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小学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

2018-11-14赖惠英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审美教育实施

摘 要: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审美为核心”,强调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特别是美育实施是音乐教育的突出目标任务。敏锐把握音乐素材,是深度渗透音乐美育的“魂”;活泼灵动音乐讲堂,是全面实施音乐美育的“纲”;合作学习音乐主题,是持续推进音乐美育的“目”。

关键词:音乐课堂;审美教育;实施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音乐教学活动是一个感受、参与、创造“美”的过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分为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与表现三个方面,其中音乐知识技能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上才能提高音乐欣赏、创造和表现的能力。但要力求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上,始终以审美为核心。下面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与思考。

一、 敏锐把握音乐素材,是深度渗透音樂美育的“魂”

强调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特别是美育实施是音乐教育的突出目标任务。教师教学时,要采用多元的教学素材,以达到音乐各方面能力的增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音乐素材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针对不同的年级只有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至于教学的内容则完全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由教师自主安排。如果教师没有通过谈话、创设情景等各种引导的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使用,很难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直接通过音乐素材本身体会到美感,所以直接的影响就是学习认识和体会音乐以外的事物与情感,一不小心就把音乐课变成了品德课、历史课、自然课等。除此之外,教师们可以在现行教材的内容上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这种有选择性的安排,并不是说要避开某些内容不教,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甚至可以在这个节奏的接触上创编新的旋律。对音乐素材的敏锐把握和准确定位,需要教师们有比较深厚的专业技能,对音乐的美感和特点有精确的判断,需要教师们加强自身与其他姐妹艺术(舞蹈、戏剧、风味、视觉艺术、电影、诗歌文学等)的联合,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自不同领域的音乐素养积累,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给学生展示不同风采的有效课堂。例如在上欣赏课《唱脸谱》,就可以介绍国粹京剧,让学生对京剧有初步了解与接触,这首歌曲融入京剧音乐元素,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歌曲加深了解。简介生、旦、净、丑不同角色的基本扮相和简单介绍“唱、念、做、打”,老师做几个亮相动作教给学生,比如圆场步,把桌椅围成圆圈,老师教学生学,同时学生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活泼灵动音乐讲堂,是全面实施音乐美育的“纲”

艺术学科融合是有必要的,在这一交融的美感,也始终围绕着“以审美为核心”,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是充满艺术。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推广,越来越多勇于创新和探索的教师们通过欣赏、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十分自然地从一个基本的律动开始,不断加入童谣、歌唱奏乐器、音调乐器等,让学生重在参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融合多种艺术为主体,以其他手段为辅助,切勿本末倒置。例如在上《忆江南》时,就可以联系古诗词,请学生配乐朗诵,先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秀丽风光图片,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一下子就把歌曲要表达的情感领会。接着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跟随优美旋律哼唱歌曲。观看江南舞蹈《雨巷》,配上《忆江南》歌曲,学生一边聆听,一边翩翩起舞,进一步感受江南的温柔美丽。这种把古诗学习中的读与唱、演、画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使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使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更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三年级的《嘹亮歌声》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且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为四四拍,由四个乐句组成,运用轮唱的手法,营造了悠扬的歌声遥相呼应的美妙效果。在节奏训练时,老师应给出统一速度,要求学生在保持稳定速度下进行模仿与轮奏练习。进行节奏轮奏练习之前,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节奏谱,发现两个声部节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完成练习。在进行歌唱练习时,应先聆听歌曲录音,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也可以要求学生边看谱边聆听录音,发现两个声部旋律之间的联系。

三、 合作学习音乐主题,是持续推进音乐美育的“目”

研究性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教师提供的某一主题或任务,通过自主探索和体验,从自身兴趣出发主动研究学习并获取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唱歌《大树桩你几岁》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先准确打节奏,老师指导,注意附点四分音符。然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打得很好,大树桩听了很高兴,它唱出了一串音符,咱们一起唱一唱。老师再引导,同学们唱得真准确,那下面大树桩要告诉大家它到底几岁了。听歌曲,引导学生用手击打节拍为歌曲伴奏。然后,师生接唱,学生演唱一、二乐句歌谱,老师演唱第三、四句歌谱或是男生演唱一、二乐句歌谱,女生演唱第三、四句歌谱。采用多种方式演唱歌曲,男女生演唱、分角色演唱,生生互评,老师引导。通过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收集与这一主题相关的音乐资料,包括文字、音像、图片等,并通过简单的实践,以歌唱、舞蹈、乐器、律动等各种音乐方式展现这一音乐主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结合音乐知识技能、欣赏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目标。例如在教学《郊游》一课时,教师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让学生跟着歌曲节奏做动作。接着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做课堂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一组做舞蹈动作,另一组做歌曲演唱。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选择,由舞蹈组、乐器组、歌唱组进行表演。增强学生的合作及创新意识,课堂氛围很好。通过音乐游戏和律动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是超越人类语言的情感,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审美个性、激发学生审美潜能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对音乐最真挚的感情。这需要我们广大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真正切实有效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

作者简介:赖惠英,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审美教育实施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