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局外人》里默尔索的形象

2018-11-20彭大宇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局内人荒诞局外人

彭大宇

摘要: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中主人公是一个与世界隔离的“局外人”。在这部作品里,作者用简单,平淡的语言刻画默尔索荒诞的一生。他对待任何事情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正是默尔索荒诞的一生,把他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主要是从主人公默尔索对待亲情,爱情,友情,自身死亡的态度进行分析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形象[2]。

关键词:局外人;局内人;冷漠;荒诞

在物质发达的文明时代,每个人置身于世界,却还是变成这个世界的“局外人”。没有了理想世界的邻里友好,只有门与门隔绝的两个陌生世界;没有理想世界的救死扶伤,只有围在一旁看热闹。而这种人正与阿尔贝˙加缪所写的《局外人》里主人公的形象一致。作者所刻画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活动,平淡简单的语言描写都将默尔索这个“局外人”与所谓的“局内人”所区别,这正是作者把荒诞体现在小说的细节之中。而处于荒诞中的默尔索对待母亲,恋人,朋友甚至自己的死亡都淡然处之,所以这一荒诞行为被常人看来是脱离社会之外,这种存在,俨然是一个“局外人”。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局,那么默尔索就是“局外人”,常人就是“局内人”,到底是这个世界孤立了局外人,还是局外人保持着自己的本真呢?

一、亲情中的“局外人”

小说一开始,就让读者惊讶。“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还真不知道。”①这短短十几个字,让我们对默尔索这个形象有了初步认识,也让读者大概了解了整个小说是处于一个冷漠,淡然的感情基调之中。默尔索对于母亲的死产生的是极度的荒诞感,让读者思考当时社会人际关系是否被异化,人与人之间是否只有对现实的嘲讽。对于母亲的死,平常人会表现出伤心和痛苦。而主人公默尔索却连母亲的死期都不知道,在这不经意间,已经暴露了默尔索漫不经心和恍惚。他似乎也不想去知道,在这及其简单又干脆的言语中,显然我们已经窥视了默尔索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他的冷漠和无知。而母亲的死,默尔索居然理所当然的想着有这样的理由,他无法拒绝。身为“局外人”,默尔索已经完全把自己与这个社会隔离开了,就连亲情,血缘在他这里也是无关紧要,把它当做工作请假的无法拒绝的理由。甚至還说出了这并不是我的过错,这样随意的口吻。他把自己置身于外人之中,把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撇的干干净净,似乎这血缘关系在他的意识中是不存在的。

接下来,让读者有点愤然的是,他从知道母亲死后到下葬的这段是没有任何感情的,默尔索一滴眼泪都没有,甚至在他的言语间连伤心的语气都没有,恍若一个陌生人在参加别人的葬礼。对于后面默尔索在母亲下葬时,贝雷斯问他母亲年龄的时候,默尔索却用“是的”“就这么老”②随便的口吻回答,这回答深深震撼人心,原来默尔索不仅对母亲的死淡漠,就连对母亲生前的生活琐事也处于淡漠中,这又让我们对默尔索这个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默尔索这个人对于母亲的一切事情居然毫不知情,甚至还表现出一种不耐烦的状态。默尔索拒绝看母亲最后一眼,在母亲棺材旁抽烟、喝咖啡,甚至第二天同恋人去游泳,看搞笑电影等等一系列反于我们常人的行为和态度,都让我们对于默尔索这个人物感到反感、厌恶。而正是作者利用这些“荒谬”的事情,把默尔索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深刻。

小说中有两个细节,一个是默尔索亲切的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妈妈”;第二个就是在法庭上,律师问他,你是否爱你的妈妈。默尔索的回答是“爱,跟常人一样。”③从这两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默尔索也是爱他母亲的。从成年人的角度,是不会亲昵的叫母亲为“妈妈”的,这种用“妈妈”的口吻只可能出自一个天真的孩子口中。或许,从这两个细节我们对默尔索的形象产生了新的看法,他爱他妈妈,像别人一样,但是他不想用世俗的眼泪和一些悲伤的行为去掩饰自己的真实行为,从本性出发,默尔索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他坦承,不矫揉做作,不去用虚伪包装自己。这就是作者在刻画默尔索这个人物形象精彩的部分,前面大篇幅描写默尔索的冷漠和淡然,让观众对他处于一种愤然的状态。后面反方向的细节,又让观众重新审视他之前的行为,审视他是否是一个勇敢暴露自己本性的人。在当时社会,这种荒诞行为,正是默尔索的一种无声却有力的反抗,他面对一切都采用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正是因为默尔索的坦承,真实与社会的普遍规则相反,所以被隔离在社会以外,成为一个“局外人”。

