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炭疽病的防治

2018-11-20

兽医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芽胞炭疽炭疽病

近日在黑龙江发生大批肉羊死亡的事件,是由于暴发了急性的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热性的流行性传染病,炭疽病传染力极强,严重时甚至可以传染给人。

一、病原

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是一种大型致病菌,菌体长度为3~8 um,宽度为1~1.5 um,可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芽孢和繁殖体。在患病动物体内主要以繁殖体形式存在。繁殖体抵抗力不强,在炎热气候条件下,尸体中的菌体2~3 d即可死亡;在直射太阳光下,7~15 h死亡;温度在55℃下,经10~15 min死亡;一般消毒药都能杀死此杆菌。但当它离开动物体与空气接触后可形成芽孢。芽胞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2年以上,在土壤内经30多年仍有生存的芽胞。芽胞是一种椭圆形或圆形的结构,存在于病菌的中央或偏向一端。煮沸需15~25 min才能将其杀死。临床上常以20%漂白粉、0.5%过氧乙酸和10%热火碱水消毒。

二、发病特点

在自然感染情况下,草食动物最容易感染,其中易感性最强的是绵羊、山羊、牛、马,较弱的是水牛、骆驼以及野生草食动物,而猪较少感染。另外,人也普遍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但通常是经常接触动物以及畜产品的人比较容易感染。该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多的6~8月份,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病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炭疽病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是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或由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传播。炭疽芽孢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当对病畜尸体处理不当或其排泄物和分泌物未经彻底消毒而污染了土壤、水源、饲料、用具和牧场时,尤其是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土壤和草地,常可成为持久性的疫源地。

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1~5 d,最长可达14 d。羊发生该病多为最急性或急性经过,表现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颤抖,磨牙,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42℃,粘膜蓝紫色。从眼、鼻、口腔及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地暗红色或黑色血液,血凝不全,尸僵不全。

四、病理变化

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出血和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胀。由于对炭疽病尸体严禁剖检,因此特别注意外观症状综合判断,以免误判。

羊炭疽病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在临床上很相似,都是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快。但致病菌不同,可通过微生物学检查,对病原进行鉴别。

五、实验室诊断

1.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脾脏制成抹片(切口要用0.2%升汞或5%石炭酸浸过的棉花或纱布塞好),经过吉姆萨染色置于10×100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均匀分布且长短不同的炭疽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如同被剪断的铁丝,长的稍微呈弧形弯曲,短的弯曲程度较小或者没有弯曲,且繁殖体还会被染成蓝黑色。另外,病羊脾脏血液内也存在大量病菌,一般染色片的每个视野中都存在60余个杆菌,正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繁殖菌体而使其变成暗褐色,往往呈煤焦油样,无法凝固。

2.分离培养。对于新鲜病料,可直接在普通肉汤或者琼脂中接种,然后进行培养;对于陈旧或者污染的病料,要先制成悬液,在70℃高温下经过30 min加热,将非芽胞菌杀死,然后才能够进行接种培养,最后对分离到的疑似菌株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荚膜形成试验以及串珠试验。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疑似病菌的普通琼脂培养物,接种到每毫升含o.5万IU青霉素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进行24 h培养。结果能够长出贫瘠、稀疏的菌落,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膨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呈串珠状排列,且菌体中央存在芽胞。

3.动物接种试验。剖检病羊取2~3 g淋巴结、脾脏、肝脏,先将其剪成小块,接着添加少量的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再添加5~10倍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过滤后取上清液给3只健康无病的小白鼠进行腹腔内接种,每只0.2 ml,经过18~20 h发生死亡,取腹腔渗出液制成涂片,经过染色、镜检,可见与病死羊病料中完全一致的杆菌。

六、治疗

1.血清疗法。抗炭疽血清是治疗炭疽病的特效药。治疗剂量为50~120 ml,如用药后6 h病情未明显好转,必要时可在12 h后重复注射一次。预防剂量为16~20 ml,预防有效期为10~14 d。

2.青霉素(水剂)。第一次用160万IU,以后每隔4~6 h用80万IU肌肉注射。

3.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如磺胺嘧啶 ,0.1~ 0.2 g/kg·d,分 3~ 5次灌服,或用10%~20%磺胺嘧啶钠20~30 ml作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2次 /d。

4.可结合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消黄为治则。药用:知母6 g、贝母 4.5 g、黄药子 6 g、栀子 6 g、黄芩 6 g、大黄7.5 g、甘草4 g、金银花 11 g、 连 翘 11 g、 黄 连 4.5 g、郁金 6 g、蒲公英 7.5 g、白药子6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凉灌服。

体表肿胀可用:白芨、大黄、白矾各7.5 g,黄柏、白芷、白蔹、雄黄、姜黄各4 g,共为细末,过箩筛后,鸡蛋清2个,麦面适量,加冷水调贴肿处。

七、预防

1.免疫接种。对发生过炭疽病的地区,用Ⅱ号炭疽芽孢苗一次免疫接种。各种羊均为皮下注射1 ml,注苗后2周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1年。

2.疾病发生时,应立即封锁发病场所。病羊的尸体及粪便、垫草和其他废弃物品,应行焚烧或深埋,深埋地点应远离水源、道路及牧地。

3.对污染地面和用具可用10%的热碱液、0.1%的升汞溶液、5%的碘酊或20%~30%的漂白粉彻底消毒,以杀死芽孢。

4.如果是饲料感染要及时更换饲料,将剩下的饲料全部清除干净,如果是牧场感染要立即停止放牧,远离感染地。在处理炭疽病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人一定要穿戴防菌服,防止传染给人体。炭疽病是一种非常恶劣的传染病,发现时一定要立即做出相应准备,不然可导致所有羊群全部感染,立即死亡。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芽胞炭疽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单细胞分析研究二氧化氯对杀蚊细菌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芽胞的影响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一种简单高效的芽胞纯化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2005-2018年中卫市炭疽流行因素分析
高压热杀菌技术灭活细菌芽胞机理研究进展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