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回顾与展望

2018-11-25陈幼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

陈幼菲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了“举国体制”使我国在奥运会上实现了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举动使得之后,我国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中更偏重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做到将体教相结合,导致运动员在退伍之后没有一技之长,生活艰难。采取的“应试”教育制度,使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为了考学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体育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出现一系列我国青少年至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事件。我国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处于行政集权,由教育部、体育总局、民政部来管理,大学生的体育协会管理处于第二。没有设立统一的招生资格和管理机构,缺乏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各个高校在招生时也更注重于招收竞技水平高的学生,造成体教结合的不均衡发展。经过将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与改进,河南省的高水平运动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1986年国家颁布了有关高校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文件,全国首批开放开设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51所。如今全国已有272高校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河南省也增加到了15所。但与总数相比,河南省开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相对较少。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影响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影响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因素的原因主要分为招生问题、运动员的学训矛盾问题、参赛问题、食宿医疗物质保障问题、教练问题、场地设施问题、经费问题,对这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为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与对策。

1 结论与分析

1.1 招生制度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体教结合”这一理念不断深入改革,开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清华、北大这些“211”、“985”的名校的参与,体育人才生源竞争压力增大,河南省虽然作为人口大省,但省内的“211”高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在专业性方面,更是无法与北京体育大学这些专业的体育高校相比。因此缺失了对大部分高竞技水平体育人才的吸引力。大多数的高水平体育人才都被这些名校或专业的体育院校所吸引进行学习训练。河南省的高水平运动队招收生源主要是从体校、河南省体工队的自主招生或者参加高考学习成绩达到二本分数线65%,二级获得省级前三名、国家比赛名次的或二级以上的优秀运动员。并且大多为河南省本省市的学生,外省学生较少,缺少对生源的吸引力,在生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学训矛盾问题

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综合性的大学后,并不进行体育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根据所选学校的情况,学习其学校规定的其他专业进行学习。因运动员本身就属于“特招生”文化课基础偏低,导致管理考试要求相对松散,造成一些运动员学习态度的散漫。并且存在一部分,体育竞技水平高但是不参与学校文化课学习,在外训练参赛的“挂名”现象,这种文化课知识素养的缺失,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十分不利于运动员今后自身的发展。

日常的学习任务,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每天的训练时间。在校运动员采取学分制度,半天训练的方式。上午学习下午训练,每天训练时间两到三个小时,一周六到七天。对因有重要赛事而耽误的课程考试,给予缓考机会。但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大型比赛的前期训练准备时间,就更要求运动员每天都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训练的效率,增加训练内容的强度与时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竞技水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运动员文化课的课时学习。既要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提高,又要兼顾运动员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二者如何均衡,成为了当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可避免的矛盾问题。

1.3 参赛问题

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不单单只靠日常的训练就能完成的,这与运动员参加赛事所积累的经验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些体育项目如篮球的集体项目中,参加比赛经验的积累在比赛中就显的尤为重要。据笔者了解,河南省大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由于经费不足的限制,外出参加比赛交流经验的机会并不多。多数在校内,与自身男女队员进行分组比赛或与其他省内学校进行技术交流。田径队也是多在省内参加比赛或者教练在校内自己对运动员的成绩进行考核,参加大赛外出的机会很少。在技术上缺乏成绩的对比,不利于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竞技综合水平的提升。

1.4 食宿医疗等物质保障问题

食宿问题上,部分高校在还存在暖气空调住宿条件不完善的情况。由于运动员的特殊性,在寒暑假期都要在校训练。这就导致特别是在寒暑假期天气炎热寒冷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休息,不能保证运动员每天有充足舒适的休息时间,降低了运动员对训练的热情,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质量,不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每天的训练任务当中去。日常餐饮中,学校不能提供集体安排的科学饮食,无法及时补充在大强度训练过后运动员身体的营养。导致运动员身体恢复较慢,从而无法跟上在赛事前或者日常集中的负荷训练,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在医疗问题中,大部分的高校运动队没有专业的队医可以及时对出现伤病的队员进行治疗。致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无法得到相应正确治疗而延误日常的训练或者赛事。

