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畜共患弓形虫病的防治

2018-11-20

兽医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甲氧包囊卵囊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或刚第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和人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一、病原及生活史

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根据其发育阶段不同,可分为速殖子和假包囊、慢殖子和包囊、裂殖体和裂殖子、配子体和卵囊五个阶段,各阶段形态不一。

在弓形虫的生活史中,猫是唯一的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之一。人、猪、牛、羊、鼠和禽类等都可作为中间宿主。如带有脑包囊的小鼠被猫捕获,包囊被猫吞食后,囊壁即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包囊中的慢殖子逸出,一部分可穿过肠壁随血流进入任何有核细胞内发育,其发育过程如同在中间宿主体内。

但大部分慢殖子钻进小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裂体增殖,成为包含许多裂殖子的裂殖体。最后上皮细胞破裂,裂殖子逸出,再侵入其他肠上皮细胞,其中一部分重复进行裂体增殖,另一部分则发育成大、小配子体。小配子体继续发育,产生许多小配子。大配子体则逐渐长大而成大配子。大小配子结合而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卵囊,卵囊落入肠腔后即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24 d发育成孢子化卵囊。

孢子化卵囊如被中间宿主吞食,卵囊和孢子囊壁即被消化,子孢子逸出,穿过肠壁随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并侵入各种组织,如脑、心、肺、肝、淋巴结和肌肉等的细胞内,常可在细胞内形成10多个或更多虫体的集合体,即假包囊,囊内的个体为速殖子。最后被寄生的细胞破裂,速殖子散入血流或淋巴再次侵入其他组织细胞。如此反复繁殖一定时间后,转入神经和肌肉组织,繁殖减慢,变为慢殖子,并在其外形成一层囊壁,即包囊。开始时寄生于细胞内,以后转为寄生于细胞间。

除由猫排出的卵囊可感染中间宿主外,速殖子和包囊都可以感染中间宿主,尤以后者为中间宿主之间相互感染的主要形式,动物之间互相捕食或人吃未熟的肉类即可获得感染。猫除吞食包囊外,如吞食假包囊或卵囊,速殖子或子孢子亦能侵入肠上皮细胞,最后形成卵囊。亦可有一部分速殖子或子孢子侵入其他组织(如同在中间宿主体内一样)发育成假包囊和包囊。

当猫捕食急性感染的鼠而吞食了速殖子时,19 d或更长些时间粪中出现卵囊,如吞食了慢性感染的鼠(即体内含慢殖子的包囊)则只需3~10 d即排出卵囊。

二、流行特点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约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1/4的人感染弓形虫。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其它家畜如牛、羊、马、犬、猪和实验动物等也都能感染弓形虫病。

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咽、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病畜和带虫者的肉、内脏、血液、渗出液和排泄物中均可能有弓形虫;乳中也曾分离出弓形虫;流产胎儿的体内、胎盘和其它流产物中都有大量弓形虫。

多种昆虫(食粪虫、蟑螂、污蝇等)和蚯蚓,可以机械性地传播卵囊。吸血昆虫和蜱等有可能传播本病。

弓形虫各个阶段的抵抗力是不同的。卵囊在常温下,可以保持感染力达1~1.5年;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对卵囊没有影响;混在土壤和尘埃中的卵囊能长期的存活。包囊在冰冻和干燥条件下不易生存,但在4℃时尚能存活48 d;有抵抗胃液的作用。滋养体(或裂殖子)的抵抗力最差,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后感染力即行消失;各种消毒药均能使之致死。1%浓度的来苏儿1 min内即可杀死滋养体。

营养不良、受寒、内分泌失调、怀孕和泌乳等都是易感性因素;年龄和进入体内的虫体数量、接种途径、虫株毒力等亦均为影响感染的因素。不同虫株的毒力不同,接种强毒株于小白鼠后可使之于1~3周内死亡,接种弱毒株的小白鼠则于几个月后死亡或康复。

