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学生戏剧表演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教学策略

2018-11-10凃传法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教育

● 凃传法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200336)

一、视障学生戏剧表演教育的现状分析

2011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1]戏剧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元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要比其他单科艺术教育具有更多的优势。这对于视障学生在形体动作发展与综合运用能力、对于他们的空间认知发展和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仅有德国、美国(即使是在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帕金斯盲校在这方面也是空白)等少数国家及我国台湾等少数地区有视障学生表演的尝试,且总体上而言也还是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训练方式不成体系,表演的样式也多为静态,还远远称不上是完整的戏剧活动。[2]在我国大陆地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更是空白。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戏剧的基本要素是表演性和动作性,而这恰恰是视障学生的弱势项。视觉的缺失,使得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盲相,而这恰是和表演的要求相冲突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表达以及对于环境的控制和在环境中的行动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他们在面部表情的细致、丰富和准确程度上,在肢体语言表达的灵活、多样和恰当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缺乏视觉方面的有效反馈,他们无法清晰了解周围环境,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导致他们在对环境的整体掌控、对在各种环境中的行动、对随环境变化而调整行动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因而外现出来就显得迟缓和怪异。[3]

但我们认为,这种局限恰恰凸显出戏剧对于视障学生的价值所在,恰恰显示出了戏剧所蕴含的康复价值和育人功能。从理论上看,在开展戏剧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调动来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缺陷,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盲相,增强他们的动作控制力与表现力;戏剧注重体验性,通过营造各种情境、呈现各种场景、展现各种情感来开展活动,这对于视障学生发展身心、了解社会、感悟生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感受表情 供图 凃传法

从实践层面来看,只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认知特点,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运用适合他们的教育手段,充分培养、激发他们的各类感觉代偿功能,视障学生完全可以参与到戏剧活动的全过程中来。

二、视障学生戏剧表演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立足课堂,渗透戏剧元素

我们首先结合语文学科特色,引导盲校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戏剧教育活动。

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表演元素,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较多运用课本剧表演等比较直接的戏剧方式推进课堂,帮助学生体验文本,感受人物生活,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也越来越多引入戏剧教育的理念,注重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起伏,注重情绪安排的戏剧性变化,引入多种戏剧教育手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尝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变得积极主动,充满兴趣,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社团,组织戏剧活动

社团是戏剧教育得以集中开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几年前就已成立专门的戏剧社团——感觉剧社。剧社现有成员35人,覆盖了整个中学阶段,已经成为学校最有吸引力的社团之一。在剧社里,我们建设了专业的活动场地、设计了社标、填写了社歌,营造了较为完善的社团文化。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深入探索适合视障学生的戏剧表演内容,明确视障学生戏剧教育内涵;研究适合视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方法与策略,积累经验,不断尝试,积极进行探索。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设计了相对完整的戏剧教育内容及梯度,兼顾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智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类型的戏剧能力及表演体验。这极大地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步一步引导他们从稚嫩走向成熟。

表1 学生接受戏剧教育内容一览

同时,有剧社这样一个载体,也给教师提供了便利,使得集中观察、跟踪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了新的渠道。

(三)多管齐下,营造戏剧氛围

要想鼓励学生参与戏剧教育活动,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戏剧热情。因此,我们从多方面努力,营造戏剧氛围,展示学生风采,积极建立剧社论坛、百度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普及戏剧知识,为学生参与戏剧教育创造条件。

1.有序地向学生普及戏剧基础知识

我们帮助学生明确戏剧和舞台的各种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戏剧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戏剧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各种有影响力的戏剧流派;带学生阅读经典戏剧作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戏剧观摩机会

戏剧观摩是提升学生戏剧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想方设法为学生争取大量的观摩机会。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戏剧作品视频,组织学生观看《雷雨》《茶馆》等经典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现代戏剧谷、人民大舞台、上海戏剧学院大剧场等剧院观看了《守岁》《共和国掌柜》《战魂》《推拿》《辛德瑞拉》等十余部话剧,丰富了学生的观剧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戏剧素养。

3.开展各类戏剧联谊交流活动

我们与上海市话剧艺术中心进行共建,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交大影视学院开展合作。专业的演员、大学教授受邀来为学生开讲座,指导学生排练,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经验和感悟。

我们组织学生和大、中学生们切磋交流,前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谢晋恒通影视艺术学院、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上海市洋泾中学等院校开展同台竞技或联谊互访活动。在联谊交流活动中打开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信心。

