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研究

2018-11-13韩彩霞

新生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组织党员

韩彩霞

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一、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发展现状

近些年,随着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教育部门对教育问题和青年学子培养发展问题的关注,终身学习理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科学发展观等思想逐渐在人的观念中落地生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强调党员培养教育工作要落实到实处,深入到群众,鼓励党员俯身向下,扎根到基层,活动到基层。这些年,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活动开展初具规模,涉及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走访慰问老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内容;通过服务基层,学生党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党员对当前世情、国情和民情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实践中的艰苦环境,培养了学生党员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高校党组织思想认识不足。当前,高校党组织未把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很多活动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例如,开展“三下乡、走基层”活动,靠人脉碰运气随机踩点,指导老师临时配备,发发物资走走田间地头,活动的重中之重常常是录制视频,拍照留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事先不做调研,不做分析,常常是就近选址,参观游玩于一体,导致活动效果与活动初衷背道而驰。

二是学生党员活动热情不高。很多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有些同学入党后,对自我要求有所松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束之高阁,把服务群众当做党组织的一项要求,党性观念、党员意识淡薄,对党组织的活动不屑一顾。再者,由于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在服务对象、活动地点、活动形式等方面较少征求大多数学生党员的意见,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党员活动的自主参与性比较低。

三是专项经费缺乏。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三下乡送温暖,进社区做服务,现场调研,实地研学......这些活动都需要经费支持,但当前在高校党建经费中还未有明确的一笔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临时拉赞助、诉求校企合作单位、求助优秀校友、临时周转党建经费.....这些随机的筹资手段给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四是活动内容单调。当前,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置过于简单,涉及面较窄,形式过于单一,对活动的社会意义挖掘度不够。以三下乡送温暖,进社区做服务,现场调研,走访慰问等形式较为集中,活动内容的设置未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和有的放矢,未充分考虑时代要求、人才培养需求、学生专业特色和个人特长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活动模式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活动形式创新度不高,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突破性和实效性不明显。

五是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虽然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引起了各高校党组织的重视,但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管理、运行保障、激励考核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在活动开展中不乏学生党员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清、动力不足的现象,由于经费缺乏和保障不到位,不乏学生利益受损的现象。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意义

新一代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是思想活跃,充满朝气,富有挑战力和创新力,善于观察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渴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勇担重任实现自我价值的先进分子。他们来自于普通学生,又优秀于普通学生,他们的优良品质直接影响着身边同学,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直接发挥着引领作用,所以,大学生党员教育直接关乎着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将教育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必由之路,将高校党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党建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党建工作者单纯的理论说教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需要,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1、有利于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向实践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是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党员通过亲身体验,接触社会各行各业,深入企业、农村、街道社区、工厂等基层第一线,了解一线的生产、生活状况,切身感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大讲堂中感受真实的世情、国情和民情,这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2、有利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爱心支教、三下乡等活动,通过与革命前辈、农村老伯、劳动工人、留守儿童......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来自底层的声音,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党员和人民的感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3、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90、00后的大学生党员可塑性较强,但社会阅历浅薄,分析处理问题不够成熟,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提升大学生党员多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三下乡、走基层”活动开展点大都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偏远、贫困地区,在陌生的艰苦环境中必定会遇见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党员独立去面对、去解决,这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党员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调查、走访调研活动,学生学会了挖掘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现状,撰写调研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将有效地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组织策划、文案撰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路径

从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来看,当今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党员发展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对于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宣传动员。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参加社会分工,承担社会角色,参加实践是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高校党组织应该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此外,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与时俱进,了解社会现状,做好前期调研,广泛听取学生党员的意见,有效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成立专门指导机构,配备专业指导老师。高校党组织统筹领导,成立校级、院系级、基层党支部和班级小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定期公开实践项目、活动目的、活动细则以及活动开展情况,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和接待小组,接受广大师生实时监督,针对各项活动及时研究讨论、整改、总结,力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与时俱进、效果显著的工作体系。聘用有资历、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指导老师,鼓励定期研讨,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不定期组织校内外培训交流,创建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水平过硬、热心服务学生的优秀实践团队。

3、实践项目品牌化,实践基地规范化。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建设,优化活动项目,例如,设立一般项目、特色项目和重点项目,设立校内校外实践岗,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活动。活动设置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学生,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实效突出,意义深远。例如,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公寓协助岗、学生工作助理岗、专业爱心辅导岗等一般项目,建设“重温红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放下学生身份,认识真实自我”等特色项目,完善三下乡、科技扶贫、爱心助教、走进社区、生态环保等重点项目。除此之外,与长期鼓励、支持、接受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和规范化。

4、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将参加社会实践情况作为考核学生党员的标准,对参加社会实践时长、次数、活动详情、突出表现、群众评价等内容定量分析,并将此结果直接纳入学生党员年度测评、评奖评优、推荐就业、升学深造等工作中。其次,对实践活动项目进行不定期考核审查,不定期抽查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开展实效和群众满意度,采取动态监管,对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及时整改,建立科学的评比制度,对成效比较突出的活动进行奖金奖励,立典型树榜样,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机制。

四、结语

新时代赋予青年学生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领头羊,是大学生群体中可塑性较强的优秀群体,是连接党组织和普通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充分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高校党组织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