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析

2018-11-14薛雯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研究分析道德与法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取得理想预期。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研究分析

案例教学法突出案例两字,简单地理解就是以案例为教学指导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倡导教学的开放与互动。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模拟或者在线生活案例,社会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掌握案例背后的道理,以案例为分析的突破口,借助案例做好德育道理的领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关联密切,是生活现象的反映,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以案例为指导,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观看分析,从而意识到案例背后的德育道理,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深化巩固,成为品德高尚的个体。

一、 基于教学内容,合理选取案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学生法律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案例,适当地呈现可以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事半功倍。案例的正确选取是尤为重要的,必须契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必须展示得恰当及时,内容综合而全面,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组织学习《加强宪法监督》这部分时,主要让初中生知道自己享有的宪法权利,引申出如何对待宪法。教师可以引入一段附录案例材料。30多年前小星还是一个婴儿,就已经开始受到宪法保护啦!有了继承遗产的权利,他的爸妈有义务抚养他,不能虐待他、遗弃他。同学们手中每人都有一本老师发放的宪法小册子,随时可以进行翻阅,促进对宪法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对应的正是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6岁那年,小星上小学了。第一堂课老师就教会他们唱国歌,当时还迷糊的他并不知道,上学、首都、国徽、国歌都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对应的宪法知识是:第二章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第一百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18岁这一年,小星考上了大学,第一次行使了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一次体会到宪法的“存在感”。宪法如是说:第二章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小星大学毕业了,在招聘会上,得到了一份北京某新闻单位编辑的工作。曾经的“熊孩子”明叔,如今也要自己独立打拼了。可以引导学生马上翻阅,发现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二条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29岁小星成了痛苦并快乐的“房奴”相处几年后,小星贷款买了房,和女朋友结婚了,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宪法如是说:总纲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二章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今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爸老妈光荣退休了,他们来到北京带孙子,一家人乐乐融融生活在一起,小星感叹:原来这就是天伦之乐!学生会发现:第二章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小星的一生未完待续,而在这30多年的岁月中,我们可以看到宪法贯穿始终。所以引出了结论: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故而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二、 案例作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很多案例因为篇幅较长,不适合放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学习,这样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授课时间,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探究的时间就十分紧张。案例教学除了导入课程,与教学内容相互契合,指导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外,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除了筛选案例外,还可以提前下发案例,让学生课前熟知。道德与法治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进行案例的探讨。教师让学生分享对案例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完成案例对应的习题,以案例为载体进行探讨分享,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互动,在道德与法治案例的解读分享中深化对德育内容的把握。例如在讲解《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单元《国家司法机关》这部分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两个案情的讨论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借助网络和相关的法律书籍,查阅资料。让学生有相应的法律知识,知晓案情,有话可说。我选取得的是聂树斌案和于欢案。课下和学生一起讨论撰写了模拟法庭的剧本,还原了案情真相。聂树斌案让学生感悟到:审判机关适时向社会公布再审情况,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脱,正义迟到,但正义终归需要实现。通过再审程序,给亡者及其家属,给社会公众,给公平正义一个交代。于欢案让学生自己感悟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调查于欢故意伤害案是在行使什么职权等。然后再比较两大司法机关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受益颇深。

三、 学生参与案例,教育融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列举案例外,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案例,成为德育案例的主人。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范围逐渐放大,学生在案例的参与中把握德育理念,言行统一。而这种互动参与的案例学习法也更能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国家的权力机关这部分时,除了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设置模拟演示环节,“我当主持”,模拟整个人大会的召开过程,所有学生就充当人大代表,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人民如何当家做主行使手中权利的,在哪儿行使权利。积极参与互动模仿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学生提案、审议表决通过。学生充当人大代表,切实理解人民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调动学习热情,树立竞争意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案例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实现了抽象德育理论的案例展示,理论讲解更为生动活泼。其实现了学生德育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德育案例的探讨与参与中,实现德育思想与德育行为的统一。借助案例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为丰富多彩,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以推广,也理应与其他课程教学融合,带动教学实施,取得理想教学预期。

作者简介:薛雯,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研究分析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