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触摸绘本在视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2018-11-10张悦歆杜建慧张秋兰李莺燕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盲文触觉图画

● 张悦歆 杜建慧 张秋兰 李莺燕

(作者单位:张悦歆、杜建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00875;张秋兰、李莺燕,北京市盲人学校,100097)

近十年来,绘本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我国幼儿园、小学及家庭中得到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也将绘本引入课堂。[1]然而,普通的绘本是通过图画和文字相辅相成来述说故事或呈现内容的,[2]对于存在视力缺陷的视障儿童,尤其是全盲的儿童来说,普通绘本难以让其从中受益。

绘本中的图画往往具有开放性,通过他人转述或解释的图像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使得图画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如何让视障儿童也能够享受绘本及图画带来的乐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视障教育工作者、视障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志愿者也做了各种尝试,探索出普通儿童绘本与触摸阅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可触摸绘本。

一、可触摸绘本的内涵

可触摸绘本,即可以用触觉感知文字或图画的绘本。不同国家、不同研究者制作可触摸绘本的方式不同,因而对其命名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在普通绘本涵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命名的。

一种可触摸绘本被称作“盲文绘本”(Braille PictureBooks),主要通过触摸盲文来感知绘本内容(如图1)。其制作方式主要是把已公开出版的绘本中的文字翻译为盲文,扎写或印制在透明盲文纸上,然后将附有盲文的透明盲文纸粘贴在原书页上。同时也会增加一些补充性的盲文,向读者解释图片的内容。有时,也将盲文纸裁剪为图片的形状,粘贴在原图的位置。

图1 盲文绘本(供图:李莺燕)

另一种可触摸绘本又被称作“触觉绘本”(TactilePictureBooks)。触觉绘本不仅包含盲文元素,同时还有不同材料制作的触觉图片供视障儿童触摸,甚至将触觉图片结合气味、声音等元素来帮助视障儿童综合运用其他感官进行阅读(如图2)。触觉绘本的主要制作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点图印刷,将电脑连接盲文打印机,即可将电脑中的图片打印为点图。第二种是利用热真空吸塑成型工艺,使塑料受热膨胀后凸起为能够被手指触摸和感知的塑料平面。第三种是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和热敏技术等,将图案的线条或形状压印在热敏纸等特殊纸张材料上,使之受热膨胀,形成事物的轮廓或形状。第四种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将不同材料(如纸张、织物、皮毛等)裁剪为描绘的图案,然后进行分层粘贴,以不同触感、形状来区分不同的图案。

图2 触觉绘本(供图:杜建慧)

可触摸绘本与普通绘本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绘本是通过视觉通道传递文字和图画的内容的;而可触摸绘本是利用盲文和不同材质、不同纹理的凸起,主要通过触觉刺激来传递文字和图画信息的。其中,文字既包括盲文,同时也包括汉字,图画除了具有不同的材质触感,还有鲜艳的色彩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可触摸绘本的适用对象不仅包括全盲儿童和低视力儿童,同样也适用于普通明眼儿童。这是因为可触摸绘本具有和普通绘本一样的基本属性,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传递故事的内容。实质上,可触摸绘本是普通儿童绘本与触觉阅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普通儿童同样也可以受益于可触摸绘本。

二、可触摸绘本的选择和制作

(一)绘本的选择

绘本具有多样的形态和丰富的包容性,但并非所有的绘本都适用于视障儿童。教师可从绘本本身属性、绘本阅读者特点及绘本教学形式三个方面来选择适合视障儿童阅读的绘本。

首先,依据绘本本身属性进行选择。应选择优秀的经典绘本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广为人知、深受儿童欢迎,并且值得反复阅读。绘本的文字数量适中,因为视障儿童阅读有大量文字或者超过五十页的绘本是有困难的;相反,文字极少的绘本也可能对视障儿童造成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文字来理解图片的内容。此外,绘本的图片应整洁而不繁杂,色彩鲜艳而不花哨。有研究表明,过于花哨和繁杂的绘本不利于视障儿童又快又准地把握画面内容,甚至会使低视力儿童视觉疲劳、使全盲儿童触摸阅读的难度增加,进而导致阅读兴趣下降。[3]

其次,依据绘本阅读者特点进行选择。与明眼儿童一样,不同年龄视障儿童的绘本选择偏好也有所不同。如低年级儿童的选择偏好受到好奇心驱使,更有可能会因为书中的造型而喜欢某一绘本;中年级儿童更关注绘本中角色的具体特点;高年级儿童更关注能否从绘本中获得知识或教育意义。[4]对绘本的偏好程度也会受到儿童兴趣爱好的影响,如果儿童对一本绘本缺乏兴趣,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的绘本也没有兴趣。因此,应该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内容和主题的绘本。[5]

最后,依据绘本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学校可以开展主题式绘本教学、拓展式绘本教学、系列绘本教学。[6]其中,主题式绘本教学即围绕一个活动主题,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绘本作为活动的内容;拓展式绘本教学是以某个绘本为核心,选择具有丰富内涵的绘本,充分挖掘该绘本的多元价值;系列绘本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兴趣,对系列绘本进行延伸性阅读。