1.5 教练问题

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基本都属于本校的体育教师。没有外聘的专业技术教练员,并且兼有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任务。虽然教练员都经过系统体育知识的学习,但是大部分教练员专业训练水平并不具备一定水准,缺少实战经验。不能保证为运动员制定最为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比赛战术。并且存在经费原因的限制,日常外出专业交流学习机会较少,导致不能及时引进更新现有的训练方法,从而更好的挖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内在潜力。

1.6 场地设施问题

部分学校场地存在,使用设施年限较久训练器材设施简陋老化,不能及时更新训练设备的现象问题。虽然各个项目都有自身的训练场所但是专业性不够,基本与本校师生公用,在训练时还会出现场地上有其他学生上体育课或者锻炼的现象,影响训练的质量。虽然能满足普通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基本需要,但是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训练场所。在训练之后不能保证及时对场地设施进行维护更新,这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了运动员因设施场地不能及时更新护理的不安全危险因素。

1.7 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属于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都普遍处于主要靠学校拨款的阶段,作为综合性院校只靠学校的拨款还远远不能达到建设一支高水平运动队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货膨胀等种种因素,运动队的建设对经费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场地设施到教练学习和运动员的参赛物质保障,哪一项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影响了运动员训练时的积极性与日常训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河南省高校运动队的发展。

2 建议与对策

2.1 优化学校的招生制度,优惠招生政策拓宽招生渠道。在体育人才生源竞争压力加大的今天,更应该对学校的招生制度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吸引力更多的生源。比如高考文化课分数的优惠政策与对于体育竞技水平突出考生的特招政策。在与各名校政策都一样的时候,高校自身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对于“211”“985”都缺少的河南省,优势就更为不明显。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申请,进一步放宽对一些体育高水平人才的分数限制。教练员不仅仅只是在学校等着学生来报考,可以到实地进行“选材”,物色更适合自身项目发展的优秀运动员,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考生报考。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

2.2 妥善解决学训矛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可以尝试通过与学习专业课老师的协调,将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更为合理的划分。实行奖惩制度,在奖励颁发上不仅只靠体育成绩,文化课也占一定的百分比,提高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的兴趣与积极性,打破人们认为体育生就是文化素养低,只有体育成绩优秀这种对于所谓“体育生”的偏见。做到“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习与训练兼顾,才有利于运动员自身的长久发展,培养出综合全面高素质人才。

2.3 教练员是一个队伍的重中之重,只有好的教练员才能带出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为教练多提供对外的学习交流机会,及时更新训练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打破在校教师任用终身制的制度,多渠道的聘雇一些优秀的专业教练员来充实师资队伍。建立奖励制度,按成绩发奖金调动教练的积极性。成就一支多方面高素质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才能使高水平运动队更好的持续发展。

2.4 据了解由于经费问题,大部分河南省的高水平运动队在外参加大型比赛项目的机会寥寥可数。这是不利于运动员综合竞技水平提高的。另外,进一步完善对于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奖惩制度,更有利于调动运动员日常训练的积极性。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发放一定的奖励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是推动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环节。对训练比赛中表现不认真的惰性运动员员,施以一定的惩罚,不仅提醒了运动员的的改正,也鞭策了其他的运动员。将教练员与其所带的运动队成绩挂钩,按照比赛的成绩来发放一定的奖金,使教练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队伍当中来。并且还通过在外的带队比赛,与其他各地区的比赛的教练交流学习了各队伍训练经验,实在是一举两得事情。

2.5 应提高学校对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视程度,增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水平运动队的物质保障,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运动队的发展与学校资金的投入是紧密联系的,运动队的建设仅靠学校现有的行政拨款,还远远不能满足一支足够吸引各地高水平运动人才的需要,这不仅表现在场地设施器材配备上面,食宿医疗也不能提供良好的保障。环环相扣所造成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对今后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更要争取加大学校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运动员的训练环境与物质保障。

[1] 杨圣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刘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 段爱明,张建新,刘大维.湖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现状和展望[J].体育科技,2015,36(1):128-131.

[4] 张建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布局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8):72-75.

[5] 王锴.河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J].河南大学,2015.

[6] 王爱林.中美高校高水平管理模式的比较[D].南京体育学院,2012.

[7] 周凯.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25(1):89-91.

[8] 魏建.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1):45-47.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运动队建设问题与对策探究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