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探究

2018-11-07蹇晓玲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模式高校

摘 要:智慧图书馆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在图书馆当中十分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以网络技术和云计算等为首的新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全面进步,国内对于智慧图书馆这一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新模式也开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模式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服务模式也正在逐渐的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这也将是图书馆未来服务模式中的必然趋势。智慧图书馆在资源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面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高校的智慧图书馆一定要在结合智慧服务的基础上继续不断的融合个性化服务,从而促使更多的大众能够得到满足。下面将对高校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进行详细的论述和研究。

1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早先是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界中所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在2003年左右,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将这一项提出的新的服务理念称之为“Sm art Library”这一项服务是属于“Routuaari Project”项目当中的一种。并且在成立了这一项目以后发表了相关的论文,指出“Sm art Library”是一项不受到空间和时间锁限制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能够快速的帮助用户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当前阶段我国在智慧图书馆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另一,但是研究者从图书馆的服务角度、智能化角度和技术应用角度等都给出了相应的描述。综合来说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方式[1]。智慧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较其优势更加的明显,其智慧性在服务水平有着更高的智能化效果,并且能够将不同的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以便于达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目的。而资源的丰富性则是因为图书馆中与云计算和物联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从而为用户提供便利性。

2 个性化推荐服务需求

2.1 个性化推荐系统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我们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的现状下一方面增加了用户发现自己感兴趣内容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的信息无法被用户所获取,个性化推荐则是当前阶段有效解决这样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在个性化推荐中用户、项目和推荐算法是关键的三点元素[2]。个性化推荐系统核心就是利用推荐发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推送给用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也处于一种移动状态,其地理位置和情境都将会影响到推送的效果。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改进型的推荐算法,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推荐服务。例如郭秋萍等学者研究出了一种在Web基础上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推荐模型,采用离线部分挖掘和在线部分挖掘相分离的思想来解决了推荐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问题。

2.2 个性化推荐智能服务需求

智慧图书馆在基础推送方面主要涵盖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定期的向用户推荐图书馆近期所更新的书籍和图书的借阅情况等。二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来推送其感兴趣的书籍內容。三是根据用户之前所借阅的书籍和文献来推荐相关的电子图书链接等。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智能服务中还需要满足用户的泛在化需求。所谓泛在化需求主要指的是读者能够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点都能够快速的获取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3]。也就是说智慧图书馆是不受到时间和空间所限制的,以便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泛在化的智慧推荐服务能够实现人与人、书与书之间的连接,更加能够实现图书馆和网络之间的融合,在互动共享的基础上来解决读者泛在化知识服务需求。

2.3 智慧服务资源的丰富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推动到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也逐渐的从传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并且当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服务,因此在相关的数据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资源空前丰富。智慧图书馆在大数据的局势下,需要不断的借助于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来对数据内部信息和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等来进行有用的信息提取,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云数据和云计算为个性化的推荐系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够有效的解决数据环境无限制存储和数据高效运行计算难题,从而提供优质的更加具有智慧性的推荐结果[4]。

3 高校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

3.1 建立区域内图书馆数据融合中心

在高校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构建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及时的了解到读者的需求和用户行为,这些都是离不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运行的。在这方面不仅要求图书馆方面要给予大量的经费支持,更加需要在技术开发上进行大量的投入。高校的图书馆建设每年经费都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用户行为数据监测,同时也缺少智能化的设备投入。以你可以采取区域内图书馆数据融合中心建立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可以向省级的图书馆发出邀请,并将其作为中心来进行图书馆辐射,然后再来逐渐的结合其他的高校或者是市级图书馆等,形成数据中心[5]。在实际的技术操作上,图书馆数据中心可以采取技术外包的方式,让外界的先进技术能够为图书馆所用,从而达到技术和资金上的全面优化调整。此外,通过数据融合中心的建立还能够促使数据结构实现统一,为高校的图书馆开展合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3.2 建立完善的馆员制度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个性化推荐服务要求馆员要为读者提供智慧性的服务,在服务的空间和时间上也都是不受限制的,更加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因此高校方面一定要积极的建立起智慧馆员制度。对此可以向文化事业单位的绩效制度来进行参考学习,建立起集合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和监督为一体的馆员考核管理制度[6]。同时要重视起工作中的弹性化设置,重视读者的反馈并定期进行用户满意调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鼓励馆员积极的参与到智慧服务当中去,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考核制度来减少工作中的怠慢现象发生。