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5~10月份),特别是在雨后多发,可呈暴发性或散发性急性感染,但多数为阴性感染。另外,猪只的营养不良、寒冷潮湿、内分泌失调、怀孕和泌乳等均是使猪体抵抗力减低的因素,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许多动物对弓形虫都有一定的先天性免疫力,故感染后不一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组织内形成包囊后转为隐性感染。包囊是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最终形式,可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其中猪、绵羊和鼠等动物对弓形虫比较敏感。本病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症候群,此外还有流产和死胎。

(1)猪:我国各地所发生的弓形虫病,其症状基本相同,而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病例症状也基本相同。本病的潜伏期在3~7 d,病程多为10~15 d。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呈稽留热型(常发热7~10 d),精神沉郁,可视黏膜发绀;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多便秘,粪便干固,有时在粪块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的粘液,有时下痢(断乳后的幼猪表现腹泻,粪便呈现水样,无恶臭);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的腹式呼吸,呼吸数每分钟可达60~80次,有时出现咳嗽和呕吐,流少量鼻液;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更为明显,耳部、胸部、腹部以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瘀斑和发绀。孕猪往往发生流产或死胎。有的病猪耐过期后,症状逐渐减轻,遗留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后驱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耳廓末端淤血、出血或发生干性坏死,有的呈现视网膜脉络炎,甚至失明;

(2)牛:牛弓形虫病较少见。犊牛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精神沉郁和虚弱等症状,常于2~6 d内死亡。成年牛在病初常极度兴奋,其他症状与犊牛相似;

(3)绵羊:主要是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或产后数小时内死亡,子宫腐败,胎儿皮下水肿。极少数情况下,母羊表现神经症状,一般不显异常。

2.病理变化。以猪弓形虫病为例,死于本病的猪,剖检时常见的外观表现为:可视黏膜及皮肤(耳翼、胸侧、腹下及四肢内侧)发绀。鼻黏膜覆有浆液粘液性鼻液;胸腹腔、心包腔、关节腔均积有淡黄透明浆液。内脏器官以肺及淋巴结的变化最为明显,而胃肠道、肝脏、脾脏和肾脏等器官也具有特征性的病变。肺脏膨满,呈暗红色或粉红色红肿样,表面常见弥散性点状出血,小叶间质增宽,表面有时散在灰白色粟粒大的坏死灶。切面湿润,由支气管断端流出多量混有泡沫的淡粉红色液体。镜检,肺脏多以增生性肺泡间隔炎和间质性肺炎为主征,少有凝固性坏死灶,并常在巨噬细胞胞浆内见有被吞噬的滋养体型虫体或形成的弓形虫假囊.当巨噬细胞崩解时,在肺泡腔内也见有有力的滋养体型虫体。全身淋巴结急性肿胀,切面湿润多汁,呈暗红色淤血和点状出血,病情重者,常见灰白色粟粒达的坏死灶。

内脏淋巴结以及小肠系膜淋巴结病变最明显,其次是肺、胃、肝、脾等淋巴结。眼观,小肠系膜的每个淋巴结肿大如板栗到核桃大,密集排列成串,坚硬,其被膜和周围结蹄组织常有黄色胶样浸润。切面充血、水肿和斑点状出血,并散在淡黄褐色干酪样坏死病灶,严重时整个淋巴结陷于坏死。镜检,淋巴结初期表现为单纯性淋巴结炎,很快即转变成坏死性淋巴结炎,在坏死灶周边的巨噬细胞内,常可发现弓形虫的滋养体和假囊;当耐过急性期之后,出现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为主的增生性淋巴结炎。

其他脏器的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呈暗红色,肝表面散在有灰白色粟粒达坏死灶,在病灶周围有红晕。镜检,肝小叶内有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其中常见大量肉状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脾脏肿大,被膜下有少量小出血点和散在的小坏死灶。肾脏表面呈现暗红色,表面或切面均可见有灰白色小坏死灶。胃底部黏膜充血并有斑点状出血,黏膜表面覆有半透明的灰白色粘液,或见高粱米粒大、中心凹陷和表面被覆有淡黄色纤维素假膜的坏死灶。小肠黏膜充血,间或散在有少量出血点。黏膜表面覆有透明的半透明的粘液,孤立的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或发生坏死,被覆纤维素性伪膜。大肠内容常因出血而呈黑红色。肠黏膜充血、糜烂,并有一定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孤立淋巴小结肿胀,在回盲瓣处常见有黄豆大中心凹陷的溃疡灶。