(二)可触摸绘本的制作

视障儿童及其家庭对可触摸绘本的需求很大,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绘本通常是为明眼儿童设计的,并没有考虑视障儿童及其家庭的需要。[7]已经有研究提出适用于视障儿童的绘本资源匮乏的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不断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对视障儿童个体绘本阅读需求的关注程度和辅助力度,但这些尝试大多是非专业的个人(如视障儿童的家长或教师)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如扩印、转译为盲文等)来满足视障儿童的特殊需求。[8]可触摸绘本可以有不同的制作方式,但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保持页面简洁。太多的图案或细节很容易使视障儿童混淆,也有可能无法通过触觉辨识。[9]因此需要确定并突出每本绘本中与故事情节最为相关的元素。

第二,避免页面杂乱。如果同一页面中包含好几个触觉图案,就必须要确保这几个触觉图案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辨认。

第三,使用不同的材质。已有研究表明,运用不同材质制成的可触摸图案具有更高的辨识度。[10]这种制作方式不仅提供了易于辨识的轮廓线索,同时提供了不同的触觉信息。由于形状和触觉信息是被大脑平行加工的,[11]因此这种制作方式更有利于视障儿童对触觉图案的感知以及对整个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

第四,明盲对照。将普通绘本中的文字翻译为盲文时要确保遵循原意。为了防止翻译内容有误,同时方便低视力儿童阅读,需要在盲文上方保留原文字内容,并且使用放大的字体。

第五,添加必要的注释。注释一方面包括对该绘本中可触摸图形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的图释,比如用毛皮材料制作动物、用棉花制作白云等。另一方面,注释也可以用于对绘本中个别图片内容的描述。比如图片跨页时,需要在注释中加以说明;或者也可以标明主要物体、人物、动物的名称,将其直接粘贴在图案的上面。当文字太长或解释的内容较多时,可以单独制作一个小手册。对各个图案的解释内容过多时,可以在图案上标记数字,然后将解释的内容对应原图案上标记的数字,添加在单独的小手册上。

第六,确保阅读者的安全。如避免使用尖锐的材料制作图案,粘上去的盲文纸或图案必须要粘贴牢固,并且不会刮伤手指。

三、可触摸绘本在视障儿童教育中的运用

(一)给予视障儿童适当的摸读指导,培养视障儿童读图技能

我们通常认为触觉和视觉都可以传递很多信息,比如将物体形状或轮廓传递给大脑的感知系统。但通过触觉和通过视觉感知图片内容的方式是不同的。[12]明眼人可以立即看到整幅图片以及图片的细节,并且可以马上形成对整幅图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然而对于视障儿童而言,则需要首先感知图片的细节或局部内容,然后由局部感知形成对整幅图片的认识与理解。

因此,指导视障儿童阅读的成人需要告诉他们这幅图片上包含什么内容;如果同一页面当中包含好几个图案,就必须告诉视障儿童这些图案在页面中的位置。如指导视障儿童摸读《我也可以飞》这本绘本的封面图片时,可以先告诉学生“封面中有一只小动物”,然后指导学生触摸它的眼睛、嘴巴和两条长长的腿。学生局部感知两只眼睛、尖尖的嘴巴、两条腿还有爪子后,再根据已有的经验,便可推断出封面中的小动物为一只小鸟。

(二)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读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言语描述帮助视障儿童深入理解图画内涵。绘本运用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来传递信息,视障儿童虽然可以通过触觉感知某些画面的意义,但要全面、准确、深入地读懂绘本却是困难的。[13]因此,视障儿童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与指导。

另一方面,要注重视障儿童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有研究指出,3至8岁儿童需要奠定的核心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能力”。[14]儿童绘本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记住绘本内容,而在于引导儿童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解读绘本内容,让儿童学会阅读、学会想象、学会创造。[15]如在摸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的封面图片时,在学生通过“毛茸茸的触感”和“长长的耳朵”推断出封面中是两只兔子后,教师再引导猜测两只兔子的身份,学生在此过程中会依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绘本中的形象再次加工,形成自己对绘本故事独特的理解。

(三)差异教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需要,设计多样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16]合作学习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并被广泛证明了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学生小型异质分组,让组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17]低视力学生与全盲学生的阅读媒介存在差异性,低视力学生可直接通过视觉感知文字和图画信息,而全盲学生主要依赖于触觉与听觉间接地获取文字和图画信息。[18]低视力学生与全盲学生的教学目标也存在差异,低视力学生使用可触摸绘本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进行视功能训练,针对全盲学生的教学目标之一则是进行触觉技能提升。

教师在可触摸绘本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差异性,依据学生的视力障碍程度,按照“同质异组,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低视力学生将看到的图画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全盲学生,一方面其视力功能得到训练,另一方面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全盲学生利用灵敏的触觉辨别图案的细节以及不同材质,加深对图画和文字内容的理解。低视力学生与全盲学生相互合作、有效互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可触摸绘本融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信息于一体,为视障儿童提供多感官交互式体验。期待更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开展相关实践研究,探索更多适合视障儿童的阅读方式。

猜你喜欢

盲文触觉图画
看图画,写一写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食的触觉
嗅觉、味觉和触觉
钢琴演奏教学中视觉、听觉、触觉的协同研究
图画捉迷藏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