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传统养生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走向

2018-11-07曾帅代云山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健康中国作用

曾帅 代云山

摘 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10月25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出现标志着健康中国的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探索健身气功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未来走向,给传统养生体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自我定位和如何推动健身气功运动加快健康中国的建设等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养生体育;健身气功;健康中国;作用;走向

健身气功运动是传统养生体育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其诸般特色相较于其它运动项目更为切合发展群众体育的各项要求,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方面以及群众体育的推广方面是广大人民和政府支持的不二之选;在康复领域的不凡效果,是体医结合的优良成果的部分体现;传统体育养生专业的高校学子,是当前构建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完美对象。由此来看,传统养生体育无疑对加速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能够积极地应对当前健康中国战略在新时期提出的新挑战。

1 健身气功运动的概述

健身气功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使人身体躯干精力充沛,使人变得强壮有力的培育元气的方法[1]。然而健身气功运动绝不是仅如字面上的含义,其对人的提高也远不止于身体的层面,它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健身气功运动是一种兼具且融合调身、调息、调心功能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为全国人民所认可的能够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改善身体内部功能,强化人的生存质量,有助于修心修德的健身养生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有着易于习练、形式繁多、成效显著、动作优美等特点。现今所存的对健身气功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无一不表明健身气功对提高人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巨大,且在中医学所倡导的“治未病”方面的运用也有着显著成效,甚至可以作为一些病症的辅助康复的有效手段。

2 “健康中国”的内涵

(1)以人为本。健康中国一定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统治者赋予发展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使自己永远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为了人,并非以人为本,而是为了一部分人,即统治阶级自身。[2]然而,我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而赋予整个国家和人民发展的目的,始终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健康中国也正是我国以增强人民的体魄,健康人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为核心而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强国战略。增强人民的体魄是健康中国“以人为本”的外在表征,健康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健康中国“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是健康中国“以人为本”的内在体现。

(2)创新发展。早在1990年,国家体委研究所的李力研老师就针对2000年后的中国健康问题提出了三个“特色”,一是人口老年化,二是脑力劳动者构成过大,三是传染病在疾病谱上被非传染病取而代之。[3]现今已一一实现,可是如今,最大的危害对象却不是人,而是整个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受到影响,城乡居民赖以生存、宜居的环境遭到破坏,生产环境乌烟瘴气。为了应对时代飞速的发展和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这类社会现象进程的急剧加速,尤其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我国从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保障等多个方面统筹发展,在健康领域促进实现多行业、多层次、多方面、多人群的“改革创新”,如“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体医结合”这类健康新理念的推行等等,希翼最终能实现全民健康,以构建健康中国。

(3)健康优先。习近平總书记在全民卫生与健康大会说道:“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纲要》的提出,正是表明了党中央和政府不仅仅是把健康单单作为国家发展的众多目标中的一个目标去推行,而是放在一个领先的地位,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都会与健康紧密相连,把健康作为优先的发展目标,把“健康中国”的建设作为党和国家优先推动的战略。

3 健身气功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走向

(1)加强高等院校健身气功人才的培养。在建设健康中国优先其它发展目标的新形势下,可以看出国家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态度是一往无前,且不容置疑的。高等院校作为社会高等级人才的培育苗圃,拥有着相当稳定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极为新颖繁多的理论成果集合,此时此刻应该主动地投身于健康中国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建设、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就高等体育院校而言,如果把术科院(系)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作为产品来看,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4]同样也意味着市场和人民群众对高等健身人才以及社会健身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一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多元化的需求,必然会导致供给失衡的问题。当前的传统体育养生专业的设立许久,每年在向社会、市场、中小学及其它高校输送人才,但也明显地看出人才的供给逐渐地失衡,教学人员规模跟不上习练人群的增长。表现在目前社会各级的教学队伍出现相对偏中老年化,年轻教师较少的问题,导致最新的健康理念、健身气功功法习练方法的改进、健身气功功法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难以向基层传达。另外,还有许多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并未受过专业的训练,有的甚至是网络自学,导致基层健身气功习练水平参差不齐,健身养生效果高低甚远。这些问题,容易让群众对健身气功产生质疑,不利于健身气功的传播与发展,也不利于健康中国的建设,违背了健康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为杜绝这些问题,高校,尤其是高等体育院校首先自身要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加强对健身气功人才的培养,并且地方教育局应制订相应的招生政策和方案以鼓励配合高等院校对健身气功人才的扩招与培养,此外,政府可以引导市场,促进社会产出更多的健身气功人才的就业岗位,完善健身气功人才的福利配套,至此才可使高级健身人才的培养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也为健康中国的构建提供人才保障。