二、爱情中的“局外人”

爱情本身是美好的,无数人都憧憬爱情,希望自己有美好的爱情。《局外人》中玛丽也渴望着爱情,也希望是美好的。在默尔索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默尔索居然若无其事的和女友去游泳,看电影和发生性行为。[3]显然默尔索对于这个约会是没有多看重的。在平常人眼中,如果和女友出去约会,肯定会有一系列的准备。但是默尔索只是认为这个约会打发了他的无聊情绪,让他不再无聊而已。但是当玛丽两次问主人公默尔索到底爱不爱她的时候,默尔索告诉玛丽,他并不爱她。显然,玛丽是非常渴望幸福的,他爱默尔索,所以对于恋人的期许,玛丽是希望默尔索也爱她的。但是默尔索的回答,却是不爱。从一个角度来看,默尔索对待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思考。他的回答简洁冷漠,让玛丽的心从山顶跌到山谷,他不爱玛丽,但是却与玛丽发生了性关系。这种关系也只是默尔索的一种生理反应,并不是他真真正正爱玛丽这个人,所以他成为了爱情中的“局外人”。这里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又会发现默尔索对待这个问题是诚实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不爱玛丽,所以他连一点欺骗性的语言都没有。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面对这个问题,即使自己不爱,但是为了让恋人开心,而忽略了自己内心世界,从而回答爱。所以,默尔索坚持说真话,拒绝掩饰,不同常规妥协。

当后面玛丽问及默尔索愿不愿意与她结婚,默尔索却想结不结婚都无所谓,他只把结婚当作是平常事情。结婚,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事情,但是这种重要的事情在默尔索看来也只是随意的一种事情。作者在小说中虽然没有用太多篇幅描写默尔索与玛丽的爱情,但是这极少篇幅也表现了默尔索这个人物形象的冷漠,一个爱情中“局外人”的身份。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默尔索在文中没有明确回答他是否爱玛丽,但是我们从后文的蛛丝马迹中可以发现。默尔索在监狱中唯一想过的两个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和玛丽,可见玛丽在默尔索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危难中能够心心念念的人,那么这个人在他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默尔索就是在自己处于危难的时候,还能想起玛丽,说明他在爱情中,也不是完全是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默尔索脱离了爱情这个局,做到了自己本性的真实,成为一个超脱社会存在的人,他置身爱情之外,保持了彻底的孤立,不想被社会道德所捆绑。即使他是一个敢于脱离生活的勇者,但是在社会中,也难免被常人当成“局外人”。

三、友情中的“局外人”

雷蒙可以说并不是主人公默尔索的朋友,他并不喜欢这个“仓库管理员”。但是默尔索的一切行为,帮雷蒙写信给情妇。通过默尔索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雷蒙的一系列恶劣行为,可见默尔索的内心对于雷蒙的行为是不认可,甚至是讨厌,然而他还是继续和雷蒙交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把雷蒙当做了朋友。但是当雷蒙问默尔索是否愿意跟他成为好朋友的时候,默尔索并没有明确的回答,只是说随便,这个回答看似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其实默尔索已经默认和雷蒙的友情关系了。可见,在默尔索的生命中,友情成为了随便,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淡然态度。所以默尔索与其每天为这些繁琐的事情焦虑,还不如顺其自然,冷漠待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默尔索对待友情呈现的一种“局外人”的态度。

后面雷蒙让默尔索帮他写信给情妇,帮他去警察局里做证明等,这一切的事情都可以表明他们之间又有着深厚的友谊,他对帮助雷蒙的事情没有了解清楚,甚至都没有想去了解,这种随便的态度,也有点糊弄的意思。默尔索用自己冷漠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情,以至于因为所谓的“朋友”雷蒙杀死了阿拉伯人,而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作者通过刻画默尔索对待友情的冷漠,一步步把小说带入高潮,从而引出了整个小说中最具有震撼力的一部分。

四、生命中的“局外人”

