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轻比重腰麻的效果研究

2018-11-1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8期
关键词:腰麻比重股骨头

田 都

(重庆东华医院,重庆 400032)

近年来,腰麻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麻醉方法是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首选方法[1]。本文对重庆东华医院收治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2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旨在分析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轻比重腰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东华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存在进行椎管内穿刺禁忌证、对本次研究中所用麻醉药过敏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这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75.37±10.34)岁;其手术的时间为74~124 min,平均手术时间(90.34±16.41)min。观察组4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75.36±10.24)岁;其手术的时间为74~124 min,平均手术时间(90.41±16.37)min。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的时间等)相比,P>0.05。本研究经重庆东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均进行扩容处理。为患者静脉滴注200~300 ml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重比重腰麻。方法是:协助患者取患肢在下的侧卧位。在其L3-L4间隙处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回抽有脑脊液流出),将重比重布比卡因溶液(其中含2 ml浓度为0.75%的布比卡因溶液和1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注入其蛛网膜下腔。完成注入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轻比重腰麻。方法是:协助患者取患肢在上的侧卧位。在其L3-L4间隙处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轻比重布比卡因溶液(其中含3~4 ml浓度为0.25%的布比卡因溶液和4 ml的灭菌注射用水)注入其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方向为向患侧注射)。完成注入后,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并将其麻醉平面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当患者的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时应为其静脉注射麻黄碱。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麻醉期间(麻醉前、麻醉后1 min、3 min、5 min、15 min及 25 min)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痛及嗜睡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麻醉期间其MAP及HR的变化情况

在麻醉前和麻醉后1 min,两组患者的MAP、HR相比,P>0.05。在麻醉后3 min、5 min、15 min及25 min,观察组患者的MAP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麻醉期间其MAP及HR的变化情况(±s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麻醉期间其MAP及HR的变化情况(±s )

注:1)与麻醉前相比,P<0.05;2)与对照组同期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麻醉前 麻醉后1 min 3 min 5 min 15 min 25 min观察组 41 MAP(mmHg) 120.31±12.16 118.73±10.72 121.17±12.461)2) 123.46±10.541)2) 122.64±12.411)2) 125.16±15.431)2)HR(次 /min) 75.43±10.13 74.76±12.461) 76.42±11.371)2) 78.54±12.071)2) 77.49±11.431)2) 73.94±14.611)2)对照组 41 MAP(mmHg) 118.64±14.23 124.53±13.73 103.42±10.16 94.53±12.611) 87.63±14.32 83.71±11.42 HR(次/min) 73.76±13.41 75.73±15.83 80.46±15.71 90.48±14.631) 95.83±12.751) 89.43±12.361)

2.2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Bromage评分达到3级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s )

表2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s )

组别 例数 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s) 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s) Bromage评分达到3级所需的时间(min)观察组 41 50.14±12.31 173.64±21.41 10.61±2.43对照组 41 73.64±14.71 215.73±26.52 18.37±4.13 t值 3.59 3.68 5.73 P值 0.002 0.004 0.001

2.3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及麻醉的承受能力较差[2]。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麻能够有效地阻滞其感觉及运动神经,降低其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有研究指出,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重比重腰麻的麻醉镇痛效果较好。但由于麻药的浓度较高,易造成患者发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4]。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轻比重腰麻可有效地保持其肌肉的松弛,从而有利于手术操作[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麻醉后3 min、5 min、15 min及25 min,观察组患者的MAP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麻醉后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Bromage评分达到3级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轻比重腰麻可有效地维持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腰麻比重股骨头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