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苗族传统服饰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2018-11-10陈梦怡林燕宁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苗族审美民族

陈梦怡 林燕宁

摘 要: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在此间也就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奠定了苗族对山中事物由感性识别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服饰是进行民族识别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分民族间的特征之一,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

关键词:苗族;民族;审美

引言

苗族服饰向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颇已成熟。通过对古今中外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与钩沉,不难发现关于苗族的服饰研究大多都是从服饰的整体性和主观性出发的,而对具体的工艺缺乏深入的研究,其中的科学与时尚关注的较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苗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应用研究对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追溯苗族的文化历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苗族在上古时代有“荆楚”、“荆蛮”、“南蛮”等的得名,便是如此。禹伐“三苗”的残酷战争以后,中原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苗族审美意识的独特性,苗族的迁徙史给这个民族烙下了深厚的民族历史记忆,影响着氏族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理解。“审美意识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的产物,其形式是主观的,审美意识的主观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意识产生”。自然个体会受到生活居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审美意识,苗族所处的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以及特殊的历史过程对苗族自身的审美意识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苗族的居住环境相对来说比较闭塞而落后,这使得苗族的文化保持了相对完整的状态,保证了苗族审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审美意识观念是苗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具有互相依存的和谐意识和原始的生态意识。因此,从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积淀到苗族传统服饰艺术的创造、从苗族的审美意识再到苗族传统的哲学思想,这都和苗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生存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苗族审美意识的产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苗族的物质生活文化来说,目前保存较为完善的要数苗族的传统服饰了。苗族的传统服饰不但能体现苗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而且还体现了苗族传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追求。在苗族传统的服饰刺绣、银饰图案中时至今日还依旧保留着大量的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图案。除此之外,很多苗族支系的女性头饰大多喜欢使用牛的造型,因为牛形象在苗族文化中有生殖崇拜和农业意象崇拜的意蕴,并且她们认为,在自己头上装饰着一个硕大的牛头,可以提升自我的形象和力量。这些带有功利色彩的原始审美,经过了历史长期的演变,现在从苗族妇女的牛形头饰中读解出来的价值已经十分丰富,包含了尚力之美、繁复之美、拙稚之美等多重美学意义。

苗族服饰的传统审美意识具有各种文化因素杂揉并存的特点,这就造成了苗族审美意识的复杂性,在审美的风格上存在着矛盾的关系。这种不一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表现在地区的差异,或是表现在个体的差异中,但更多的是同时存在于苗族审美文化之中的。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青年男女,每当年节喜庆时就会自动聚到一起,边吹芦笙、边跳“芦笙舞”。虽然这些舞者都并非出自专业的舞人,但舞蹈风格的古朴、潇洒和舞者发自内心的喜悦,领一旁的观看者,也会被这充满生机的歌舞所感染,乐不可支地随歌舞而拍手顿足。在苗族的民间艺术之中,苗族人们总结出苗族粗犷、彪悍和朴实的审美风格,这些在苗族蜡染、刺绣、剪纸的手法上都有体现,这些工艺大多是以单线、平面的技法为主,风格简单、夸张,不考虑透视的效果,因此显得稍有朴拙,但色彩艳丽,优美动人。与之相反的是,苗族的银饰颇有灵气,疏密得当,结构布局复杂,动感十足,造型也姿态万千十分生动。

三.苗族服饰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苗族服装带着它特有的民族特色,它主要以编制、缝纫等为主,图案融合了多元化的生活特色,结合现代时装的元素,更是美不胜收。在对苗族的服装结构和制衣方法、传承模式上的调查,基于出土物,研究和复制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和八百年前南宋时期的服装结构和饰品,发现其中有高度的相似性,“节用”的传统思想贯彻其中,是中国日常服饰设计的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识别性。“节用”的古意是节省费用,按时节利用,节用就是爱民。体现在服装结构中就是简单、易制作,具有普适性。

苗族用矩形的布料拼接的服装结构,不裁剪布料和尽量少裁剪布料,就能达到满足人体需要的立体的效果。这种看似简单的衣服不仅好看、好穿,适应性还特别广,同样结构的衣服,通过交叉、缠绕、系带,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塑造,高矮胖瘦、男女都可以穿,再加以不同的装饰搭配,即可以完成族群、性别、婚否等区分。

在中国贵州显母寨,生活着一支自称“阿卯”的苗族。在日常生活和庆典中,他们一直沿用着传承千年的服饰结构——用矩形的面料拼接出各种服装。手工布料织出来就是矩形的,制衣时根据需要剪出不同比例的矩形,以平行、对称、旋转等方式拼接布料,不需要尺子,服装的尺寸按“一方布”、“一个巴掌宽”、“半个拇指长”的单位即可确定。朱子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乡村妇女织出一块布料不容易,更何况一块布要经过种棉、种麻、捻线、纺织、染色等多道程序,那种舍不得裁剪布料的心情也就能理解了。简单的方法使得制作衣服变得容易,技艺门槛低,任何一个普通的女孩,都能够迅速的掌握。这是先人留下的方法,有效、可传授,具有普适性,同时更蕴含仁厚与慈悲。苗族女孩结婚后要负责家庭所有成员的穿衣问题,制衣方法简单易用很重要,能减轻女性的日常劳作的压力。这种简单的技术一旦被掌握,又有极大发挥的弹性与空间,聪慧的女性可以在技艺熟练的过程中发挥想象、精进到更高的境界。

结论

苗族服饰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和繁复的种类在世界享有声誉,是世界民族服饰的一颗明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渗透,苗族的生活也日益好起来,其服饰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服装款式已由原来的单一的以深蓝色和黑色为基调而发展为色彩艳丽的式样,而且更接近于艺术舞台化。苗族妇女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们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应把它穿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

参考文献

[1]張永发,中国苗族服饰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3]龙光茂,中国苗族服饰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4]民族文化宫中国苗族服饰[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陈梦怡(1995)女,籍贯:湖南省常德市,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流行服饰设计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苗族审美民族
补妆
MINORITY REPORT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苗族老照片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漂亮的“银饰”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