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2018-11-10钱俊辉金龙罗建徐侥罗才贵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横纹厌食症医者

钱俊辉,金龙,罗建,徐侥,罗才贵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早饱、餐后腹胀,多见于6岁以下小儿。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因此,是当今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小儿因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等,损伤脾胃,伤脾则运化不及,伤胃则不能腐熟水谷,食滞中焦而不欲食,久则脾虚更难运化,加重中焦食滞,形成虚实夹杂之候。本研究主要观察推拿配合中药的治疗方式对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试者均来自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患者,共纳入厌食患儿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67±1.87)岁,其中6个月-1岁12例,1岁-3岁31例,3岁-6岁17例,病程2周-1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推拿配合中药的治疗组与单纯推拿的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出的小儿厌食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6个月-6岁;③病程>2周;④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小儿厌食诊断标准;②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儿;③局部皮肤破损、骨折等不宜使用推拿治疗者。④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给予自拟健脾和胃汤(选用新绿色药业生产的中药配方免煎颗粒)联合推拿法治疗。服药方法为温开水冲服,1日3次,1次1格。推拿法治疗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运用峨眉伤科流派四川名中医罗才贵主任医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手法,以运脾开胃为主要法则,兼以理气消食化痰、祛瘀、清热、燥湿、醒脾等治法力求恢复脾胃纳运功能。具体步骤:(1)补脾经:患儿仰卧,医者拇指旋推患儿拇指螺纹面,2 min-3 min,频率200次/min-300次/min;(2)清胃经:患儿仰卧,医者拇指自患儿掌根推向拇指掌面第二节罗纹面称为清胃经。2 min-3 min,频率200次/min-300次/min;(3)推四横纹:患儿仰卧,医者用食指推患儿第2-5指关节横纹处横纹部,由食指推向小指横纹部,2 min-3 min,频率200次/min-300次/min;(4)横纹推向板门:患儿仰卧,医者拇指桡侧缘从患儿由腕掌横纹推向拇指根处,2 min-3 min,频率200次/min-300次/min;(5)清大肠:患儿仰卧,医者拇指桡侧缘从患儿拇指根推向指尖,2 min-3 min,频率200次/min-300次/min;(6)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天枢穴,顺时针方向揉腹5 min。(7)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医者以两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揉三点一,1 min,频率100次/min-120次/min。(8)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者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点揉2 min-3 min,频率100次/min-120次/min。(9)推下七节骨:仍令患儿俯卧,暴露臀部,医生用右手拇指边缘从第四腰椎向下沿骶骨七节推至尾骨2 min-3 min,频率200次/min-300次/min。(10)按揉龟尾:仍令患儿俯卧,暴露臀部,医者用右手食指腹放于患儿龟尾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 mm-3 mm为宜,顺时针方向旋揉2 min-3 min,频率80次/min-100次/min。(11)捏脊:患儿俯卧,医者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 cm-5 cm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重复捏提7遍。(12)横擦腰骶部:患儿俯卧,医者用右手手掌侧着力于腰骶部,进行横向擦动,以透热为度,频率200次/min-300次/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1.2.2 对照组 给予推拿疗法治疗(推拿手法同上)。疗程:10天为1个疗程。在接受治疗阶段,嘱咐患儿清淡饮食。

1.3 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见效天数比较 在见效天数方面,治疗组见效较对照组为快(P<0.05),见表2。

2.3 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儿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病情反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关于“厌食”的病名,历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将其归结为“不食”、“不思食”、“恶食”等范畴,病因病机的认识可归纳为脾胃虚弱、脾胃食滞、脾胃虚寒、脾胃不和等,均与脾胃密切相关。温爱平等[1]研究显示,饮食不节是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其次为多病久病、暑湿熏蒸、先天不足及环境精神影响。吴力群等[2]认为厌食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由素体脾胃虚弱,喂养失宣或病后脾胃元气未复而至;实证为过食生冷瓜果损伤脾阳或湿邪外侵,内舍于脾,脾为湿困,郁而化热,湿热滞留中焦而致脾胃功能失调。赵琼等[3]认为,家长对小儿过分溺爱、片面追求高营养导致儿童脾胃负担过重、高热量耗伤脾胃阴津,因而脾胃阴虚是小儿厌食症的根本表现。赵研等[4]认为精神因素是儿童厌食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成员的进食观如家长偏食习惯使小儿摄入的食物单调,造成许多重要的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小儿的食欲。吃饭时父母的责骂、批评会、家长引诱或强制进食,都可引起儿童进食量减少。因此当责之于肝的疏泄功能,从肝论治小儿厌食当获良效。卞国本[5]考虑小儿厌食久病多瘀,包括气虚血瘀、阴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方面。厌食的治疗法时虫阻可致厌食。《幼幼集成伤食证治》认为“人之脾胃虽能化食,实由水火二气运用其间,非脾胃之所专能也。因此小儿厌食病位在脾胃,但与肝、心、肺、肾、大肠、小肠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是导致厌食的内在因素,食积、痰、瘀、虫、湿浊等滞留中焦是病理产物,脾胃纳运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是其关键病机,临床上证候常见虚实错杂。“脾健不在补贵在运”,故治疗厌食运脾开胃为主要法则,兼以理气消食、清热、燥湿、醒脾、化痰、祛瘀等治法力求恢复脾胃纳运功能。

在中医学中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活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升清;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脾胃功能可概括为升降相因,纳化相得、燥湿相济三方面。治疗目的在于调解纳运失常,使趋于调达,以恢复脏腑生理状态和维持其动态平衡。脾胃宜利而恶滞,肠胃通利无壅滞,即无痰饮、食积、瘀血、虫积、湿浊等病理产物阻滞。补脾经可通腑泄浊,兼清胃肠积热;清胃经可和胃降逆,消食化积;横纹推向板门及推四横纹可健脾助运消积;按揉足三里可调中理气,揉腹配合捏脊能理气消食化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增强脾胃运化机能,从而达到健脾助运消积之效,胃中积滞得消,六腑之气得通,脾运自健,厌食自愈。健脾和胃汤中苍术健脾益胃,藿香芳香醒脾燥湿,鸡屎藤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共为君药;三棱,为血中气药,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为气中血药,善破气中之血。木香,为调诸气要药,共为臣药;枳实为血分中之气药,厚朴温中益气,消痰下气,厚肠胃,去腹胀满,共为佐药;黄连除脾胃中湿热,治心下痞满。陈皮,理气健脾醒脾,故共为使药。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见效天数比较

表3 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儿复发情况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见效天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推拿配合中药见效较单纯推拿快。临床总疗效方面,采用中药配合推拿疗法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100.00%,而采用单纯推拿疗法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5%。在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疗效,证明中药配合推拿疗法综合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见效快,病情复发率较少。

综上所述,经过临床观察,从脾胃入手,运用简便、快捷、安全性高及易于小儿内服的中药免煎剂与绿色推拿外治相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猜你喜欢

横纹厌食症医者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横纹树蛙墨脱雨林湖畔的精灵
点穴祛疾: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