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与千年大计的超循环结构(上)

2018-11-13白万纲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民计划

白万纲

(华彩咨询集团,上海 200030)

千年大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发展追求,也是我国倡议和引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发展追求。同时,其不仅涵盖解决人类问题的高格局追求,并且还包括围绕党的能力与制度建设的政党治理追求。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战略高格局,以政策先行破冰发展,切实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我国特色军民融合内涵

(一)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各环节、要素、主体之间进行联动互通,协调高效发展;二是重点推进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多个军民共用性强的领域为军民融合共同体;三是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同时又会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起到双拉动作用,最大化实现军民融合、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三项叠加的效益。

(二)充分发挥我国特色优势的军民融合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军民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二是聚焦做强军工主业、发展“军转民”和培育“民参军”三大领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军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三)军工单位与民用企业各自优势相结合的军民融合

多年来,我国军工领域(其中主要是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技术优势与经验,储备了大量的科研技术人才且科研能力较强。然而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军民融合的深度推进,能够加快实现军工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活力,激发军工领域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军民融合

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防御保障,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保障,要加强军民融合的发展,充分发挥先进民营科技的优势,将民营科技运用到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与此同时,也要将有利于国防建设的科学技术高效快速地运用到军品市场和行业中,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并不断提升军队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军队现代化质的飞跃与发展。

(五)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相结合的军民融合

一方面,“一带一路”的实施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深入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与高层次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技术的进一步深化运用,军工与民营技术的双向结合,有利于帮助我国企业打破某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说,军民融合就是将国防与军队建设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将两者高度融合起来,深入推进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军民融合的全要素与高效益发展,结合国防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创造军民融合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前置优势,同时为国防与军队建设提供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军民融合政策先行破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军民融合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体推进、深入发展,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全方位、多领域、全要素、高效益的大格局。不仅要在顶层设计上更加关注其发展,更要以出台相关政策为坚冰突破口,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

中央对军民融合有着极高的期望。这既是深化军队改革、发展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军工力量的基础,又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把军民融合作为其中一条主要路径的必经之路,也是利用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构建生机勃勃的军民融合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然,更将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保障和支撑点。

2018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2018年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指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三、企业军民融合专项战略核心关注点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国之间的比拼和较量在科技领域展开。由此引发了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思考,我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应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器。要想拥有较深远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国就需要紧紧抓住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预见,未来以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随着国家对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视,其具体落实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企业作为军民融合的实现载体,需要构建专项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配合国家层面的军民融合战略,从而真正实现使其落地发展的目标。

四、军民融合强大驱动能力背后的布局措施及标杆

我国一系列科技计划极大地激发了举国科技潜力,动员并激活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人才、机构、改革和服务体制,从而使我国的科技创新有了一个持续且逐渐加速的发展。前瞻性大课题凝聚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向:

(1)与国家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科技方向,包括超音速大飞机、核聚变、基因科技、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新型防务体系、外天空科技、海洋科技、基本粒子科技、生物芯片科技、可循环科技体系。

(2)需要持续关注的重大科技方向,包括太空、基本粒子、生命科技、认知科学、基因、地理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半导体、通信、环保、制造科技、农业科技。

(3)近期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创新,例如纳米技术再应用、3D打印产业化、无线充电、基因快速检测、新型疫苗科技、石墨烯应用拓宽、物联网、克隆技术再突破、新能源技术突破(如薄膜光伏板)、新环保技术突破、海水淡化、海水氢化、氢气发动机的重大突破、农业防疫。

(4)有可能中期突破的重大科技创新,包括核聚变商业化、下一代互联网、新型通信技术、基因靶向药、基因修补、克隆器官、人体植入式芯片、沙漠治理技术、生物型环保技术。

所有科技计划中,一方面,消费类、民用类的科技创新都是最牢靠的,但正因如此,往往缺乏创造力和跳跃性,而真正具有科技创新性特征的其实是国防科技。因此,国防科技必须考虑小概率甚至是极小概率问题极端化发生时的民族生存问题,乃至需要扭转民族命运与发展格局的问题。故所有科技中国防科技更具有创新引领性。也恰恰如此,国防科技才能成为创新之母、科技爆发之母,以及高速发展的技术孵化器。另一方面,工业类技术创新带给整个社会的进步和颠覆性是难以估量的。仅仅是一个石墨烯电池技术的突破,就能颠覆整个石油工业基础上的若干产业,更何况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大爆发前夕。正因如此,建立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整个社会精英科技工作者关注,并引发企业家、金融家、创新者、服务机构共同聚合的前瞻性大军工科技计划体系已然迫在眉睫,不可延误。

美国一系列国家计划的促进——美国新世纪计划、国家国防创新计划、国家防御计划、国家人脑计划、国家宽带计划、国家新太空计划、国家网络靶场计划、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国家机器人计划、国家战略计算计划、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国家有机计划、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资助计划及美国小企业创新转移资助计划等,其实已经构成其国家创新活动的大型指挥棒和促进器。尤其是美国最近的一系列军事计划——核威慑升级及更新计划、航母体系重构计划、空天一体化作战计划、超音速飞机计划及低当量战术核弹计划等,其实就是美国军民融合的大促进机制。

五、超循环结构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千年大计是我国方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共同追求,也是围绕五位一体、创新驱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高格局追求。国防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关乎国家安全,必然也是千年大计思考的重要范畴。而军民融合的实施,既能够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能为千年大计保驾护航。因此,千年大计与军民融合构成了一个超循环结构的两个端点。

根据本文分析,站在千年大计思考的维度上,我国的军民融合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才能形成军民融合与千年大计的超循环结构:

(1)通过军工企业开放多个层次的产业链,打造多层次结构生态链,形成军民创新、科技、人才、技术、装备与资本的大融合、大对接及大互动。通过军民融合的大生态链,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的多源头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资源的多样化。

(2)通过多种机制,打造前所未有的军用研究计划与技术向民口端的对接、翻译、传播、结对子及搭联盟,以促进深度合作。同样,也需通过打造民营技术与创新能力来介入军品采购及总成机构的跟踪、交流、数据共享、路演、嵌入、试用、研发介入及标准制度建设等环节。

(3)战争是小概率事件,但破坏性极大,国防科技的使命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因此对其质量要求极高。所以,当高质量的国防科技运用至民用技术时,便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国防科技研究解决人类与世界问题及危机的超级课题,这些课题的攻坚与成果的多级转化机制可以被放大和扩散,使之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乃至零基础课题创造的能力与未来塑造能力的源泉。

(4)我国民营企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若干重大创新的融合,推动国防科技融合以众智、众包、众创、众协及众群为特征的“智大云物移”(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形成我国国防通信方式、指挥方式、作战方式及后勤保障方式的全方位创新。

(5)一个大国的战略前瞻周期越长,其军民融合的爆发和重塑经济社会能力越强,甚至重塑国际关系能力也越强。同样,军民融合形态越先进、越生态化、越具备组织智商,其对大国战略的支撑、助推、局部强化能力也越强。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民计划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