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2018-11-08杨卫

东方艺术·大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乳酪伤痕意象

杨卫

楊加勇的绘画,表面光鲜、艳丽、绚烂,但内容却是伤痕累累、溃烂不堪。这是物质主义时代的典型特征。与传统社会人和自然的平等相处不同,当代社会被人为地不断修饰,实际上已使人们与自然脱节,完全生活在了自己制造的二手现实中。这个现实被高度的物化,商品被包装,文化被粉饰,政治环境更是被谎言所充斥……人们享受着这种物质繁荣带来的便捷,陶醉于浮华的欲望世界中,似乎很少去关心背后失去的东西。但艺术家则不同,他们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变化的测量仪,总是能够穿透社会表征,抵达内在的真实。杨加勇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敏感、细腻,有责任和担当。这使他不屑于表现那些表面的社会问题,而更加侧重于挖掘内在的生命经验,揭示时代变化和物质裹挟下引起的心理阵痛。

其实,在绘画中表现伤痛感和溃烂感,并非杨加勇的独创。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表现这种痛苦与伤害的视觉经验,似乎一直是作为一条隐线,埋伏在中国社会的开放进程中,未曾间断。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伤痕美术”,到九十年代末的“青春残酷绘画”,艺术家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表现了在时代变迁与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矛盾、焦虑、痛苦、迷惘、失落与伤害感。作为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杨加勇,不能说没有受到其影响,因为四川美院曾经是塑造和推出这些艺术思潮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不过,虽然杨加勇受到了川美绘画传统的某些影响,但他的作品与他的师长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杨加勇是完全从个人感受出发,去挖掘人的欲望,对此展开批判与反思,而不是迎合某种艺术潮流;其次,他抛弃了具象的造型,取用意象方式,来捕捉内心不可名状的痛楚感,从而使他的作品与过去伤痕题材的表达,远远地拉开了距离。

具体到杨加勇的绘画语言,注重的是自我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所有的具象形态,都被他高度地抽象出来,只剩下最为醒目的视觉焦点。诸如一道隐约的伤痕,一堆血淋淋的烂肉,一些渐渐腐败的物质等等,辅之以生动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更是强化了心理感受,加大了视觉张力。这种极具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与隐喻方式,是对物象从目视到心视的一种提炼,往往比真实地再现对象与描绘对象,更能引起共鸣,带来心灵的震撼。这就像鲁迅当年批判某些落寞的国粹,用了“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来形容一样。如此这般隐喻和象征,更是加重了红肿与溃烂的意向。杨加勇也谙熟此中道理,他表现人的欲望,不是直接描绘,而是提炼成伤痕与溃烂的视觉感受,由此形成一种意象性的画面,不仅是强化了批判与反思的语义,也是为意象绘画注入了时代内容。

猜你喜欢

乳酪伤痕意象
萨拉热窝:一座美丽而充满伤痕的城市
乳酪的天堂
乳酪的天堂
当乳酪蛋糕“举个栗子”
“玉人”意象蠡测
《归来》与“后伤痕”叙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大画微博
不同加热温度对牦牛乳酪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