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

2018-11-10白媛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

白媛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涵盖的 丰富的理论知识,课程具有政治性、理论性及实践性,课程教学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素养的提升有巨大帮助。为了使“基 础”课程课堂效率提升,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

1 对课程的深刻理解是上好这门课的必要前提

1.1要明确这门课的教学导向,正确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其宗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最终使其成为能服务于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有用之才。所以,德育性是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只有明确本课的这个特点,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才不会使我们的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

1.2应该系统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结构,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线,注意到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围绕这个核心,把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健康心理、科学的人生观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根本的教学任务,才能有效地发挥本课程的德育作用,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

1.3在教学中应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指导思想。教师应该完成的不仅仅是讲完这本书,完成知识性传授和考查那么简单,更高层次的是要实现教育的实效性,不仅使学生做到“知”,而且使学生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要想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这里所说的“以学生为本”,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本,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慮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地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其达到最基本的“知”,提高其认识能力;二是以学生的思想状况为本,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从他们的成长需要出发,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知”的基础上自觉做到“行”。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完美统一,深入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到这门课的真正价值,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做到“知而信,信而行”。

2优化知识构成,改进授课体系

2.1多学科视角增强课堂讲授的知识性

当前教材所设定的知识点过于凸显道德灌输的特点,其知识性并未很好地被发掘出来,对学生而言没有学习难度而导致挑战性不足。对此,可以尝试多学科分析的方法,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加以分析,以专业性吸引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程同样有很强的理论和专业性。譬如,用哲学的视角分析道德的起源与本质;用教育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分析中西方大学及其发展历程;用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的学习,使其了解学习的本质;用博弈论分析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公共秩序;用政治学的视角分析爱国主义以及人生信念;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婚姻与家庭;以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以此丰富授课中的知识体系。

2.2课堂讲授尽可能使用生活化语言

就课程本身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体系过于抽象和空洞,如果直接将之用于课堂讲授,会令学生产生乏味而失去兴趣。因而,在具体的课堂讲授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话语系统的互适性转换,选择与大学生对话风格较吻合的话语系统,将高度概括甚至空洞的教材语言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把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信、真懂,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譬如,可尝试使用一些网络语言解释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问题,对学生而言无疑会产生很强的亲和力,也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3教学内容应反映社会现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重在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该课程应联系与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实际:一是密切关注当前的社会实际,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动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二是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针对他们最困惑、最关心的问题,多加疏导,在关注中倾注社会责任意识,使该门课程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

2.4教学内容应观照授课对象

一般来讲,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其学科特点以及兴趣是有所差异的。因而,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不同院系、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产生契合。

3 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教育目标

3.1强调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在人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许多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枯燥、空洞、没有实用价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认识的片面,另一方面与很多思想政治教师把握不住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真谛,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大意义。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态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进心和求知欲较强,但比较盲目地偏重于自认为有用的学科;另一类是上进心较差,对任何学科都采取应付的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怎样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每个学生都关心自己的发展前途,都对自己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笔者在教学中总是把握住这一点,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列举以往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发展的不同现状,以事实说明大多数人起点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在个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形成正确观念的重要意义。

3.2强调理想人格的培养。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大的困难之一是如何使学生做到知之而信之。如何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反差,促使学生具备理想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是我们在思想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现阶段的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认识,虽然他们有种种不足和缺点,但崇尚正义与公平这一点是一致的,可以肯定的是都有一颗“向善之心”,这是主流。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情感”和“情境”的作用,弘扬这种“正气”,努力营造一种公正、纯净、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高尚情操所带给人的充实感和荣誉感,自觉摆脱庸俗和功利的不良诱惑,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升华。

3.3强调自信心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就是自信心不足,乃至缺乏在社会中生活的安全感。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具备一颗“平常心”,耐得住寂寞,在社会坐标中就能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引导学生看到社会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强调一定要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摆脱“被动式”学习的窠臼,或者对能力训练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体现出学习中的“惰性”,对完善自身素质缺乏主动性,压抑了个性的发挥。对此,教师应该注意学生除了智育以外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处理好“我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寻找自己最适合的定位,实现“热情”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敢于大胆尝试,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4 结语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新型德育实践形式的诞生,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迫在眉睫。面对挑战,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进行德育实践教学的教法改革,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在探索中不断地发展与提高,创造出集传播知识、提高能力、优化素质于一体的新型德育实践形式。

参考文献

[1]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

[2]倪良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5

[3]陈恩海,郭水兰.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系统实践教学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

(作者单位:陕西建设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
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一场及时的春雨
浅谈数控一体化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