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呐喊》整本书阅读的思考和探究

2018-11-08蔡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呐喊归类

蔡丽丽

【摘要】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对于高中生来说,读懂篇幅短小、内容相对单薄的单篇文章已不再是难事。基于对阅读现状的认识,引进整本书阅读,开放阅读场域,打通课内外阅读通道,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呐喊》为例,阐述了对此书整本阅读的一些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呐喊 整本阅读 归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02-01

对于高中生来说,读懂单篇文章已不再是难事。单篇文章毕竟篇幅短小,内容相对单薄,学生们能运用现代化通信工具,自主获得所需的资料和答案。因此,引进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15年开始,关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日渐升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也将它作为任务群之一提出。专家认为的整本阅读是相对于“篇”为单位的阅读,它的阅读量以“本”甚至以“部”来计算;相对于小容量的阅读,它承载的是足以构成一本书的人类情感与思考。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包含诸多短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这都是广为流传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描写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的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与精神情况,通过揭示社会中各种矛盾以否定旧制度与落后思想。学生对此书比较熟悉,但对文章解读比较肤浅,不能准确地把握其精髓,于是我们选择了《呐喊》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第一次尝试。

绍兴一中的谢澹老师曾对《呐喊》整本书阅读开设了公开课。她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谢老师先让学生看着《呐喊》目录合并同类项,然后主要从“鲁迅与动物”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同学们明白整本书关注的是“这一部”作品,关注的是“这一个”作家。这不禁让我思考,对《呐喊》的阅读,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归类来引导学生整本阅读:

一、揭示民众的精神病苦

这部小说中充分揭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精神病苦与解救思想。如《药》小说中,将中华民族的特性通过“华”与“夏”展现出来。他这部小说的写作初衷并不是让人看到当时的社会如何封建、腐朽及落后,而是借助描述沉默的国民展现出他们需要解放的灵魂,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中心思想。无论是《狂人日记》中吃人的真相,还是《孔乙己》中主角的迂腐穷酸与人们的冷漠等,都是当时中国国民病痛的代表。《阿Q正传》中阿Q又何尝不是呢?他生活困苦、地位低下,却掌握着制胜法宝——精神胜利法,造成其无法摆脱现实最终稀里糊涂的离开人世。鲁迅先生将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安于现状、奴性等集中在阿Q身上,除了揭示社会现状外,还要启发国民激起自救的信念。

二、分析“辫子”的内涵

《呐喊》中鲁迅对“辫子”进行了很多有特色的描述,这部小说中对“辫子”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呐喊》小说中,有很多部小说中明显提到辫子,如《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等。首先要肯定的是,鲁迅先生并不是觉得辫子有趣或是对其感兴趣,而是要通过这种典型的封建社会发型表达出自己对封建体制的态度。《呐喊》中也存在一些关于辫子的隐形表达,这也是文化内涵的象征。

如《风波》中,七斤尽管手中捏着象征着主人的“湘妃竹烟管”,但是象征主人地位的烟管并不能决定主人地位,主人的地位是由“辫子”决定的。如《阿Q正传》中,阿Q开始的时候对别人脑后的辫子很羡慕,于是便学着在脑后留辫子,从这个事情当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当时国民存在的严重的“从众心理”;当他看到比自己还弱的小D也开始盘辫子时,受到国民劣根性的影响不允许小D留辫子。这意味着辛亥革命并未动摇封建文化的根基。但同时小说中的辫子也不仅仅是受批评的对象,也承受着鲁迅关于文化反思——当时的先进思想启蒙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悖论性,这就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

三、塑造旧的知识分子形象

《呐喊》中还塑造了一批旧知识分子,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及《端午节》的方玄绰。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读书人。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把他的外貌、他的遭人奚落和轻视的情状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他不肯脱下又脏又破的代表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他满口“之乎者也”,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的“圣言”替自己辩护,说“窃书不能算偷”……这些言行都是为了维护保住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也恰恰反映了他受封建科举制、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跟他相似的还有《白光》中的陈世成,一个穷困潦倒,上不去也下不来的老童生,为追求功名,而导致精神失常而死。《端午节》中方玄绰表面上看起来不同于孔乙己和陈世成,是个进步的新式文人,其实他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他在家里是坐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静观其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知识分子。从这些人物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透过人物的灵魂,用他那锐利的解剖刀,冷峻而深刻地剖析了封建文化、科举制度文明道德的虚伪和无耻,以及它们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戕害。

好的阅读方法,必须要有针对性。将文章进行准确地归类,是加强阅读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呐喊》整本阅读时,我们就是采用了归类阅读法。除了上面介绍的三种归类,学生们也自主地进行了一些合理归类,如华大妈、夏大妈、单四嫂子归为丧子母亲一类,如“看客”类等等。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感受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参考文献:

[1]王升华.高中语文课堂整本阅读之创设与实施[J].语文教学之友.2017(03)

[2]赵晓累.整本阅读的品质控制与升华——以《傅雷家书》的整本阅读试验为例[J].知识文库.2017(10)

[3]张蕾.鲁迅小说集《呐喊》隐喻的认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于海生.以一种新的角度解读蒙克——从精神和信仰的角度阅读《呐喊》[J].中国艺术.2012(01)

猜你喜欢

呐喊归类
数列易错点归类剖析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