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趋同

2018-11-10徐韵雯

文教资料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一流大学培养目标人才培养

徐韵雯

摘 要: 在“双一流”的背景下,探析我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国七所一流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目标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创新性、全球视野及高素质等共性,同时也存在目标同质化、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2015年11月,我国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通知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这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5月,在厦门大学举行的“一流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上,潘懋元先生谈道:“在‘双一流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一流本科建设。”[1]赵凌云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立身之本,重点是本科人才的培养。”邬大光提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与灵魂”[2],别敦荣称“一流大学必有一流的本科教学”[3]。由此可见,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重视一流本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指导方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析我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我国“双一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及分析

本研究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及武汉大学这七所高校,通过对这七所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对比,以发现其共性。信息的来源渠道是从各高校官方网站或上报的《本科教育质量报告》中搜集的。之所以选取这七所高校,是因为一方面它们都是“985工程”高校,同时在2017年9月发布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排名中名列前茅,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流大学”、“一流本科”的代表,比较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是这七所高校虽综合实力都较强,但各有特色。通过对这几所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些高校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立德树人是立身之本

树立以德育人的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把“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高校在教育工作中把德育放在中心位置,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是以德育人。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突出了我国一流本科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高校重视培养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

(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

从现阶段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更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与我国时代背景相契合。虽然上述几所高校对“创新”的要求表述不相同,根据刘宝存对创新人才的定义:“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5]如:北京大学提出“创新精神”;清华大学是“创新思维”;浙江大学是“高素质创新人才”;武汉大学坚持“创新、创造、创业”等,归根到底都表明了我国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形势下,世界一流大学都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基本要求,如:哈佛大学为师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研提供旅行基金。宋永华认为:“在全球化加速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也要以培養各行各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作为基本要求,要将国际视野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6]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如:北大提出“培养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清华大学提出“使学生具有全球视野”,武汉大学提出“开阔国际视野”等。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全球化视野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局部区域走到全球舞台,还可以当学生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未来发展的挑战时,更快地适应并竞争。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蔡元培先生曾说:“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兴隆,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就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可见在任何时代,大学生的人格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和成才,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目前,不少一流大学都在培养目标中提出健全人格这一目标,如:北大、清华、武汉大学提出“健全人格”,南京大学的培养目标中是“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说明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新的改变。由此可见,高校只有完善学生的人格,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注重培养卓越人才和高素质人才

上述几所大学就在培养目标中提出,培养卓越人才、高素质人才、拔尖人才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知识经济的主要依托。陈建新提出:“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最根本、最一般的使命和任务。”[7]卓越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应当符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要求。如:北京人民大学提出“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一流大学注重培养能够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二、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我国一流大学的本科人才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设计上呈现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全球视野、健全人格及高素质人才等这些共同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同质化现象普遍

现阶段,国内较多的一流大学培养目标中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有较大相似性,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徐东波提到:“我国一流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相似与相仿的现象。”[8]郭明顺指出:我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不同院系之间的培养目标一致[9]。较之国外一流大学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如:普林斯顿大学以“小而精”为办学理念并成功跻身于世界顶尖大学之列;斯坦福大学的培养目标则是“建造一所西部的哈佛,培养下一个世界领军人才”。由此可见,我国较多一流大学的培养目标缺乏学校自身发展的个性特点,难以避免同质化的现象。

(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创新性

我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目前我国一流大学的培养目标并未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个性与精神,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雷同,难以通过识读培养目标准确地判断其属于哪一所学校的设计理念。但相比较于民国时期的大学,如:张伯苓校长提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我们就能想到这是南开大学。如今,各大高校培养目标的设计几乎涵盖培养学生创新、高素质、全球视野等这些特质,如: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武汉大学“培养具有坚定民族精神和开阔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健全、知识宽厚、能力全面,能够引领未来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国家脊梁和领袖人才”。由此不难发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缺乏创新性,只是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进行统一化、标准化地呈现。

(三)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较缺乏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成功的生活至关重要。然而,我国高校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缺乏重视,而在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耶鲁大学提出“培养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专业基础、高尚的价值观,找到终身学习的热情”;哈佛大学提出“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自立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增加学识、增进理解、服务社会”。世界一流大学较重视大学教育对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在我国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只有部分几所高校提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对优化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一)高校自身合理定位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也是保证高校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只有定位明确合理,高校的职能才能明确,这样适应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会形成。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清晰后,其他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实现而进行。然而,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各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差异不大,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定位不明确。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方面,必须结合高校情况与外部环境合理定位。

(二)注重培养目标的个性化

从目前各大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看,其培养目标并未体现出学校的个性和精神,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王严淞认为: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或是平白的事实陈述,其背后蕴含着的是丰富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价值。不同学校所做出的不同目标定位,不仅仅是由学校自身发展状况所决定,还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10]。因此各类高校、各个高校在明确自身定位之外,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提出独具自身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影響学生,使人才培养真正渗透到一流大学办学的各工作环节中,这对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世界上许多顶尖大学都把终身学习能力视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终身学习是指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贯穿人的一生、延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对高中毕业后刚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为他们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终身学习能力不仅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习内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全球化、多元化、信息不断更新的世界,高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才能使他们处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目标是我国一流大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一流大学要审时度势,及时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不仅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更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学习经验与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我国高校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及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建设一流本科全面统筹推进[J].中国大学教育,2016(6).

[2]邬大光.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3]别敦荣.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性质、特征及建设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8).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刘宝存.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10-09(07).

[6]宋永华,伍宸.一流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共性特征[J].成才之路,2017(09).

[7]陈建新,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教探索,2003(03).

[8]徐东波.我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7(2).

[9]郭明顺.大学理念视角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10]王严淞.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一流大学培养目标人才培养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依法从严治军与军事院校正规化建设研究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以国际化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