3.3 强化核心技术实现

在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中进行个性化推荐服务系统构建,一定要重视起元数据的访问支持,就是元数据目录,这将是图书馆智慧化开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元数据目录能够完成数据命名,也能够达到数据资料上的透明化,很方面管理。同时也能够达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互通性,方便数据提取。在地里位置上的记录可以为资源信息的多重性提供完善的记录,并满足于用户的个性知识需求。同时要实现智慧服务模式,向读者推荐通过“My Library”个人图书馆和账号等方式呈现。

3.4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开展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户的个人数据安全性,二是图书馆的网络以及阅读终端的安全性。对于用户的安全因素,作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来保护用户隐私数据安全,防止其他的用户和违法行为来对隐私数据进行盗取[7]。而在网络和阅读终端的设备安全管理上,图书馆一方面需要通过强化阅读终端的可信度实时评判与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展相应的信息安全素养课程,为用户和馆员来强化安全意识,从而真正的做到减少信息安全问题发生的目的。

3.5 服务内容及方式的多样化

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开展应当在服务的内容上实现多样化。在智慧图书馆中需要结合原有的服务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深化,添加更多的新型服务,例如体验式服务、预约服务和馆员上门服务等等,从而达到服务方式和内容上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QQ和微博等灵活的方式来开展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实现各个群体的个体知识以及信息交流。而在服务方式上也需要逐渐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RFID的使用将传统的借还书工作进行智能化优化调整,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结合,智慧图书馆可以彻底的将原有的计算机一对一终端服务局面进行改进,例如使用手机、IPid等设备来进行使用[8]。不仅能够达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目的,更加能够直接的根据用户喜好和习惯来定制个性化服务内容,便于用户的使用效果提升。

3.6 采取智慧化管理模式

随着智慧图书馆的自动化服务水平逐渐提升,在图书馆工作当中流通领域所需馆员数量逐渐减少,而在相应的体验服务方面的馆员数量则逐渐增多。这就要求高校的图书馆需要进一步的来进行机构重新配置,以便于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方面可以分为信息技术、文献建设和读者服务几个部分,通过这些部分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现状以及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在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中,还需要对原有的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思考,促使智慧图书馆在成本和服务质量上都能有所提升。这就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再设计,以便于提升服务效果。在智慧图书馆当中与传统的图书馆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智慧圖书馆主要的服务是借助于自动化服务系统和网络资源来进行的,因此在面对新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流程更新,就会导致服务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9]。通过业务流程的更新,促使传统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得到调整,这对于提升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能为读者进一步的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4 结语

智慧图书馆主要指的是在传统的图书馆概念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从而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图书馆。可以说这种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高校智慧图书馆中个性化的推荐服务体系和模式构建中,需要更好的满足读者的泛在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要进一步的解决在大数据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资源挑战。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发展在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个性化推荐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从而强化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效果,也为未来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基于LBS的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构建[J].张闪闪,黄鹏.图书馆杂志,2015,(12):812—816.

[2]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曾子明,陈贝贝.图书馆论坛,2016,(02):551—553.

[3]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郎玉林.图书馆,2015,(04):230—231.

[4]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刘煦赞.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5):210—215.

[5]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沈奎林,邵波.新世纪图书馆,2015,(07):110—114.

[6]面向用户泛在智慧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陈远,许亮.图书馆杂志,2015,(08):694—699.

[7]再论智慧图书馆定义[J]. 孙利芳,乌恩,刘伊敏.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8):120—132.

[8]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对技术和馆员的要求[J].储节旺,李安.图书情报工作,2015,(15):521—523.

[9]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王世伟.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451—456.

作者简介

蹇晓玲(1974-),女,汉族,四川广元人,馆员,大学本科,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 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模式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