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误区

2018-11-12胡丽明

江西教育C 2018年7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误区初中数学

胡丽明

摘 要:当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对六个误区进行了分析和纠正,以促进初中探究式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误区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即数学教师通过设置一种具有丰富素材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假设,进而讨论并验证这个假设,最终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今有很多学校正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有益尝试,但是有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在认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影响并制约了探究式教学的健康发展。

误区一:探究式教学法应运用于每一堂课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探究式教学是每一堂数学课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实际上探究只是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和学习方式之一,而并非是唯一的。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有效教学,如果知识的传授只是用一种教学方式来完成,那么教学会变得低效,课堂氛围会变得无趣。将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并选择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则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如果培养方案只是要求学生了解一个数学公式,那么讲授法或许就能轻松达到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中,大多数概念是原始定义,没有什么理由,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但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需要他们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考虑设计一个探究过程。例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从直接开平方法到配方法,从配方法到公式法,这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过程。因此,是否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关键要看学生需要掌握什么知識以及到何种程度。

误区二:探究式教学对不同学生套用同一模式

教育学将探究式教学分为两种类型:定向探究活动和自由探究活动。定向探究活动是指教师通过提供大量的教学指导,从而使学生完成实践的一种活动。简单而言,由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程序,之后由学生自主探究。自由探究活动是指在探究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参与其中或只提供极少的指导及帮助,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探究。在探究式教学中,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定向探究是探究教学的初级阶段,自由探究则成为探究教学的高级阶段。定向探究作为自由探究的基础,而自由探究则是定向探究的延伸以及发展,更是定向探究的最终目的以及归宿。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对刚刚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最好是使用定向探究教学法。因为在这个阶段,教师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对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发散思维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归纳,使其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逐渐逻辑抽象化,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逐渐减少教师的帮助以及指导分量,不断培养并增强学生自由探究的能力。这时的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主思考可以帮助他们完善思维。两种模式在学生的不同阶段逐一建构出来。

误区三:探究教学只适用于新授课程

大部分教师以为探究式教学只适合运用于新授课中,这显然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偏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课程类型来划分,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等多种课程类型,针对课程类型的差异,以及学生对知识了解、掌握程度的差异,引导学生探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古代有“因材施教”,就是告诉我们为师者需要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新授课情境下的学生,都是首次接触新的知识,属于新鲜好奇的阶段,因此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教师可以采取探究的教学方法。而复习课情境下,学生是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所以在探究方法运用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讲授进行总结式教学。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根据具体内容,教师也可选用探究的方法。总之,探究式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它存在于任何课堂类型中,故探究式教学不在于是什么课型,而在于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观念。

误区四: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在于学生想学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并学会自主思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有些问题是不宜探究的,有些问题还没有条件探究。笔者在与学生讨论“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时,学生得出结论后意犹未尽,还想知道“勾3股4弦5”的应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顺利地解决了勾股定理的再应用问题,而再深层的问题却无法解决。教师应该知道学生智力发展阶段,初中生的思维是处在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以当前所学过的方法,暂时无法得到答案,要等以后学了新知识才能解决,而不应在此耽搁太多时间。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应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探究学习更多知识,若是超出了这个区域,也没有了继续的意义。

误区五:轻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合理性

大多数教师即使遵循了探究式教学的原理,但在指导学生实践中仍会出现很多问题,阻碍了探究式教学的发展。有部分教师只是纯粹地布置了学习任务,待学生完成独立探究或者合作探究之后就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放”,是“合作学习”的好机会。他们认为,若是自己对其进行指导和点拨,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选择默不作声,任由学生自由发挥与探讨,但学生却因缺乏教师指导而导致其探究实践过程缺乏有效性。探究式教学虽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学中,依然要求教师担负起调控和引导学生的职责。当然,我们也不需要那种处处设路标的探究方法,毕竟这种方式只会影响学生的原创思维和探究思路,时间一长便会不利于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误区六: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只需将学生分成小组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布鲁纳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的一种认知学习方法,即学生之间为了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在教师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共同探究的一种学习方法。但是,一些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仅仅关注了探究的形式,而没有明确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因此,在有关学生探究课程的设计时,教师应有明确目的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了解科学概念,而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形式而丢掉内涵,应当更在意教学的内在要求,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这个误区同时也印证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理解的片面性,探究式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方法,它需要在教师引领和设置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综上所述,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一解决: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使用,探究式教学中对不同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学习不能只在新授课中使用,探究式教学中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同时应充分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小组学习并不就是探究式学习。教师只有在探究式教学中注意规避以上六个误区,正视探究式教学的有利方面,才能促进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黎军.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4).

[2]钟启全.科学教育中若干认识问题的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7,(2).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初中部)

□责任编辑:胡波波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误区初中数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