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11-1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8期
关键词:磺脲降糖药肌酐

郝 艳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无锡 214000)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此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此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累及其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其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胰岛素或口服类降糖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用药后常见的并发症[1]。有研究表明,低血糖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昏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多种不良事件,从而可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2]。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导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与未发生低血糖的50例糖尿病患者。在这100例患者中,排除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及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其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有1型糖尿病患者14例。将50例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0例未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出汗、颤抖、饥饿、乏力、面色苍白、反应迟钝、嗜睡等临床表现;其发生低血糖时的平均血糖水平为(2.22±0.46)mmol/L。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自我管理的情况、婚姻状况、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血清肌酐的水平及使用降糖药物的种类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总结导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07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录入,用SPSS15.0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糖尿病的病程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血清肌酐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中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已婚患者所占的比例及未婚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 )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体质指数 糖尿病的病程(年) 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血清肌酐的水平(μmol/L)观察组 50 65.27±5.23 23.76±0.34 11.52±3.65 7.67±0.41 149.22±16.39对照组 50 58.23±4.24 24.02±1.28 8.23±2.68 7.48±0.39 119.22±12.23 t值 2.97 0.33 3.89 0.45 3.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此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此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长期居高不下,就容易导致其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如何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逐渐增多。然而,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低血糖,从而可严重影响其健康[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糖尿病的病程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血清肌酐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中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年龄偏大、病程长、血清肌酐的水平升高、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及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笔者认为,年龄偏大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是:1)此类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明显下降,其体内降糖药物的正常排泄可受到影响,导致降糖药物在其体内蓄积,进而可使其发生低血糖[5]。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其在发生低血糖时机体不能及时地对血糖进行调控[6-7]。3)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不同药物之间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可导致其发生低血糖[8]。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其血糖水平越来越难以控制,需要应用大剂量的降糖药物或同时应用几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因此易导致其发生低血糖。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若较长,其各项生理功能可明显减退,其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可明显降低,因而容易发生低血糖[9]。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肌酐的水平升高表示其肾功能已经衰退,易导致降糖药物在其体内蓄积,从而可引发低血糖[10]。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若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未认识到进行自我管理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不能合理地控制饮食、进行体育锻炼及自我监测血糖,就容易导致其发生低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在应用降糖药物后若进行剧烈的运动或未及时进食,就容易发生低血糖。应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是:磺脲类降糖药(尤其是格列本脲)的降血糖作用较强,且其半衰期较长,患者在服用此药后其体内的血药浓度较高,因此容易发生低血糖[11-12]。

综上所述,年龄偏大、病程长、血清肌酐的水平升高、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及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磺脲降糖药肌酐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