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共同利益到共同命运

2018-11-20黄雯丽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家利益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在全球化进程这一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自身国情提出的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兼顾全球其他国家共同利益的理念。在反全球化呼声越来越大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实现人类全球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着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从国家,区域,国际三个层次,浅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实现不同国家间共同利益的意义,以期更好的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关键词:国家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利益;全球化;利益共同体

一、“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随着2011年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了“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基本概念,命运共同体一理念开始被国内及国外的民众热议。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人民,它是包含中国和世界人民在内的共同构想,可以说这一理念是在平等合作的前提下,放眼全球,针对世界人民共同利益而提出来的新型合作观,同时也是中国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体现。

二、“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命运共同体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郑必坚所提到的“构建利益汇合点”,他提出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建立牢固的、多方面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经过三年的时间发展,当时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而2011年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则给予了这个理念新的视角和新的内涵,使之面向全人类,寻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则落实了命运共同体面向全人类这一视角,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明确的将命运共同体从国家层次提升到国际层次,同时也明确了中国自身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至此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正式被用于外交层面。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非洲时提出“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搬上了国际舞台。在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G20或是出访东盟等各种场合和会议上都多次提出了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强调,“我们应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近百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此后的会议或是出访中也在不断的强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何在?下面我将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将国家作为独立个体,从国家、区域和国际这三个层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国家层次

从国家角度来看,国家利益是各个国家的所要达成的目标,而国家政策往往是和一个国家的目标相关的。同时,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显然是不同的,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则建立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首先我们要了解的问题是,何谓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家利益是一个没有明确定义并且受到争议的概念,一个主要争论在于国家利益是代表全民还是部分人或是利益集团的利益。从规范意义上看,它应该是代表全体人民的一致利益,但从实证意义上看,它只能代表部分人或是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概念似乎比政治学简化,从理论上来说国际是利益是能够满足国家效用或需要的能力,但从其他角度来看国家利益也有不同的解释内容,比如从具体内容看,国家利益表现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里,国家利益是一个合成的概念,也可以用一些数学公式来表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国家利益实质上就是一国公民一致认同能够为他们带来效用的能力或东西,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选择。

而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自然也与中国自身的利益是分不开的。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较晚,因此现在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出现的时间也随之拖后,在西方国家建立起自己的利益体系时,中国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暂且不讨论古代中国的君主至上以及近代清末民国时期引进民族国家以及国家利益等萌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中国领导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系统的国家利益思想体系,邓小平曾明确提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中国一向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强调在实现本国利益时不能损害他国利益以及世界利益,始终树立友好和平的大国形象。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文化”深植于我们的骨髓中,从“以和为贵”到“和而不同”,这些思想在我们的外交思想以及外交政策中都得以体现,在全球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深化的前提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为了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是为了保障全球各国的国家利益,是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体现。

(二)区域层次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出现之前,随着全球化浪潮,出现了许多区域化的组织联盟,比如说欧盟和东盟,这些组织联盟以地域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个在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都互相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但随着全球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仅仅局限于区域内部的共同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领导人在著眼于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

中国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构想首先是从周边国家入手,在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盟时提出要“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随后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同年年底在召开中国周边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随后,在出访非洲和拉丁美洲时也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和“中拉命运共同体”等概念。中国首先从周边区域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因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从古至今不可分割的互利关系,还因为中国与亚洲区域周边各国具有较高的共同利益基础,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不仅可以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还能进一步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程度,打破美国在某种意义上的区域封锁,为实现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基础,迈出第一步。

(三)国际层次

从国际层次上来看,近年来针对全球化反对的呼声越来越多。对于全球化浪潮,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在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深的前提下,一国的事务已经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趋势而不仅仅限于国内。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联系程度还是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增加。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上各国发展不平衡也随之扩大,霸权全球主义和依附论的提出正是对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的拉大而提出的质疑。全球化不公平的分配现状近年来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反全球化浪潮,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实行全面收缩政策,世界各国似乎又回到了全球化之前的独立民族国家,本国利益至上。

但历史不可能倒退,全球化的进程也止不住前进的脚步,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空前的紧密导致了世界各国共同利益越来越趋同。共同利益不仅仅包括经济利益、安全利益等可以促进国家发展的利益,同时还包括共同风险。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在非传统领域的全球化问题也层出不穷,如恐怖主义,气候问题,生态危机,资源匮乏等等全球性的问题,它们都不是可以以一国之力所承担的,世界各国及人民在面对全球性危机时已然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中国在面对世界各国反全球化呼声日益见长以及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立足于全球,为世界安全以及全球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以及普世主义,它的着重点在于世界各国都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互赢的合作。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那样:“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国家之间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反对霸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反对利己主义以及干涉他国内政,提倡自由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总而言之就是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自由平等的展开全球范围内的合作,通过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从而进一步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继承了中国建国以来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想,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核心理念,它既继承了中国独立自主,平等互惠的和平外交政策也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在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的前提下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依旧是一个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并且全球化依旧是目前的大势所趋。因此为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我们应当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顺应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时代趋势,逐步落实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实际行动推动其构建,坚持把本国利益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首先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与世界各国共同承担风险,从而逐步构建一个和谐美好,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国际经济政治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张宇燕,李增刚著,2008.

[2]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正毅著,2010.9.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美)罗伯特·吉尔平著,2006.

[3]世界热议中国:寻求共同繁荣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郑必坚著,2013.

[4]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5(03):1-6+126.

[5]袁靖华.中国的“新世界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国际传播[J].浙江社會科学,2017(05):105-113+158-159.

[6]王俊生.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概念、内涵、路径[J].国际关系研究,2016(06):45-58+151-152.

[7]李海龙.中国外交新理念:倡导“命运共同体”的建设[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28(02):73-76.

作者简介

黄雯丽(1993.07-),女,汉,江西省高安市,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交学。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国家利益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政治学视角下公共权力的目的分析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