每个人都是惧怕死亡的,在死亡面前我们都是抗争的。但是默尔索面对母亲的死亡,面对阿拉伯人的死亡,都是漠不关心的。第二部是小说中最具有震撼力的一部分,作者用死亡贯穿全文,从开始的母亲的死亡到中间阿拉伯人的死亡再到后来默尔索自己的死亡,去刻画默尔索这个主人公形象。

在法庭上,检察官并不是用杀人这个恐怖的行为对默尔索提出控诉,反而是默尔索对他母亲死亡时的冷漠行为来判断。默尔索的一切行为选择,都让社会排除他这个“局外人”。默尔索对待自己杀死人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忏悔,辩解,更没有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在世界中消失而感到惋惜。仿佛杀人这件事情与他无关。默尔索被关进监狱时,他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己是否能适应监狱里面的生活。而对待给他找一位律师打官司的时候,他没有关心自己是否能够安全出去,官司是否能够打赢,而关心的则是司法部门对犯罪嫌疑人照顾的是否周到,法律制定是否完善,这样不关乎自己生命的事情,让我们看出生命在他眼中已经和亲情,爱情,友情一样变得无足轻重,没有任何意义了。可见莫索尔的冷漠已经达到了极致,对自己的死亡都已经不在乎了。默尔索在被接受法官审讯的时候说到自己并没有因为犯罪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只是感觉到特别烦。在这种情况下,默尔索持续之前的冷漠,用自己的心情说话,不思考,不反抗。

在小说结尾的时候,默尔索觉得自己的过去非常幸福,现在也幸福,他希望在他被处决的那一天,有很多心怀愤恨的人前来围观。作者用少篇幅的字把默尔索的冷漠刻画到极致,在死亡之时,默尔索不感到恐惧,不感到悲伤,所有人认为默尔索的一生是不幸的,然而默尔索本人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很幸福。这种幸福让读者感到恐惧,感到害怕,感受到默尔索作为自己生命中的“局外人”的叹息。如果说默尔索是一个局外人,那我们就是局内人。当面对死亡时,局内人往往会表现出害怕,但是默尔索并不关心自己的死期,他对时间的概念似乎只停留在“今天”和“昨天”上。

人的一生都是荒诞无奇的,重要的是,我们作为自己的主角,我们是把自己当成生活的“局外人”还是生活的“局内人”呢?显然加缪通过对默尔索这个人物的刻画,让我们知道了默尔索作为一个“局外人”对待生活,一切事物的冷漠。而这种冷漠,在“局内人”的眼中是荒诞,奇怪的。毕竟“局外人”是社会中的大部分人,而“局内人”则是生活中零星几點的人数。

默尔索作为《局外人》的主角,他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这世界,把亲情,爱情,友情以至于生命置之于外。他把眼睛涂上了一层冷漠,无动于衷的色彩。他是社会中的典型人物,却又被社会不接受;他是人人内心的“局外人”,却又被人们唾弃。默尔索对待亲情、爱情、友情以及生命表现的漠不关心,都指向他最后的出路,就是死亡。而这种死亡对于默尔索来说不仅不是悲哀和不幸,反而是一种解脱,一种自由。

默尔索在面对这荒诞的社会所表现出超脱的本性行为,也让读者看到他的坦承,自然。他在荒诞中保持自己的本真,思考社会的荒诞,将自己的命运与社会整体联系到一起,成为社会的反抗者。没人理解和包容一个不守规则的人,他只能保持沉默,保持这种荒诞的行为。[4]即使这种反抗被常人理解为“局外人”的行为。但他还是呈现出自己,淡漠常人世俗的眼光。只是在“局内人”眼中,这种自由和解脱是荒诞的,奇怪的。默尔索孤独的走向死亡,是因为在“局内人”眼中,他是一个“局外人”。

注释:

①②③阿尔贝·加缪著.《局外人》[M].柳鸣九译.译林出版社.2017.第3页.第11页.第42页.

参考文献:

[1]阿尔贝˙加缪著.《局外人》[M].柳鸣九译.译林出版社,2010.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00.

[3]曹卫军.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爱情主题变异[D].美与时代,2007.

[4]樊晓君.一个以诚实对抗荒诞的勇士——《局外人》主任公默尔索形象解读[J].山西师大学报,2009.

猜你喜欢

局内人荒诞局外人
局内与局外
局内与局外
也谈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关系
——以两个音乐实地调查案例为例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