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理论如何助力高校教学诊断与改进

2018-11-10袁双龙郭峰

文教资料 2018年19期

袁双龙 郭峰

摘 要: 高校是多方利益的集合体,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校发展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这些利益诉求集中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途径和内容上。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途径,各高校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高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教学实效,必然要针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程度做出分析,选定教学改进工作的主要信息渠道。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教学诊断与改进 优先度

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思路。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因此,该理论能够指导企业科学管理,推进企业健康发展而备受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于高校管理是因为高校跟企业一样也是多方利益的集合体。高校在教学服务中应当关切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为自身教学改善提供科学的决策思路。

一、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高校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高校生存、发展过程中,对高校起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群体和个人。学者们对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划分是不一而足的,如罗索夫斯基按照影响程度把高校利益相关者分为最重要群体、重要群体、部分拥有者和次要群体四个层次。他认为教师、行政主管和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群体;董事、校友和捐赠者是重要群体;科研经费提供者、产学研合作者、贷款提供者等被称为“部分拥有者”;社会公众、社区、媒体等是次要群体[1]。罗索夫斯基对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划分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我国学者胡赤弟博士借鉴罗索夫斯基的观点,提出了三类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大学模型:教师、学生、出资者、政府等是大学的权威利益相关者;校友、捐赠者和立法机构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市民、媒体、企业界、银行等是第三层利益相关者[2]。在国内有影响的分类方法还有李福华的四层次分类法,他将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四个层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即广大师生员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层次,校友和财政拨款者为重要利益相关者层次,科研经费提供者、产学研合作者、贷款提供者等与学校有契约关系的当事人为间接利益相关者,当地社会和社会公众为边缘利益相关者[3]。这里的群体和个人可能是高校内部的,也可能是高校外部的,可以是决定专业建设的学校高层领导,也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或者学生。

二、高校利益相关者与高校教学的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学生就业途径的市场化,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组织管理上高校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象牙塔”,它生存在一个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关系网络中。高校教学成效直接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反过来,高校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教学服务质量的评价影响学校的声誉。由于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和期望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高校利益相关者,不管是高校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学校管理层希望培养出优秀学生,彰显社会功能,赢得社会声誉;教师对学生倾囊相授,实现自身价值,期待他人认可;学生希望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人生蜕变;政府希望学校输出合格人才,支撑社会发展。企业期待接收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高校利益相关者诉求的落脚点都在高校学生这一特殊主体身上。因此,培养合格学生是实现众多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关键所在。面对如此众多复杂的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高校就要通过一种有效的途径找到并实现各利益相关者期待的最大公约数。实际上,找到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绝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利益关系的取舍,高校基于市场竞争压力和学生培养成本的考虑,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依赖学校内部的教学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比方说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忽视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和影响。

三、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下高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优先度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在一个包含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组织中,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其中,谁的利益诉求大,谁就应该在组织的治理中占优势地位,在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4]。利益相关者理论下高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最重要一步便是对高校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程度进行识别,以获取教学改进的信息。

1.大学生。毋庸置疑,大学生是高校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购买者,从法理上讲,学生向学校缴纳学费,理应要求学校为其提供学生素质养成、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学服务。作为高校教学服务的最直接受益者,学生对高校教学服务满意不满意,不是学校行政领导说了算,也不是授课老师说了算,而是学生本人,学生作为高校利益相关者全程参与整个学期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态最了解,对高校教学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最客观。尤其是毕业生,他们能够体会所学专业课程对其职业工作是否重要,能否满足其专业岗位的需要,如果不能,那么是否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这样的评价对于改进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所以,大学生是高校获取教学改进信息的最重要渠道。

2.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与学校命运与共、利益相连。高校要通过教师教学完成育人的社会功能,高校发展得到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可,教师以学校发展为平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完成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等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被视为高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就在于他们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关键一环,如果把大学生比作教育产品,那么高校教师就是创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动者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决定着产品质量。在学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由于教师熟悉校情、熟悉专业、熟悉教材、熟悉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他们在教学改进工作中最有话语权,因此,教师是高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非常重要的信息渠道。

3.高校教学管理者。高校管理者是高校教学服务的组织管理和提供者,包括学校行政领导、教学保障工勤人员、教学督导等,这些人虽然不直接参与教学,但是他们在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协调和管理作用。他们代表学校的发展,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作为高校利益相关者,他们期望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应,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者常常会从学校行政管理层面提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进工作的建议、意见,这类意见最容易得到落实。

4.出资者。当前,我国高校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高校建设与发展主要是由政府出资资助的,政府作为主要投资人希望高校合乎伦理地履行对他们的基本受托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质地完成教学科研使命,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不发生损害、欺骗行为[5]。政府是这些高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政府有关部门对高校教学评估,如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教学评估等,即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评估和控制,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改进工作。一些民办高校的出资者主要是个人、企业、政府、银行及金融保险机构等,许多民办高校的出资者、举办者出于对自身利益回报的考虑,对教学的要求对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导向性。

5.用人单位。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被用人单位接收,用人单位是高校教育产品的真正使用者。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表现的评价直接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由于用人单位不能对高校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用人单位作为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其权威性较低,属于间接利益相关者。近来,许多高校非常关注用人单位的跟评价,是因为用人单位是高校教学成效的直接检验者。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否对接岗位需要,学生素质能不能满足其职业发展需要,这些问题只有在学生工作岗位中才能发现。用人单位的评价对高校教学改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其他利益相关者。除了上述利益相关者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如社区、公众、媒体等对高校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现在高校一般处于城市之中,大学发展会给其周边带来很多经济的或非经济的影响,与周边社区的合作联系也会对大学的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但与大学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这种影响是较小的,对高校本身教学改进工作影响就更小了。

参考文献:

[1]张燚,张锐,高伟.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

[2]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

[3]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07).

[4]張建祥.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高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7(01).

[5]侯立松,张燚.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专业建设管理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