(2)促进完善“体医结合”的进程。健身气功“三调合一”与中医学的形神合一观紧密联系。“形神合一”是将人的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系描述最为准确的概括,深刻指出了人的身体与心灵、躯体与精神是相互统一的,对于人的整体发展状况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5]健身气功区别于其它一切运动的“三调合一”的特点恰好契合了中医学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健身气功的呼吸吐纳之法与中医学对呼吸系统的认知高度一致,如东晋养生大家葛洪所言:“明吐纳之道者,则为行气,足以延寿矣;知屈伸之法者,则为导引,可以难老矣。”健身气功功法习练时对呼吸吐纳方法方式的科学运用正是此理,呼吸与动作相配合,使人身心具静,神经交感,道和自然,久而久之也就能做到垂垂难老矣。习练健身气功最为值得提倡的则是“治未病”作用,和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高度一致,不仅有着健身养生之效,还对疾病有着预防治疗之效。基于此,应积极的促进完善“体医结合”的进程,首先在人员建设方面,要在高等医学院和社会各级医院,无论中医西医,制订合理的学习安排,组织医学院学生和医护人员学习和了解健身气功。支持鼓励从医人员坚持习练健身气功,帮助他们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况需要,将健身气功运动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相结合,促进他们对患者做有效的治疗。其次是要继续推进对健身气功治疗各类病症的效果的实验和研究,深度挖掘健身气功在康复方面的价值,加快对健身气功功法处方库的补充,以应对多样的病症需求。最重要的是要将“体医结合”落到实处,把“体医结合”重视起来,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和重点人群,如对有需求的妇女、老年人、各类职业群体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制订或实施非医疗健康干预计划,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一份隐性的保障。

(3)共建共享,健身气功产业协同发展。《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健身气功常常被作为群众性健身运动来推广,其中老年人占了习练群体绝大部分,而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则以少青中为主,导致健身气功产业的发展相对较慢,但在国家的扶持下依旧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诚然建立体系相对完整、结构相对优化的健身气功产业体系,是健身气功从业者以及千千万万健身气功习练者的共同的梦想,而要想在当今社会进行产业化的立足,必须要处理好高校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的一定的资源依赖关系。基于此,要使健身气功产业蓬勃发展,既要鼓励社会组织主动进军健身气功产业,也要为政府职能改革优化,完善对健身气功监督保障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以积极的促成社会和政府共同打造健身气功产业,共建共享,协同合作,才是健身气功产业发展的硬道理。如2013年,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与安徽九华山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他们携手成立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九华山国际培训基地”,健身气功和九华山因此得以共同发展。安徽九华山投资开发集团将健身气功于旅游、培训、文化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一方面对旅游、文化產业带来了巨大收益,另一方面协会也利用九华山对健身气功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利好效应。

4 结语

为使传统养生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以健身气功运动来说,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健身气功人才的培养,为健身气功运动的普及提供人才储备;有关部门应组织相关医疗领域的从业者学习和了解健身气功,坚持推进对健身气功的实证研究,坚持挖掘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应鼓励社会组织主动进军健身气功产业,同时健身气功从业者应主动为政府职能改革优化以及完善对健身气功监督保障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积极促成社会和政府共同打造健身气功产业。

参考文献

[1]刘贵珍.气功疗法实践[ 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57.3

[2]陈先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4):1-8.

[3]李力研.2000年及其以后的中国健康与体育——关于健身体育的预防医学阐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03):14-21.

[4]刘青,赵元吉,刘智丽,李德华,郭新艳,陈林会,廖远朋,王煜,胡毓诗,孙君志,何本祥.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及走向(笔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01):1-7.

[5]王昊,杜渐,张振华,等.“形神合一”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3):239-241.

作者简介

曾帅,男,汉族,湖北武汉,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武术套路理论与实践。

代云山,男,汉族,四川内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士,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研究方向: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健康中国作用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