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颇体质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2018-1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气郁质偏颇亚健康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恶性伤害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则可能出现郁郁寡欢、焦躁、人际关系敏感等一系列心理症状,研究者称之为“心理亚健康”或“阈下抑郁”,这是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1]。大学生因为学习、就业、情感等诸多压力的影响,已成为心理亚健康的高危人群[2]。中医认为心理亚健康与体质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开展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中医体质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影响,为通过体质干预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择选修《中医养生保健》的17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华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量表》[3]。SCL-90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障碍和饮食不良)共10项因子。《中医体质量表》包括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9个亚量表。课堂上发放量表并指导学生正确填写,现场回收,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57份,有效率91.8%。

1.3 评分标准 依据SCL-90的评分标准,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相当重:4分,严重:5分),将各项因子分在1~3分,总分在160~240分,排除其他心理疾病者纳入心理亚健康[1]。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每个条目按5级评分(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4 )]×100。转化分≥60分且其他体质转化分<40分为平和质(正常体质);其他体质转化分≥40分为偏颇体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57名大学生,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0.31±1.843)岁,男生43人(27.4%),女生114人(72.6%);独生子女105人(66.9%),非独生子女52人(33.1%);文科生109人(69.4%),理工科37人(23.6%),艺术生11人(7.0%);大学二年级45人(28.7%),大学三年级93人(59.2%),大学四年级19人(12.1%)。

2.2 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大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 157名大学生,59人处于心理健康状态,占37.6%,98人为心理亚健康,占62.4%。健康群体中44.1%为平和质,55.9%为偏颇体质;亚健康群体中7.1%为平和质,92.9%为偏颇体质,经χ2检验,χ2=30.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大学生中,位居前三的依次是复合质(33.7%),气郁质(22.4%)、气虚质(9.2%)。见表1。

2.3 不同体质对心理亚健康程度影响 根据SCL-90评分标准,对各条目进一步筛查,因子分≥2提示阳性症状。比较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对SCL-90各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中,复合质因子分显著高于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中,复合质、气郁质、气虚质因子分高于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焦虑和恐怖症状中,复合质、气郁质因子分高于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障碍和饮食不良症状中,复合质、气虚质因子分高于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此外,采用LSD检验分别对各偏颇体质间心理阳性症状程度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表2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对SCL-90各因子的阳性症状程度比较

续表

表2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对SCL-90各因子的阳性症状程度比较

1)-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心理亚健康与中医体质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根据表1和表3结果,复合质、气郁质及气虚质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中发生率最高的三种偏颇体质,并且其相关心理症状程度高于平和质,遂将这三种偏颇体质及平和质纳入回归模型,以是否亚健康为因变量,这4种体质转化分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平和质偏回归系数为-1.009,其余三种体质偏回归系数均为正值,0R值从高到低依次为1.373、1.352和1.170,结果显示平和质与心理亚健康呈负相关,而气虚质、气郁质、复合质均为心理亚健康的危险体质。见表3。

表3 心理亚健康与中医体质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灵枢》记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先天禀赋差异和后天因素导致人体存在不同的体质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大学生44.1%为平和质,55.9%为偏颇体质,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偏颇体质达92.9%,主要分布于复合质、气郁质及气虚质,与万晟志等[4]研究结果略有差异,其研究发现亚健康人群的偏颇体质比例为59.4%,位居前三的为气虚质、瘀血质和阴虚质。这可能与本次研究中女生、文科生所占比例较大有关,女生由于生理特点、心理特征等不同,文科生相对于理工科而言较为感性,因此易出现体质偏颇[5]。

在偏颇体质分布及其与心理亚健康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复合质、气郁质及气虚质是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高危体质,复合质大学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睡眠障碍和饮食不良症状,气郁质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气虚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睡眠障碍和饮食不良症状均高于平和质,与其它研究者结果类似,气郁质及气虚质人群较易发生心理型亚健康[5]。究其原因,中医认为“五脏内生化为五志,外显为七情”,大学生由于起居无常、五味偏嗜、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引起气虚,《素问》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卫气不固则不能抵御外邪,邪气侵入人体,使脏腑经络功能紊乱,从而形成亚健康状态。此外,大学生因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压力过大等易形成气郁质,体内气机升降不畅,导致阴阳气血失衡,脏腑功能活动失常,现代医学亦认为持续的焦虑、抑郁等必将使体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发展为亚健康状态[6]。

《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体质气血阴阳盛衰决定疾病发生及转归,偏颇体质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密切相关。《千金要方》亦云: “上医医未病, 中医医欲病, 下医医已病”,因此依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不同偏颇体质的大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质调护方法,通过改善和纠正偏颇体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气虚质平素可多食用山药、板栗、黄芪等益气之品,艾灸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气郁质则可通过情志干预,并食用陈皮、萝卜、玫瑰花等疏肝理气之品。

猜你喜欢

气郁质偏颇亚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