此外,在进行戏剧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开展戏剧教育科研,以提升戏剧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走出校园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将课堂所学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三、视障学生戏剧表演的教学策略

在打通戏剧表演教育的实施途径的同时,教师继续探索创新,突破视障学生学习戏剧表演的各种障碍,有效开展戏剧表演教学。根据戏剧表演在形体动作、空间、沟通以及语言等方面的要求,我们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训练成效。[4]

(一)可感知的动作与形体训练策略

戏剧表演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动作性。针对视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明确了形体训练的两条原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增强学生的具象认识。也就是说,所有的动作形体练习都是学生可以明确感知,可以通过自身得到反馈并加以巩固强化的。

排练节目 供图 凃传法

围绕这两点原则,我们设计了许多训练手段。如物理矫正法,我们借助外力,改善学生形体状态,例如:让学生靠墙站立,保持头部、臀部、脚后跟“三点”贴住墙面,以此来训练其直立的身态;让学生“顶书走路”,让学生头顶着书行走,帮助学生保持头部平正和姿态的挺拔。又如肢体造型矫正法,运用肢体的动作变化,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体态。例如同样是为了训练学生挺拔的体态,我们还设计了这样的肢体造型:让学生直立,双手反背在身后,向上合十。学生只要做出这样的动作,不需要任何外力,就会自然地挺起腰背。

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摆脱了对视觉反馈的依赖,有助于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判断出个人的形体姿态,并进行积极的调整。

(二)可掌控的空间训练策略

戏剧表演需要大量的舞台行走。这既是对学生接受戏剧教育的一大挑战,也是学生增加对环境控制力和提升自我活动能力的一大契机。

公开展演 供图 凃传法

在这方面,我们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内时钟定位法原是一种从自身出发来确定周围方位的方法,我们将其广泛地运用于舞台定位上。舞台既有绝对的空间大小,也有相对的空间距离。因而,我们设想每位学生都把彼此作为参照系,从自身出发,根据周围同学所处的点位和距离来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样,视障学生就摆脱了对视觉的依赖,降低了感知绝对空间的难度。又如舞台“九点定位法”。让视障学生在整个舞台上去找自己的位置,难度不言而喻。有没有办法降低这个难度呢?我们运用了多种舞台分割方法,人为划分舞台区域,降低学生感知难度,提高学生行动的精确性。“九点定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九点定位法”中,我们把舞台分割成九个相同的区域,分别用数字1至9来命名各个区域。训练学生明确这9个区域在舞台绝对空间中的位置和相互间的方位关系。只要任意一点确定,其他位置确定都迎刃而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感知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舞台表演成为可能,而且还能拓展到学生生活中,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行动能力。

(三)可展示的语言训练策略

语言是戏剧表演的基础要素。多数视障学生具有较好的语音基础和健全的语言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需要这方面的训练。戏剧表演的语言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所以我们就通过戏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训练,帮助学生将语言表达从生活化、随意化提升为戏剧性的可展示的语言。

除了进行呼吸、运气、发声方式、吐字归音等戏剧表演的常识性基础训练之外,我们还针对视障学生的实际提出了新的要求。视障学生在语言沟通过程中往往缺乏指向性、针对性和适切性。因而,我们就围绕戏剧表演的要求,从多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合适的语态、恰当的音量、逻辑重音的选择、情绪重音的呈现,以及对白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指向、对白的流畅性等。

由于学生具有健全的听觉和理解功能,这方面的训练往往通过语言直观来进行,如教师示范、学生示范、经典诵读示范等。

(四)情境化的沟通交往训练策略

戏剧表演是一种展现沟通与交流的表演。戏剧中的大量对手戏、演员与演员之间的配合与呼应、表演过程中的支持与补台等,都显示出沟通交往能力的至关重要。[5]

由于缺乏广泛而充分的社交活动,视障学生往往在沟通与交往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或者是语言不够得体,或者是肢体配合不够恰当,或者是在沟通意识与技巧等方面存在欠缺。因此,我们就利用戏剧的体验性特点,模拟各种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使之既能作用于学生的戏剧表演,又能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这方面的训练非常多,如“打电话”,通过模拟打电话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各类通话礼仪;如“say yes”,指导学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在说“是”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观点。

虽然各类练习是虚拟的,但是学生在练习中得到的情感体验、获得的各类技能是真实的。这类训练的成果既可应用于戏剧表演,又能切实地帮助学生提高生活情景中的沟通交往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军迷大舞台
题解教育『三问』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