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的意义与探索

2018-11-20張飛飛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高职教育

張飛飛

摘要:有效课堂是在具体的教学场景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听与说,以及其他信息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彼此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更为高效的教学成果。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置,借助互动与交流,提高了教学与学习效率,收获更多教学内容成果。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有效课堂的开展与探索,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以自身为主体,促进自身社会性及职业技能的习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教育;有效课堂;教学关系

一、高职教育有效课堂的意义内涵

人类社会随实践向前发展,文明的脚步时刻不停。前行与进步的基础,就是人们彼此通过语言以及其他信息工具的交流、交互。而无论是古代传统的言传身教,还是当代社会更为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推定社会文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就承担起了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需要从时代北京的角度吃法,对课堂成果做出规划,通过切实高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符合时代潮流的技能知识,从而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份子。

所以,教师应该率先思考有效课堂的推进与发展。教学过程中,更要意识到,教与学并非单项的传递,二者之间更应该是一种教学相长以及相互递进以及作用的关系。教师以教学为起点,带给学生学识、素质、认知等方面的提高。而学生也应该借助这一起点,给予教师更多反馈,从而形成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关系。

综上,如此这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与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教学信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以及其他信息承载工具的,相互作用的课堂关系,即是有效课堂的基础。但是,仅仅依靠信息的相互作用,是很难实现课堂的有效进行的。课堂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仅仅作为有效课堂的基础,实现真正有效的课堂教育,还需要结合课堂时间,进行更为合理的探索与规划,制定更为科学的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二、高职教育有效课堂的实施探索

(一)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学关系的转化

当今时代的发展,各类教学元素发生着丰富多样的变化,高职院校课堂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也发生着较大的不变化。教师所拥有的,不再仅仅是三尺讲台,而学生所使用的也不再仅仅是书本课桌。因此,教学关系的变化,拥有着教学位置转换的基础。而从本质上来看,高职院校教学关系的转化,核心还是在于教学认知的转化。当中,核心一环就是以教师为圆心的教学方式的改变。知识需要传授,传与授确定了教与学的关系,然而传授方式的变化,也会影响教学成果的呈现。传统课堂教学场景中,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是一种单项的传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动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这就导致二者形成了一种隔绝,即学生收获信息效果向教师传递的不通畅。在此背景下,教师难以收获教学的成就感,而学生也在压抑氛围下学习,将学习当成一种压力。

首先要承认的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倡导下,即社会背景的驱动下,目前高职院校都纷纷加入到教学系统内容的改革当中,通过大力改革的推动,将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让教学系统更为科学、规范,并且更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但是从当下改革的效果方面来看,其进步空间依然较大,并且改革的呼声与效果,在初步阶段,普遍收获了师生的认可。但是改革的持续推进,还需更为彻底与系统,首先,就是改革主体的多样性,当前,以教师即院校领导作为改革的主体,一切按照教师的理解与认知进行,而忽略了学生的呼声与利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与适合的方式。虽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于教学改革有着更多的发言权与参与权。但是,当今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知识接受体系的多样性,在某些方面,甚至要先进于自己的老师。特别是作为更具社会性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更需要也更有能力拥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对于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有着更多的发言权。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建立科学合理有效课堂体系,将会事半功倍。

(二)学生本位支撑有效课堂的形成。

在高职教育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可作为两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二者需要有机结合,才能成就更为有效的课堂效果。当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与学的形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难以收获成效。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二者的交互较少,一方单一的主观想法,很难获得另一方的积极响应,而形成课堂上的“孤岛效应。学生本位的教学意义,就是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与老师课堂关系的呼应与转换。师与生,不仅仅以单一的传授和学习的关系而存在于课堂,二者更多应该是合作者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相互合作联动,课堂关系相互融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学生本位的教学认知,其最为核心的意义内涵可以总结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发起者,而学生与老师,共同承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教师提出课题,学生结合现有知识体系,对相关课题进行系统的思考。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类似的以学生为本位,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師可以完全放手,反而需要教师进行更为全面的课堂准备,充分地区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如何通过专业知识的习得,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学生本位的课堂情景,学生可以自发形成小组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课堂内容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三、高职教育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综上,可以看出,有效课堂意味着更为高效、更为科学的教学活动,要求师生之间通过更强的交互,以最小的时间成本的投入,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也正因此,如何评判有效课堂,也要从交互效果、课堂实效、学生反馈等多个角度来建立评判标准。

近年来,随着有效课堂的探索,有效课堂成立的因素也逐渐被总结出来。其中包括系统的人才培养方针、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标准、课程的规划与安排、课程单元的规划、课堂教学的实际运营、课程资源的引入,以及后续改进措施等。

在有效课堂的判定方面,也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判定。

从学生角度,首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通过课堂学习,学生知识体系是否发生系统变化,是否取得了成长。其次,在学习效率方面,学生是否借助有效课堂,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最后,有效课堂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否在课堂中收获学习的动力,是否有兴趣通过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教师角度来说,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任务的达成、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学评价的科学等方面,可以对有效课堂进行评价。

首先,在教学环节上。教学环节设计的是否科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其中的教学逻辑以及教学环节的时间规划,都会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时刻检核课堂教学内容是否始终遵循最初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的规划、小结与小结的衔接以及创意性方面,是否让课堂更具特色。其次,在课堂表现方面,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讲解是否清晰,是否与学生形成了交互,所采用的多媒体以及其他的信息交互元素,是否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再次,在课堂交互方面,教师应该检验自己所设计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是否真正起到了效果,学生反馈是否积极。最后,教师作为有效课堂的设计者,要对学生形成方向上的指导。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分工、讨论、解决课堂课题的方法思路给予有效指导,也是有效课堂判定的标准之一。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有效课堂意味着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中更为集中注意力,谈论起来,探讨起来,思考起来,课后将课堂移植过来。而教师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能够更为主动地对课程进行设计,课中任务合理分配并加以指导、考核及总结,课后教学资源信息化。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高职教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