考文献

黄丽,陶映,王米兰.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72-173

周翠香,于雪梅,何小平,等.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華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141-1143

佟会利,武海英,刘彩霞.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350-1352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