此外,慢性型猪弓形虫的病猪,在大脑的灰质部可见有包囊型虫体。临床上有神经症状的病猪,脑组织检查时常可发现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

四、治疗

急性病例使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疗效。磺胺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SMM,又称制菌磺)、氯林可霉素与乙胺嘧啶对家畜与人的弓形虫病均有效。磺胺药与乙胺嘧啶合用有协同作用。磺胺-6-甲氧嘧啶,剂量为60~100 mg/kg体重,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剂量为2 mg/kg体重,肌注。磺胺嘧啶,剂量为70 mg/kg体重,口服;或增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剂量为20 mg/kg体重,肌注。

现将治疗猪弓形虫病常选用的配方如下: 磺胺嘧啶加甲氧苄氨嘧啶或二甲氧苄氨嘧啶疗法:前者用量70 μg/kg体重,后者14 μg/kg体重,2次/d,连用3~4 d。 磺胺甲氧吡嗪疗法:实际常用磺胺甲氧吡嗪每头猪0.25 gX3片(首次增加1/3),甲氧苄氨嘧啶每头猪0.1 gX1片,1次口服。 磺胺甲氧吡嗪注射疗法 :用12%复方磺胺甲氧吡嗪注射液,每kg体重用50~60 mg(实用每头猪10 μl),肌内注射1次 /d,连用4次。 磺胺-6-甲氧嘧啶疗法 :60~100 μg/kg体重,单独口服或配合甲氧苄氨嘧啶14 μg/kg体重口服,1次/d,连用4次,首次加倍。

五、预防

1.常规预防。(1)禁止猫进入猪圈舍,防止猫粪便污染猪的饲料和饮水。为消灭土壤和各种物体上的卵囊可用55℃以上的热水或0.5%氨水冲洗,并在日光下曝晒。由于许多昆虫(食粪甲虫和污蝇等)和蚯蚓能机械传播卵囊,所以尽可能消灭圈舍内的甲虫和污蝇,避免猪吃到蚯蚓;(2)做好猪舍的防鼠灭鼠工作,禁止猪吃到鼠及其他动物尸体,禁止用屠宰废物和厨房垃圾,生肉汤水喂猪(必要时可煮熟后喂猪),以防猪吃到患病和带虫动物体内的滋养体和包囊而感染;(3)流产胎儿及排泄物也含有滋养体,所以要严格处理好流产胎儿及排泄物,流产场地要严格消毒。便、尿中也含有滋养体,所以除了禁止猫进入猪舍,防鼠灭鼠外,也不要与其他动物接触,人大小便和吐痰均不要在猪的圈舍内进行。

2.紧急预防。当猪场发生本病时,应及时采用以下措施:(1)确定感染,及时处理。猪场发生本病时,应对猪群进行全面检查,条件允许时,应做血清学检查,对检出的患畜和阴性感染的猪,应进行登记并相互隔离;对良种病猪应采用有效药物进行计划治疗,对治疗耗费超过经济价值,隔离管理又有困难的病猪,可屠宰淘汰处理;(2)严格消毒。猪流产的胎儿以及排出物应深埋,流产的现场要严格的消毒;对死与本病的猪尸亦应严格消毒和深埋,放置环境污染;绝对禁止用上述的死胎,死肉等四位猫及其他肉食动物。对病猪舍、饲养场进行消毒常用的药物为1%的来苏儿液或3%的烧碱液,也可用火焰等进行消毒;(3)药物预防。病猪场和疫点也可采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配合甲氧苄氨嘧啶连用7 d进行药物预防,这样可以防止弓形虫感染。

猜你喜欢

甲氧包囊卵囊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图版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微生物来源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甲氧西林耐药:青霉素是罪魁祸首?
微小隐孢子虫在HCT-8细胞内的培养
分子印迹TiO2的制备及其对抗生素磺胺甲氧嘧啶的光催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